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以牙周组织破坏、牙龈红肿、脓肿、牙龈糜烂出血、萎缩或增生、口味腥臭、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等为特征。属于祖国医学"暴骨""牙宣""牙痛"等病范畴。其发病机理多为肾虚齿松不固,或胃肠实火循经熏蒸于上所致。《诸病源候论》说:"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足阳明之脉又遍于齿,齿为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西医对牙周病的基础治疗无法从根本上祛除病因,导致牙周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牙周病,常收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2.
93.
对于因食物过敏引起的复发性阿弗他性口腔炎(RAS),预防是防止其急性加重的重要原则。关键在于前期时改善饮食结构,并试图应用局部免疫抑制剂和特殊的糖皮质激素阻止溃疡的再次发生。中医早期以治标为主,采用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渗湿消肿之法;后期以补脾肾,益气养血为主,促进愈合,缩短疗程,以达脉络畅通、祛腐生肌之效。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miR-129-5p是否靶向调控VCP基因抑制骨肉瘤细胞迁徙侵袭.方法 构建miR-129-5p过表达及低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骨肉瘤细胞U2-O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调及下调miR-129-5p的U2-OS细胞中miR-129-5p的表达量;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VCP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徙、侵袭情况.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U2-OS细胞中miR-129-5p表达被明显上调或下调;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129-5p上调U2-OS细胞组中VC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细胞组(阴性慢病毒转染);miR-129-5p下调U2-OS细胞组中VC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细胞组;miR-129-5p上调U2-OS细胞迁徙和侵袭力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细胞,miR-129-5p下调的U2-OS细胞迁徙和侵袭力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细胞.结论 miR-129-5p靶向调控VCP的表达而抑制骨肉瘤细胞迁徙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5.
96.
Klinefelter综合征合并肺癌一例刘家明张永静李明仓左伯文患者男性,28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伴“右颈部肿块”4个月,经当地医院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应用抗结核治疗无效,于1993年7月26日入院。患者及家属否认有结核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及...  相似文献   
97.
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也称海绵状血管畸形,缺乏明显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属于良性血管错构瘤,占所有脑血管畸形的8%~15%.海绵状血管瘤多位于脑实质内,而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多位于海绵窦区,通常侵入鞍底海绵窦.由于其部位特殊,血供丰富,手术切除困难,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海绵窦血管瘤多主张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收治3例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并将其全部切除,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因单节段胸椎结核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3~69岁,平均40.3岁。合并脊髓功能障碍者22例,ASIA分级B级2例,C级8例,D级12例。术前CT和MRI提示胸椎病灶均存在明显的骨质破坏。术前给予规范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治疗2~3周。术中于后路清除病灶,椎体间植入局部减压获取的骨颗粒和自体髂后上棘松质骨颗粒,以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胸椎X线片及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胸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21.7±2.3)个月。手术时间110~190 min,平均(167±35) min;术中出血量350~700 ml,平均(490±160) ml。椎体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6.5±2.4)个月。神经功能均改善,改善1级19例、2级3例。术前、术后胸椎后凸Cobb角分别为47°±11°、41°±9°,末次随访时43°±10°。结论 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坚强固定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9.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指骨骼发育成熟后因脊柱的退行性变而新出现的脊柱侧凸,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位于胸腰段或腰段,部分患者常因持续疼痛(腰背痛或根性疼痛)、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或畸形的加重影响心肺功能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除疼痛、防止侧凸进展、重建脊柱平衡、恢复正常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在手术治疗中如何选择融合椎一直存在很多争论。笔者就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时远端融合椎选择的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
先天性颈椎融合与外伤性瘫痪蒋会平,刘家明,关继华,王泽强我们自1988年2月份至今,共观察17例先天性颈椎融合病人,发现先天性颈椎融合患者对颈部外伤耐受性明显低于正常人。前者在轻度颈部外伤就可能引起瘫痪,与郭世级报道相符合[1]。而后者即使有严重外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