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9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标记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大鼠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内,观察到HRP阳性与P物质(SP)阳性,或与生长抑素(SRIF)阳性,或与血管活性肠多肽(VIP)阳性双重标记的神经元。证实了迷走神经内的内脏感觉纤维部分来自结状神经节内的SP能神经元、SRIF能神经元和VIP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32.
本实验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脑血管壁的血管活性肠多肽(VIP)能神经支配。实验结果表明:VIP样免疫反应神经纤维位于血管壁外膜或外、中膜交界处。在神经末梢之间和神经末梢与平滑肌细胞之间未见突触结构。VIP末梢直接紧贴平滑肌细胞,两者间最小距离为100nm。上述结果表明:脑血管除传统的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支配外,还接受肽能神经支配。VIP神经对脑血管的调节作用可能借非突触释放直接作用于平滑肌而实现。此外,本文还证实了P物质(SP)在脑血管的分布及讨论了SP对脑血管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我国神经解剖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各种顺、逆行神经径路追踪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神经组织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工作方兴未艾。在神经径路的定性追踪研究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将免疫细胞化学与逆行标记相结合追踪神经径路的方法,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摸索,初步证明:HRP逆行标记与PAP免疫组化方法相结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新的神经径路定性追踪法。  相似文献   
34.
本文将手术切除的人子宫肌瘤及瘤旁正常肌组织纯化分离的神经节苷脂和中性鞘糖脂进行高效薄层层析,扫描结果发现子宫肌瘤较同一病人正常子宫肌的GD_3的%明显减少,GM_1、多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有增高的趋势,而肌瘤的GM_3则有降低的趋向。子宫肌瘤及瘤旁组织的中性鞘糖脂薄层层析图谱相近似,均以红细胞糖苷脂(GbOse_4Cer)及三己糖苷神经酰胺(GbOse_3Cer)为主要成分,乳糖苷及半乳糖苷神经酰胺(Lac-Cer、Gal-Cer)二者的%都少。鉴于子宫肌瘤是激素依赖性肿瘤,这些鞘糖脂组分的改变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以及它们是否与女性激素作用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大鼠交感神经节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的光镜和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免疫细胞化学,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在大白鼠交感神经节的分布。结果证明: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产物在光镜下定位于颈上神经节和腹腔神经节主细胞核周质,前者阳性细胞占主细胞总数的23.3%,后者占37.5%。电镜下定位于颈上神经节主细胞核周质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外膜、突触囊泡周围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浆内。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道从腹泻患儿粪便提取轮状病毒RNA,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鉴定。参照Forster等人的方法用光生物素标记,显色结果表明轮状病毒含量为50pg时仍显现清晰斑点。  相似文献   
37.
38.
脊髓胶状质突触结构中的生长抑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免疫电镜方法对大白鼠脊髓胶状质内生长抑素的分布进行了观察。超微结构图像表明:含生长抑素的神经纤维末梢参与构成轴体、轴树和轴轴突触的突触前成分。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线粒体外膜、小透亮囊泡周围及大颗粒囊泡内。在免疫反应阳性的终扣内,突触囊泡大多数为圆或卵圆形,少数为扁形。根据超微结构特点结合有关的实验结果,作者认为生长抑素在脊髓胶状质内,很可能是一种神经递质而不是神经调制物。  相似文献   
39.
刘庆莹  朱长庚 《解剖学报》1994,25(3):240-243,T003
为了探计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突触调控机制和P物质神经元与γ-氨基丁酸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用包埋前免疫电镜PAP双标技术,研究了大鼠弓状核内SP和GABA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分布,先以DAB为呈色剂显示SP的免疫反应,然后用钼酸铵-TMB法显示GABA免疫反应,再经DAB-氧化钱稳定后作免疫电镜研究。结果观察到,在弓状核内有大量含DAB和TMB免疫反应产物的神经元结构,DAB反应产物为颗粒状或絮  相似文献   
40.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组织化学结合的方法研究大白鼠舌下神经核至舌肌的投射.结果在舌下神经核内观察到三种标记细胞:(1)HRP单标细胞;(2)GABA单标细胞;(3)HRP和GABA双标细胞.首次证实了舌下神经核中有GABA能神经元,并可投射至舌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