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背景: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更多继发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被报道。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预防措施及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发生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及相应临床疗效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依据Vancouver分型标准,分析各类型骨折及各种治疗方式的结果与并发症,明确不同骨折类型的治疗方法,建立客观有效的评估标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骨质疏松和假体类型的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Vancouver 分型标准及治疗方案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促进骨折愈合,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加压钢板、异体皮质骨板、碳纤维板、打压植骨及翻修等固定,实际应用中常会有几种方式结合运用,对于B2和B3型骨折患者,应注意骨折周围、髓腔内外充分植骨。  相似文献   
22.
背景:同种异体骨是临床常用的骨移植材料,但缺乏诱导成骨能力是最大的问题。 目的:评价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或切除后应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65例良性骨肿瘤(包括瘤样病变)患者,根据植骨情况分为2组。复合骨髓干细胞植骨组35例患者根据预计植骨量从每位患者两侧的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抽取红骨髓20-40 mL,经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备用,在植骨前将同种异体骨颗粒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充分混匀。肿瘤刮除或切除后,将混匀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骨颗粒,植入骨缺损区内。单纯植骨组将用生理盐水浸泡半小时的同种异体骨植入骨缺损区内。分别于治疗后1,3,6,12个月进行植骨区X射线检查,比较两组病例同种异体骨颗粒界限模糊、消失的时间,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62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复合骨髓干细胞植骨组移植骨界限模糊时间和消失时间均短于单纯植骨组(P < 0.05)。复合骨髓干细胞植骨组1例出现排异反应,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2周后痊愈,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感染。结果表明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干细胞植骨能明显促进骨融合和骨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接受二次翻修术的膝关节进行评估。方法:2004-02/2005-12所遇到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病例19例,行二期翻修术即一期手术取出原假体,彻底清创,置入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术后使用6周以上的敏感抗生素,二期手术做假体翻修术。结果:平均随访1 a 6个月,没有翻修的膝关节发生感染或者无菌性松动,患肢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应该尽量采用二期翻修术处理TKA术后感染,以彻底清除感染灶,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24.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的疗效。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自体髂骨移植组(A组)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B组)各70例,均行手术治疗,并行简单有效的内外固定。结果术后平均愈合时间A组为(7.0±2.0)个月,B组为(5.0±1.5)个月,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较传统植骨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疗程短、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和肽素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8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左主干病变组(n=21),三支病变组(n=18)、双支病变组(n=15)以及单支病变组(n=14);按类型分为VAP组26例,NSTEMⅠ组24例,STEMⅠ组18例;同时选取30例基本资料相同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3、6、12、24h的和肽素、cTnⅠ水平,并分析copeptin、cTnⅠ在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组的表达.结果 UAP组、NSTEMⅠ组、以及STEMⅡ组在3、6、12、24h 4个时间点的和肽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TEMⅡ组和肽素水平最高(P<0.05).UAP组、NSTEMⅠ组及STEMⅡ组3h和肽素水平与12h、24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NSTEMⅠ组及STEMⅡ组3h的cTnⅠ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 h以及24 h的cTnⅠ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主干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单支病变组的和肽素水平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cTnⅠ水平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肽素水平在ACS发病早期水平明显升高,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成为早期诊断ACS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