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8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97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21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526篇
内科学   218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684篇
预防医学   257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297篇
  12篇
中国医学   248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以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8月至2019年06月在我院肿瘤中心治疗的171例肺癌合并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微生物学特点、院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 008例肺癌患者中,171例(17.0%)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高,为76.0%。分离的病原体主要包括革兰阴性菌、真菌和革兰阳性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占14.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2.9%)、铜绿假单胞菌(10.5%)、肺炎链球菌(9.9%)和流感嗜血杆菌(9.4%)。肺癌患者院内感染院内死亡率为21.1%(36/1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期间接受过机械通气、存在感染性休克以及低蛋白血症是影响肺癌患者院内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目的筛查氯吡格雷弱代谢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抗血小板治疗现状。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85例陕西汉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通过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CYP2C19*2和CYP2C19*3基因多态性筛查氯吡格雷弱代谢患者,分析其抗血小板治疗现状。结果在285例患者中,快代谢型占38.6%,中间代谢型占49.1%,慢代谢型占12.3%,后两者为弱代谢型(61.4%)。中间代谢型患者,53.6%应用氯吡格雷75mg·d~(-1);46.4%调整治疗方案,如氯吡格雷剂量加倍至150mg·d~(-1),更换替格瑞洛或三联疗法(加用西洛他唑)。慢代谢型患者,54.3%应用氯吡格雷75mg·d~(-1),45.7%调整为上述治疗方案,其中28.5%更换替格瑞洛。结论在陕西汉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氯吡格雷弱代谢型发生率高,目前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并无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骨化三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膜性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次,1次/d,若疗效不佳,可增加至2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骨化三醇胶丸,0.25μ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膜性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的尿蛋白和血压,提高血清白蛋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题记:2010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临床护理专业顺利通过了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这是该院多年来探寻护理发展、提升护理品质的长期积淀和有力证明。作为护理部干事,刘娜、李萍、胡婵三名护士参与了申报全过程,期间深刻感受到了医院领导和护理管理者之于护理的拳拳之心。  相似文献   
997.
门诊护士健康教育普及率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娟  刘娜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8):47-48
目的:探讨门诊护士对患者所做健康教育的普及率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分别对100例门诊患者和100名门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内分泌科对健康教育普及率较高,妇科、消化科、呼吸科对健康教育普及率较低;患者对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沟通这种健康教育方式较能接受;门诊护士认为因为人员配置少、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低影响健康教育的普及率。结论:针对门诊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及其影响因素,采取加强门诊护士人才储备、进行健康教育专项培训、采取有效针对的沟通方式等措施,对提高门诊健康教育普及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观察3种不同培养基以及细胞接种密度对体外诱导造血干/祖细胞向血小板方向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添加干细胞因子(SCF)和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等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temSpan(SFEM和X-VIVO10)或IMDM/10%FBS来扩增脐血CD34+细胞向血小板定向分化,比较不同培养基的培养效果;CD34+细胞接种浓度为5×103/ml、104/ml和105/ml,比较不同接种浓度对扩增效果的影响。结果培养d 14、d 24和d 29时,StemSpan(SFEM培养基体系中细胞分别扩增了(11 000±577.35)、(196 666.67±14 529.66)和(176 666.67±8 819.17)倍,显著高于X-VIVO10和IMDM/10%FBS组,其中在d 24和d 29时,巨核系细胞所占比例分别是(54.57±2.32)%和(69.4±2.02)%,显著高于X-VIVO10和IMDM/10%FBS组。培养14 d后初始接种浓度为104/ml的CD34+细胞在StemSpan(SFEM培养基体系中扩增(11 000±577.35)倍,显著高于初始接种浓度为5×103/ml和105/ml组。结论和X-VIVO10和IMDM/10%FBS相比,StemSpan(SPEM培养基最有利于脐血CD34+细胞体外向血小板定向扩增和分化;104/ml的CD34+细胞接种密度最有利于细胞扩增和分化。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