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正>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占肺栓塞所有类型的绝大多数,其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由于栓塞部位及栓子大小的不同,肺血栓栓塞症的严重程度也不同,严重的肺血栓栓塞症死亡率可达95%以上[1]。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因在参与组织的损伤后修复,细胞有丝分裂、运动及促进血管新生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被应用于肺血栓栓塞症  相似文献   
52.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一种。而房室结双径路是形成 AVNRT的电生理基础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RFCA)改良房室结后 ,分析房室结快径路前传有效不应期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住院接受 RFCA的慢 -快型 AVNRT患者 5 8(男 19,女 39)例 ,年龄 14~ 71(4 8± 14)岁 ,心动过速发作史 3个月~ 34 (13± 10 )年。心动过速时心率 130~ 2 0 0 / m in。并发高血压病 4例 ,冠心病 3例。凡并发房室附加旁路或AVNRT行快径消融者以及资料不完整者均未入选。1.2 电生理检查及 RFCA…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价单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无复流的防治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10mg.kg-1 )和假手术组。冠状动脉结扎60min,松解120min制备AMI再灌注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AMI前5 min、AMI 60min和再灌注后120min血浆内皮素-1 (ET-1)的含量及正常、复流、无复流区心肌组织ET-1的变化,最终行病理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兔AMI再灌注后循环IL-6及ET-1(分别P < 0.01);而心肌组织ET-1含量阿托伐他汀组仅复流区显著降低( P < 0.01) 。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结扎区范围无明显差异(35.6%与36.2%,P=0.624),无复流范围显著减少(36.5%LA与75.3%LA,P < 0.001)。结论: 单剂量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及内皮保护作用;能有效防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贝那普利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及对无复流的防治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贝那普利组[3 mg/(kg.d)]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将冠状动脉结扎60 min、松解120 min,制备AMI再灌注模型。梗死前、后和再灌注后,用导管法进行血液动力学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中ET-1的水平,最终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贝那普利组能明显降低兔AMI再灌注后血浆ET-1的水平(P<0.01);而心肌组织中ET-1的含量仅复流区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贝那普利可促进AMI后心功能的恢复,减少无复流的面积[对照组为75.3%结扎区(LA),贝那普利组为35.9%LA,P<0.01]。结论贝那普利能有效降低血浆及心肌组织中ET-1的水平,具有内皮保护作用;能有效地防治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胺碘酮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现亮  崔志澄 《中级医刊》1998,33(12):27-30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变异对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率失常的价值。方法  94例患者于心梗后第 14天分别于上午和下午间隔 8h记录 2次信号平均心电图。按照阳性心室晚电位 (VLP)出现的频率分为 :A组 (2次记录均为阳性 )、B组 (仅出现 1次阳性 )、C组 (2次均是阴性 )。结果  1年随访期内 ,A组心脏性猝死 3人 (15 2 % ) ,4人 (2 1% )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事件发生率 7人 (36 % ) ,明显高于B组或C组。结论 VLP呈连续阳性时 ,预测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57.
无复流现象的定义为在冠状动脉无明显机械性血管阻塞情况下发生部分心肌灌注不足的现象.无复流现象的存在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削弱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获益.因此明确无复流现象的预测因素并制定有效的处理策略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复流现象的预测因素及处理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包括急性Q波心肌梗死(QMI)、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形成凝血酶,致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冠状动脉痉挛也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形成(血管动力性因素)。UA/AMI其病理生理相同,治疗方法相近,而发病急、部分患者无先兆、危险性大,但可救治的特点,对这类患者早期识别、危险分层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点.方法 应用IVUS观察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和4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处的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结果 ACS组患者冠脉病变处以软斑块为主69.4% (34/49),SA患者冠脉病变处以硬斑块为主77.1% ( 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S组不稳定斑块和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病变占总病变的57.2%,与SA组(8.6%)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同时两组患者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偏心指数相比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1);ACS患者主要以正性重构为主(59.2%),而SA患者主要以负性重构为主(57.1%),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ACS组软斑块及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管正性重构发生率明显高于SA组,IVUS检查是在体观察粥样斑块的良好手段,并可以指导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