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rs730511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单相抑郁及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提取197例单相抑郁患者和225名健康对照者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包括TPH2基因rs7305115位点的312bp基因组DNA片段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在第7外显子周围未发现其它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单相抑郁患者和健康对照者TPH2 rs730511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但患者组内有自杀行为的个体携带基因型AA的频率及等位基因A的频率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H2基因rs730511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单相抑郁无明显关联,与自杀行为有关联。其可能与抑郁症自杀行为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82.
吗氯贝胺和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吗氯贝胺属苯甲酰胺类衍生物,为新型可逆性和选择性单胺氧化酶A型抑制剂。国内外[1~3]研究认为对抑郁症起效快、服用安全,为验证之,作了本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1.1病例选择:①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②HAMD>27分(24项);③排除伴严重躯体疾病、药物及物质依赖、孕乳期患者;④患者74例,年龄16~60岁,随机分吗氯贝胺组(M组)和阿米替林组(A组),因疗程不足6周脱落3例,A组尿潴留脱落1例。M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6~60岁,平均(28±12)岁;病程2周至…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系统家庭干预的可行性和长期效果。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按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待患者病情缓解出院后随访3年。前半年进行10次系统精神医学知识指导,研究组一对一干预,对照组集体干预,于入、出院时和出院3年末评定两组功能缺陷量表(DA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家属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出院3年末:研究组和对照组脱落为14例(14.0%)和37例(37.0%);复发18例(20.9%)和24例(38.1%);满意、不满意54例(62.8%)、12例(13.9%)和28例(44.5%)、21例(33.3%),经χ2检验,都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χ2=4.9,P<0.05;χ2=8.4,P<0.01)。DAS总分5.4±4.4和11.0±4.1,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t=2.4,P<0.05)。首次住院者的脱落率和复发率显著低于第2次住院者。结论:一对一系统家庭干预能提高疗效,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抑郁症自杀行为与自卑、幸福感及个性特征之间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02-02/2004-02期间于山东省安康医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实验对象。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性别不限,年龄15~65岁,排除器质性和其他精神障碍,仅有自杀意念而无自杀行为者不于入组。据病史中1年内或本次住院期间有无自杀行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05例,男48例,女57例;对照组105例,男45例,女60例。两组受试者均能配合测试,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人口学资料方面经卡方检验差异不显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缺陷感量表为测试工具。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而缺陷感量表得分越低缺陷感越强,也就是自尊程度越差。检测单独进行,统一指导语,固定两名精神科主治医师现场具体指导,受检者据实情填写。结果:210例抑郁患者的测试数据均进入结果分析。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缺陷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体重因子、日夜变化因子和睡眠障碍因子得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焦虑/躯体化因子、认知障碍因子、绝望感因子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抑郁症自杀行为与自卑、幸福感及个性特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个别系统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将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2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按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待患者病情缓解出院后随访3年。前半年进行10次系统精神医学知识指导,研究组进行个别系统家庭干预,对照组进行集体系统家庭干预,于出院时和出院后1,2和3年末评定两组家庭功能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结果:出院3年后研究组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能力(1.35±0.78),沟通能力(1.39±0.45),角色定位和转换(1.22±0.46),情感的协调性(1.48±0.78),情感介入(1.62±0.95),行为控制(1.22±0.58),总分(1.27±0.66)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显著性(t=2.10~2.79,P<0.05~0.01);研究组社会功能评定量表的职业和工作(0.69±0.11),婚姻职能(1.13±0.23),父母职能(0.66±0.16),社会交往(0.94±0.21),家庭外的社会功能(1.00±0.21),家庭内的社会功能(1.00±0.28),家庭职能(1.00±0.26),个人卫生自理能力(0.78±0.22),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0.93±0.26),责任心和计划性(1.05±0.23)和总分(9.15±0.54)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1.97~2.63,P<0.05~0.01)。结论:个别系统家庭干预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评价抑郁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和家庭功能.方法 采用家庭负担量表(FBS)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对150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和家庭功能进行评定,并与248个一般家庭进行比较,从家庭的角度评价抑郁症造成的疾病负担.结果 抑郁症患者FBS的家庭经济负担、家庭日常活动、家庭休闲娱乐活动、家庭成员心理健康4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高(分别为57.1%、51.6%、61.9%、78.6%),家庭成员生理健康、家庭关系两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低(分别为28.6%、39.7%);农村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城镇患者[(1.14±0.09)分;(0.89±0.07)分,t =2.687,P <0.05],而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城镇患者[(0.42±0.36)分;(0.60±0.58)分,t =3.375,P <0.01];患抑郁症前存在功能障碍的家庭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4.6%,17.3%,χ2=0.108,P >0.05),患病后出现功能障碍的家庭比例显著高于患病前和对照组(63.4%,24.6%,17.3%, P <0.01);患病后APGAR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比患病前显著降低(均P <0.01).结论 抑郁症造成严重的家庭负担和家庭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与遗尿症的相关性以及两者的相关程度。方法 对 2 15例情感性精神障碍住院患者 ,应用自制调查表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诊断、遗尿史等情况 ,并设立对照组 ;通过发病率计算 χ2 值来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通过计算相对风险率 (RR值 )来判断两者之间相关的程度。结果 情感性精神障碍与遗尿症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 χ2 =46.62 ,P <0 .0 0 1) ,而且两者相关的程度非常大 (RR =14 .14 >1) ;临床各亚型遗尿的发生率差别不大 ,男性遗尿的发生率偏高 ,但是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χ2 =2 .0 4,P >0 .0 5 )。结论 幼年遗尿可以看作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个素质标志 ,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89.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对住院知情同意权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住院知情同意权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符合CCMD-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法定监护人各986例,进行患者知情同意和入院方式的相关调查。结果家属让患者对住院知情387例(39.2%),不让知情599例(60.8%);患者同意入院249例(25.3%),不同意入院737例(74.7%)。影响患者享有住院知情权的因素是:监护人态度和患者的性别、MOAS总分、自身攻击因子分、体力攻击因子分、有攻击行为、PANSS总分、P分、SI分、G分;影响患者自愿入院的因素是:监护人态度和患者MOAS总分、体力攻击因子分、SI分、P分、G分和攻击行为。结论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住院的知情同意率和自愿入院率仍很低;监护人和患者的特征都影响患者家属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态度;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与否主要取决于监护人的态度;保证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权是解决患者住院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知情权和选择权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住院过程中的应用方法。比较知情状况对就诊、住院合作程度的影响。方法先让患者法定监护人享受知情权和选择权,法定监护人同意让患者享受知情权和(或)选择权为知情组,否之为非知情组;患者同意住院为同意组,否之为非同意组。信果非知情组对就诊、住院和治疗的合作率及法定监护人对住院方式的满意率明显高于知情组,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知情组就诊、住院和治疗的被强制率显著低于知情组。经χ^2检验,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把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转移给患者法定监护人的方法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