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233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7篇
  4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量国良  刘晓霞 《上海医学》2000,23(12):747-749
目的 观察地氟醚和氨氟醚复合静脉麻醉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能对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以及其麻醉恢复过程。方法 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 5 0例 ,随机分为地氟醚组 (D组 )和氨氟醚组(E组 ) ,两组各 2 5例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 ,术中以异丙酚 2 0 0mg 芬太尼 0 .1mg混于 2 0ml注射器内 ,以 8~12ml·h-1速率注入 ,术中间隔 30~ 40min静脉追加阿曲库铵 0 .3~ 0 .4mg·kg-1,切皮前 10min让病人分别吸入地氟醚或氨氟醚 ,吸入浓度分别为 3.0 %~ 4.0 %和 0 .5 %~ 1.0 % ;术中维持PetCO2 3 0~ 40mmHg ;气腹时腹内压 1.87kPa ,气道压控制在 2 8~ 35cmH2 O ,肺顺应性 2 2~ 35ml·cmH2 O-1,气腹维持时间 6 9.85± 2 9.5 4min。结果 D组的异丙酚用量明显减少 ,P值 <0 .0 5 ,而E组呼吸频率 (RR)、平均动脉压 (MBP)、心率 (HR)显著降低 ,P值 <0 .0 5或 <0 .0 1;所有病例全麻期间 ,气腹后MAP明显升高 ,P值 <0 .0 5或 <0 .0 1;D组HR加快 ,P值 <0 .0 5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放气后D组MAP较E组升高 ,P值 <0 .0 5 ;停用吸入麻醉药后 ,D组病人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握手时间、疼痛恢复时间、术毕后拔管时间、拔管后回答姓名和生日时间明显较E组快 ,P值 <0 .0 5或 <0 .0 1。结论  相似文献   
202.
刘晓霞  王海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95-1896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98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的患者进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心肺复苏,及时纠正休克,有效地控制感染,迅速的降低颅内压,骨折外固定,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救治与护理。结果:经急诊救治与护理,89例平稳转入住院病房,经系统治疗临床治愈81例,7例有不同肢体残疾,1例植物生存。急诊抢救中死亡9例。结论:采用上述综合救治与护理措施是治疗骨折合并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3.
骨保护蛋白(OPG)自发现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在体内生成,发挥多种生物效应。OPG不仅参与调节正常骨密度、控制钙的吸收,而且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及体内环境的平衡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本文就其结构生理功能及其近年在血管钙化、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肝癌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the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肝癌细胞转移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Bodyen Chamber膜侵袭培养系统培养VEGF诱导的肝癌细胞株HepG_2,培养结束后,羊膜进行苏木精染色,计算穿过羊膜的下室肝癌细胞数以及停留在羊膜内的肝癌细胞数。结果用VEGF1ng/ml、5ng/ml、10ng/ml培养5小时,下室浸润的肝癌细胞数分别为为20、64、38×10~4/ml,分别高于对照组5×10~4/ml,P<0.05或0.015ng/mlVEGF培养5小时羊膜中浸润的肝癌细胞数为45个与对照组5个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VEGF可以诱导肝癌细胞转移,最佳浓度为5ng/ml,最适培养时间为2-5小时,VEGF诱导肝癌细胞转移机制与增强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5.
【目的】评价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设计,入选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20例.其中试验组60例接受臭氧治疗,对照组60例接受甲硝唑栓治疗,于治疗结束后第3天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并进行阴道分泌物BV蓝检测。【结果】治疗结束后第3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78.3%和63.3%,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0.0%.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2.6d和2.9d,阴道分泌物BV蓝检测阴转率均为1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病例中无不良事件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行PCI治疗患者采用希望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随机抽取的老年冠心病PCI治疗患者,并对入选对象进行分组研究,抽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39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其实施基础护理,39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进行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其实施希望护理。结果 (1)护理前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AS和SDS测评评分,组间数据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AS和SDS测评评分,组间数据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护理人员对观察组进行希望护理后其治疗配合、按时用药、配合调查以及听从建议比例均高于选择基础护理的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心病行PCI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其实施希望护理,有助于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7.
会阴切口缝合是产科助产中最常用的手术之一,既往均采用常规缝合,即肠线缝合阴道黏膜层和肌层,丝线缝合皮肤,5d后拆线,患者常感切口疼痛,并且切口愈合差,常有切口全层裂开发生。随着缝合材料的改进,术后切口疼痛及愈合均有改善[1,2]。我院产科应用可吸收线缝合会阴切口,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  相似文献   
208.
目的:初步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联合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MS)合并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接受PBMV联合RFCA一站式治疗的风湿性MS合并抗心律失常药物抵抗的心房颤动患者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围术期及随访期内疗效及不良事件。结果:持续性心房颤动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2例。平均年龄为(59.1±11.2)岁。术后,平均左心房压(left atrial pressure,LAP)从(16.1±3.6)mmHg(1mmHg=0.133kPa)下降至(7.9±4.1)mmHg,二尖瓣口面积(mitral valve area,MVA)从(1.2±0.4)cm2增加到(1.8±0.4)cm2 (压差降半时间,pressure half time,PHT法)(P<0.05)。平均随...  相似文献   
209.
患者,男性,65岁,农民。躯干、四肢泛发性红色斑片6年余,加重3年,双手掌苔藓样变及点状角化30余年,于2009年3月就诊。患者自幼有咳嗽、气喘病史。自14岁起,每年平均服用中草药(方剂不详)约8个月,长达40余年。30年前双手掌、双足跖干燥脱屑,出现角化过度及点状角化。6年前躯干部出现散在红斑,因无自觉症状未予治疗。  相似文献   
210.
柳胺苄心安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