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9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0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36篇 |
口腔科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283篇 |
内科学 | 45篇 |
皮肤病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129篇 |
综合类 | 220篇 |
预防医学 | 90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128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08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护理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循证组按循证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及运动能力.[结果]循证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运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以促进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2.
103.
患者,男,48岁.因体检发现外周血白细胞增多4 d于2007年11月6日人院.患者入院前1个多月,因接触"肝炎"患者后自觉低热(但检测体温正常),伴乏力、双下肢肌肉胀痛,刷牙时偶有齿龈出血,外院检查发现Anti-HBs(+),ALT 90 U/L,未予以特殊处理.11月2日单位体检血常规示WBC 45.7×109/L,RBC 2.29×1012/L,Hb 94 g/L,中性粒细胞1.8×109/L,BPC 32×109/L,细胞分类幼稚淋巴细胞占0.85,考虑为急性白血病,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院.病程中无骨痛、无鼻出血或皮肤出血点,食欲、睡眠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最高血压180/90 mm Hg(1 mm Hg=0.133kPa),现规则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血压控制在140/90mm Hg左右;有吸烟史20余年,平均每日20支.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护理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循证组按循证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及运动能力。[结果]循证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运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以促进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运用循证护理解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问题.方法对78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38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法.结果循证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循证护理组术后焦虑评分(65.3±3.6),对照组(52.2±2.4),经t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找出冠状动脉治疗术后最佳实证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学习和改进护理措施,并发症明显减少,保证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遵义地区淋病奈瑟菌(NG)流行的分子型别及耐药特征。方法用淋病奈瑟菌多抗原序列分型(NG-MAST)法对2013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分离的65株NG进行基因分型。同时用琼脂稀释法测定NG对青霉素、阿奇霉素等6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NG-MAST分型鉴定出37种ST型别,其中15种为新发现ST型别,包含≥2株细菌的簇群有9个,最大的簇群是ST3285。药敏结果显示,本地区流行的NG对环丙沙星、四环素、青霉素、阿奇霉素、大观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6.9%、92.3%、67.7%、3.1%、1.5%;未发现对头孢曲松耐药的菌株。NG的耐药模式以同时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四环素耐药的多重耐药株为主,占52.3%。结论 ST3285、ST2083、ST1768、ST1766等NG簇群为遵义地区流行的主要基因型别,需加强对相应菌株的流行趋势及耐药特征的定期监测。本地区流行的NG对阿奇霉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的敏感性较好,可以推荐这些药物作为淋病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术后不良反应、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住院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出院后采取电话或者短信回访、上门回访及医院社区联动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介入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年内再入院情况、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腰背酸痛、尿潴留、腹胀、心烦失眠等不良反应及再入院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除物质生活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可以促进介入治疗病人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以危险度分级为基础的规范化治疗应用于白血病的临床诊治使得ALL的缓解率显著提高,但缓解后复发仍为其根治的重要难题.临床上经常使用染色体核型分析研究ALL的遗传学特点.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异常作为白血病的特异标志,用于判断预后,从而制定有效且最适的治疗方案,并常用于追踪微小残留病变,因此有望成为白血病监测与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B-ALL相关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异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作简要介绍,重点对其与B-AL预后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9.
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Stenting)治疗直径大于3mm的冠脉m管病变可明确降低再狭窄发生率,但对于小血管(直径〈3mm)的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方式仍有争论。本文旨在通过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Cutting Balloon Angioplasty,CBA)和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的比较,探讨CBA对冠心病小血管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0.
曾美容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0):1388-1388
目的:探讨纠正静滴甘露醇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40例静滴甘露醇患者,采用ABC三组,测定各组疼痛程度。A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进行:B组常规穿刺后抬高针尾固定:C组常规穿刺后翻转针柄固定。3种穿刺方法的疼痛发生率为:A组95.O%、B组90.O%、C组12.5%,具有显著差别。结论:20%甘露醇为高渗脱水剂,静滴时速度要快,对血管壁刺激强,采用翻转针柄固定可减轻和纠正静滴20%甘露醇疼痛油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