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数字化测量髋臼后柱壁安全置钉相关参数,为临床治疗后壁或/和后柱骨折置钉提供参考。方法 经软件Mimics20.0重建100例正常成人髋骨三维模型。将髋臼后壁分为累及臼顶的高位后壁区与未累及臼顶的低位后壁区,切割髋臼高位后壁区得到断面M、D、E和N,切割低位髋臼后壁区形成断面F、G、H、I和J。在断面上测量进钉角度和进钉长度。结果 在断面M、D、E和N上距臼缘5.0mm的进钉点,男女螺钉最大安全进钉角度分别不应超过80°、70°、60°与50°,男女进钉长度分别不应超过40.0与35.0 mm。在断面F、G、H、I和J上,男女距臼缘5.0、10.0、20.0与30.0 mm的进钉角度应分别小于50°、60°、80°和90°。断面F至J中,男性进钉点螺钉长度应分别小于40.0、35.0、30.0、30.0与40.0 mm;女性应分别小于35.0、30.0、25.0、25.0与35.0 mm。结果 在髋臼后柱壁不同进钉位点,应采取不同的进钉角度与长度以防螺钉误入髋关节腔。  相似文献   
102.
对于累及前柱的髋臼骨折目前的治疗方案仍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髋臼解剖研究的深入,临床医生逐渐开始使用髋臼前柱螺钉微创内固定技术。但目前临床对其适应证的选择上尚存争议,在如何借助解剖研究、数字骨科技术等达到安全、精准、有效的内固定上还有诸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近年来相关文献,就髋臼前柱螺钉微创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骨科医师对该技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3.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微动、血供和应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微动在骨折愈合机制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临床及科研人员对微动可促进骨折愈合的认识不断深入,并对其进行一系列临床及基础研究,其作用机制逐渐明朗。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微动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及应用相关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行锁定钢板内固定保头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4例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31~59岁,平均39.2岁;右侧8例,左侧16例;本组均为新鲜骨折,骨折按Neer分型:三部分6例,四部分18例;肱骨头前脱位21例,肱骨头后脱位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 结果本组患者获随访12~37个月,平均19.7个月;手术时间69~113 min,平均82.3 min;术中出血量100~500 ml,平均197.5 ml;住院时间6~14 d,平均8 d;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骨折获得临床愈合,1例患者术后半年发现感染,后分期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2例患者出现肱骨头坏死,但患者自觉可耐受未行特殊处理。术后肩关节前屈活动范围82°~165°,平均136°;后伸活动范围20°~45°,平均40°;外展活动范围87°~170°,平均147°;内旋活动范围L5~T9水平,平均L1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8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79.17%。 结论对于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行锁定钢板内固定保头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也是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比较缝合锚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0月接受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33例Lawrence-Ⅰ区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内固定的方式不同分为缝合锚组(15例)和克氏针张力带组(18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满意程度、愈合时间及术后功能优良率。 结果缝合锚组和克氏针张力带组在骨折复位满意程度、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无差异,缝合锚组手术时间比克氏针张力带组短,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14,P<0.05),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具有统计意义(t=-13.867,P<0.05),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具有统计意义(t=-6.834,P<0.05),末次随访,按美国足踝协会(AOFAS)中前足功能评分,两组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8,P<0.05)。 结论缝合锚具有简便、微创、有效、无需再取内固定等特点,与克氏针张力带相比,减少了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并减少了透视次数,是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6.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较为常见,随着人们对脊柱三维结构的进一步理解,采用的固定方式已渐趋向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器,但无论那种方法均存在优缺点、报道的并发症也不少,现就我院1990~1994年间采用的自制框架结构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22例,男17例,女5例,年  相似文献   
107.
复杂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外科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Gustilo III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以来我科收治的GustiloIII型胫骨骨折157例,根据具体情况行截肢术、清创术 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清创术 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对于各型软组织损伤Ⅰ期分别采用直接缝合、间接缝合、减张缝合、游离植皮、旋转皮瓣、股外侧游离皮瓣、创面开放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出现皮肤坏死的病理,Ⅱ期行游离植皮或采用各种皮瓣覆盖创面。结果:本组病例随访8~22个月,行截肢术21例,6例皮肤软组织坏死行皮瓣转移术后痊愈,2例骨不连行植骨术后痊愈,4例并发慢性骨髓炎,1例术后远端血供障碍,肢体坏死而截肢,1例合并脊髓损伤,患肢瘫痪无功能且伤口感染经久不愈,应患者要求行截肢术。术后足下垂2例,未予进一步处理。余病例均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本组保肢手术136例,创面愈合良好124例(含18例小面积皮肤坏死行游离植皮痊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2周。结论:Gustilo III型胫骨骨折临床处理困难,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脱钙骨基质富集材料的细胞毒性,为该材料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参照GB/T16886.5—2003-ISO 10993—5:1999标准,将不同浓度的材料浸提液分别与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细胞(OS)体外复合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行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比色法测定1、3、5、7d的MSCs增殖活性;金氏比色法检测OS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材料浸提液培养的MSCs均良好增殖,毒性0~1级;5d后浸提液培养组细胞增殖率优于阴性对照组(P〈0.05),随材料浸提液浓度增加而增加;浸提液培养组OS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脱钙骨基质富集支架材料无细胞毒性,实验浓度范围内利于MSCs增殖,不影响OS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09.
<正> 颈髓完全性损伤非手术与手术治疗的选择,见诸报道的治疗方式与疗效差异较大。为此,我们总结了我院1982~1997年间37例颈髓完全性损伤非手术治疗的结果,复习文献报道的手术治疗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 本组37例,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16~67岁,平均27.8岁。车祸伤14例,坠落伤13例,塌方砸伤4例,颈后打击伤4例,跌倒头碰物伤2例。37例全均是新鲜骨折并颈髓完全性损伤。颈椎骨折分类按Kiwerski法,即屈曲  相似文献   
110.
寰枢椎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寰枢椎不稳定患者行寰枢椎后方经关节螺钉固定解剖学径路、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测量40具寰枢椎干燥标本的解剖径路;10例寰枢椎不稳定患者采用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及自体颗粒样松质骨植骨治疗。结果国人枢椎椎弓根宽度为3.77~12.11mm,仅17.5%患者不适宜应用3.50mm直径螺钉固定。临床随访8~36个月,10例患者寰枢椎稳定性均获得恢复与骨性融合。结论 寰枢椎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可提供牢固的固定,恢复寰枢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