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4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51.
朊蛋白病(creutzfeld jakob disease,CJD)是一类慢性进行性致死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继癌症、艾滋病后又一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疾病.虽然该类疾病临床罕见,但应该引起足够的认识,一旦漏诊和误诊容易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本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2例CJD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2007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岗区2007年麻疹发病资料,按照发病时间、病人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全区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351例,2007的麻疹发病率为30.18/10万,比2006年(16.88/10万)增加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发病时间集中在5~8月;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20~30岁年龄段的外来青工为主;职业以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52.5%,其次工人占20.1%。99.19%的病例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2007年麻疹发病显著升高,发病季节主要在夏季,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外来劳务青工是麻疹防控工作的重点易感人群,需积极开展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3.
目的对龙岗区蚊虫种群和密度进行监测,为深圳大运会期间有效控制蚊媒传播疾病奠定基础。方法 2009年3-12月,在龙岗区10个街道中,每月中旬布放诱蚊灯,对医院、绿化地和居民区等环境进行成蚊密度监测。结果龙岗区10个街道共布放诱蚊灯98个,诱蚊诱卵器600个,入户调查369户,检测室内外容器730个,监测到3属6种1082只成蚊,平均成蚊密度为1.4只/h。其中,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71.3%),容器指数为25.8,布雷图指数达50.7。结论龙岗区蚊虫密度及布雷图指数大大超过国家标准,提示有蚊媒传播疾病如登革热、乙型脑炎等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4.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水产品及外环境水体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血清型分布及携带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情况。方法 2009年6~10月于深圳市龙岗区所属的各酒店、超市、农贸市场、水产品经销市场等地采集包括生蚝、贝类、虾、蟹、鱼等鲜活的海水及淡水产品共279份。采集河水、池塘水、水库水、各海岸、市场、宾馆以及曾暴发霍乱疫点生活污水、养殖水、海水等共227份样品,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副溶血性弧菌初筛后进行常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携带tdh产毒基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188株,其血清群呈多样化,最主要的为O2群(25.0%),其次为O3群(10.1%)、O1群(6.4%)、O10群(6.4%)。结论深圳市龙岗区水产品和外环境水体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带菌率较高且血清型呈现多样性,并与食物中毒分离株血清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通过了解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1年腮腺炎病例数8 043例,年均发病率为37.84/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主高峰为4-8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7.20%;次高峰为12月及次年1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11.96%.年龄以4~14岁儿童、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72.72%.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48.38%,19.07%和16.24%;男女性别比为1.85∶1.结论 应针对学校和托幼机构加强腮腺炎的监测和传染源管理,加强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切实保护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6.
目的:建立一种多重实时荧光PCR同时检测EPEC、EIEC、EHEC三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的方法。方法:于GenBank数据库中查找三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及志贺菌毒力基因stx1、stx2、eaeA及ipaH基因序列并使用软件进行比对后设计四套引物及探针,建立四重实时荧光PCR检测EPEC、EIEC、EHEC和志贺菌的方法,并对方法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完全一致,均为100%。结论:四重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可同时检测EPEC、EIEC、EHEC和志贺菌,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卫生检验、食品检验等领域,对快速有效的实施针对治疗,预防食物中毒,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09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情况,为该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对2009年前来深圳市龙岗区辖区内VCT门诊求询的2708名求询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求询原因及危险行为等信息,并对其中HIV抗体的检测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2009年到深圳市龙岗区各VCT门诊的求询者共2708人次,HIV抗体阳性12例,总阳性率为0.4%。求询者以19~40岁青壮年为主,男女性检测比为1 ∶ 2.73。求询者类型以异性性接触为主,但同性性接触者HIV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3.3%。全年通过VCT发现的HIV抗体阳性仅占辖区HIV/AIDS发现数的7.9%(12/151)。 结论 随着艾滋病自愿咨询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自愿咨询检测,尤其是女性。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和检测力度,减少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158.
目的研究德国小蠊抗药性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方法对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德国小蠊分别测试乙酰胆碱酯酶,对比两者的测定值,分析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的差异。结果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德国小蠊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分别是2.863和5.609,抗性品系德国小蠊酶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两者酶活性比值为1.96。结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德国小蠊抗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9.
目的 进一步探讨累积噪声暴露量(CNE)与噪声性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深圳市7家企业噪声作业工龄1年以上的512名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及听力测定.结果 听力损失发生率81.25%,CNE与听力损失发生率存在暴露量一反应关系,听力损失发生率^=0.205+4.780 CNE;通过对听力损失多个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CNE、噪声强度与听力损失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而CNE的相关性最强(P<0.001,r=1.148),年龄、性别、工龄与听力损失无相关性(P>0.05).结论 CNE与听力损失发生率存在暴露量-反应关系,在噪声危害评价中具有很好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了解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肠道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8年的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相关分析. 结果 2005-2008年,深圳市龙岗区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7种2 76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3.49/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7.09%;5岁以下儿童高发,占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37.20%;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r=0.45,P=0.01)和痢疾发病率(r=0.44,P=0.01)与蝇密度相关密切,但与蟑螂密度无显著相关(P<0.05). 结论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还处于较高水平,应霞点加强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婴幼儿细菌性痢疾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