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8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04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57篇
内科学   183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587篇
预防医学   22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98篇
  10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MR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1月于黑龙江省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及单纯MRI扫描,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及单纯MRI扫描的诊断结果及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病灶检出数目和病灶位置等情况。结果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检出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3例,检出率为94.64%(53/56),单纯MRI成像检查超急性期脑梗死37例,检出率为66.07%(3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检查出梗死灶82例,单纯MRI成像检查出梗死灶54例,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相较于单纯MRI成像检出的梗死灶更多。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相较于单纯MRI成像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检出率更高、更容易发现梗死病灶。该方法检查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对宫颈鳞状细胞癌进行顺铂(DDP)和DDP+5-氟尿嘧啶(5-FU)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两种化疗方案的体外有效率。同时检测其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探讨DDP和DDP+5-FU体外药敏与耐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3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采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ATP-TCA)对DDP和DDP+5-FU进行体外药敏检测,同时采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耐药蛋白P-gp、GST-π、TopoⅡ、TS的表达,并分析DDP和DDP+5-FU的体外药敏与耐药蛋白P-gp、GST-π、TopoⅡ、TS表达的关系。结果 35例标本均进行药敏试验,DDP的体外有效率为37.14%,与DDP+5-FU的5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均不为DDP、DDP+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因素(P> 0.05)。P-gp、GST-π、TopoⅡ、TS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4%(20/35)、51.43%(18/35)、71.43%(25/35)、57.14%(20/35)。GST-π蛋白阳性表达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对DDP耐药的影响因素(P=0.002);TS蛋白阳性表达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对DDP+5-FU耐药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ATP-TCA法检测DDP+5-FU与单药DDP相比,体外有效率无显著差异。GST-π、TS蛋白阳性表达可用于临床宫颈癌患者对DDP、5-FU化疗耐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比较抑郁障碍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浆miR-34a的表达情况,及抗抑郁药物对miR-34a表达的影响,以寻找抑郁障碍相关的生物学标志和抗抑郁治疗生物学预测指标.方法 收集82例首发未用药抑郁障碍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外周血浆miR-34a的表达水平.患者接受8周规范化抗抑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5.
应力性骨折早期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应力性骨折(SF)的临床、影像学诊断,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减少SF所致的伤残,以保持提升我军战斗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我院所确诊310例SF,对临床(年龄、性别、职业、部位、病程)、影像学表现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 1824岁占80%,男性占94%,全部为军人,部位胫骨占61%,胫、股骨SF中初期发病部位全为后内侧持重部,就诊时多在224岁占80%,男性占94%,全部为军人,部位胫骨占61%,胫、股骨SF中初期发病部位全为后内侧持重部,就诊时多在23周左右;影像学表现中,X线早期表现为损伤骨皮质部13周左右;影像学表现中,X线早期表现为损伤骨皮质部13 mm小丘状改变或薄层状骨膜增生,此表现在SF患者就诊33 mm小丘状改变或薄层状骨膜增生,此表现在SF患者就诊314 d可出现;CT可发现复杂骨或重叠骨骨折或骨痂形成;MRI对于软组织损伤、骨膜及骨髓充血水肿很敏感,SF患者就诊114 d可出现;CT可发现复杂骨或重叠骨骨折或骨痂形成;MRI对于软组织损伤、骨膜及骨髓充血水肿很敏感,SF患者就诊13 d MRI就能诊断。结论 SF的发病年龄、性别、职业、部位基本同教科书及文献所述;影像学表现与教科书及文献所述有所不同,我们认为X线可早期发现SF,且发现率较高(90%以上),MRI可作为SF的补充或早期检查手段;我们将SF重新定义为应力性损伤(肌肉、骨外膜损伤时即归为应力性之内),影像学分为六型,对于早期诊治有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盐酸纳美芬后血清β-内啡肽(β-EP)、强啡肽(DynA1-1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评价盐酸纳美芬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盐酸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不加用盐酸纳美芬治疗;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美芬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2、3、5、7、10天测定血清β-EP、DynA1-13、NSE的含量,同时记录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3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治疗组的血清β-EP、DynA1-13、NSE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总体变化趋势是下降。对照组的β-EP、DynA1-13的总体变化趋势升高,对照组的NSE总体变化趋势下降。以上三个指标在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的呼吸异常率及心率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GOS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盐酸纳美芬可降低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β-EP、DynA1-13、NSE的含量,能减轻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继发性病理损伤,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可改善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率异常率、呼吸异常率及预后。应用盐酸纳美芬后未加重和出现新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7.
患者女, 32岁, 孕1产0。因孕10周, 胚胎停育, 于外院行清宫术, 术后清出物送病理脱膜组织, 未见绒毛。术后32 d于我院行超声检查, 考虑患者为宫颈妊娠不全流产局部动静脉瘘形成合并子宫肌瘤。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β亚基(β-HCG)水平为141.65 mU/ml。因患者有生育要求, 拒绝任何手术治疗, 动态观察血β-HCG水平逐渐升高, 给予甲氨蝶呤75 mg深部肌肉注射后, 观察期待治疗。复查超声显示子宫肌壁间可见一长径4.7 cm低回声区, 宫颈后壁测及大小4.77 cm×5.3 cm×4.24 cm强回声区, 与颈管界限不清, 强回声区内血供极丰富(图1A, B), 可见五彩漩涡状血流信号。观察至19 d时, 患者突发阴道大出血, 阴道及宫颈填塞纱布18块至阴道无出血。查血β-HCG水平1 356.08 mU/ml, 患者要求行子宫动脉栓塞术, 术中患者子宫动脉开口异常, 无法栓塞, 遂行左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血流信号。栓塞术后40 h,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病灶局部可见血流信号, 考虑有血供恢复趋势, 故联合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  相似文献   
78.
COPD肺心病患者不同程度缺氧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 a来,我们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41例测定了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研究COPD肺心病患者不同程度缺氧时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二者的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在柯萨奇B组病毒B1~B6型检测及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GCG软件对柯萨奇B1~B6型病毒cDNA全序列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分析。结果 共 114种限制性内切酶在柯萨奇B1~B6型病毒cDNA中分布有不同数量的酶切位点。经过比较和分析 ,得到了它们的一个共同cDNA片段 ,在这个cDNA片段中 ,B1~B6型病毒各自具有特异性的核苷酸序列 (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 ,对柯萨奇B组病毒 6个已知型别标准毒株进行了成功的分型和检测。结论 本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在柯萨奇B组病毒检定以往方法中所存在的非特异性问题 ,可以对柯萨奇B组病毒进行准确的检定和型别鉴定。  相似文献   
80.
百草枯中毒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刘颖  刘志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9):679-681
目的了解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过程,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于院内死亡,2例患者存活出院(平均17.0±1.41岁),经跟踪调查总死亡率达到100%。4例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其循环衰竭的发生率为0,无血液净化治疗组循环衰竭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55.6%。9例患者给予抗氧化剂及激素治疗,其中8例(88.9%)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但仍死于肺损伤。结论百草枯中毒病死率极高,中毒后3 d内可死于循环衰竭,经过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可以纠正循环及肾功能衰竭,早期存活,但多于中毒后5~7 d发生明显肺损伤,2~3周达到高峰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并发SIRS、MODS,尤其肺、肾、肝、胃肠道及心肌出现3个以上脏器损伤的死亡率高。应用抗氧化剂及激素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阻滞肺纤维化发生的作用不显著,仍不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