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型糖尿病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冠脉内斑块性质的价值;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性。方法:收集200例患者(糖尿病组100例,非糖尿病组100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并根据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限将2型糖尿病组分成3组:0~6年、6~14年、>14年,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进行评价。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管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2型糖尿病组(P<0.01),2型糖尿病组单支病变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三支病变发生率为36.9%,而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3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重度狭窄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研究显示:0~6年组冠脉病变以纤维斑块为主,管腔以轻中、度狭窄为主;6~14年组病变以纤维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管腔呈中、重度狭窄;>14年组病变以弥漫钙化为主,管腔呈中、重度狭窄。Logistic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高度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性,且随患病年限延长病变加重。64层螺旋CT是糖尿病患者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可靠的、无创的检查方法,可有效检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冠脉斑块性质,对冠心病诊断和临床评估冠心病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3.
2006年6月~2007年1月,我们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5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99Tc^m-MIBI G-MPI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出心肌桥(MB)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象为62例(MB患者45例,对照组17例)经CTA(64排CT)检查并接受^99Tc^m-MIBIG-MPI的患者,分析其心肌灌注、室壁运动和左心室功能。所有患者行静息显像,其中17例MB患者和9例对照行运动负荷G-MPI。组间率的比较用,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差异。结果运动负荷和静息心肌显像对MB患者的心肌缺血和(或)灌注异常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门控半定量法:64.7%(11/17)、42.2%(19/45);(2)目测法:41.2%(7/17)、22.2%(10/45),静息门控半定量法和目测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静息显像对不同位置[近段0/7、中段19.4%(6/31)、远段4/7]和深度[表浅型16.7%(7/42)、纵深型3/3]MB的心肌灌注异常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86,P〈0.05;P=0.008)。门控半定量法评价17例(有负荷显像结果)MB中可逆性缺血、固定缺血和混合性缺血分别占35.3%、23.5%和5.9%;室壁运动和室壁增厚率类型总积分反向分布异常、可逆性异常、固定异常所占百分比分别是23.5%、23.5%、11.8%和35.3%、29.4%、5.9%。不论静息相还是运动负荷相,MB组和对照组间LVEF和高峰充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64~1.292,P均〉0.05)。结论^99Tc^m -MIBIG—MPI对CTA检出的MB患者的心肌缺血和(或)灌注异常及左心室功能状况评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特点,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小的胃间质瘤(≤5cm)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及强化均匀;大的胃间质瘤(≥10cm)表现为形态不规则,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或趋于模糊,出血、囊变、坏死显著.病变侵犯邻近器官或出现转移(肝、网膜、肠系膜)是最肯定的恶性征象.肿块的大小及有无坏死在良恶性鉴别方面有高度的相关性:肿块越大,坏死成分越多,恶性程度越高.而增强后是否强化与肿瘤的良恶性无明显关系.结论 胃间质瘤的CT表现与肿瘤的大小有关;CT对胃肠道间质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6.
(足母)外翻畸形是足骨第1序列最常见的畸形.本院于2001年5月~2002年12月对(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偏大、第1、2跖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不超过15°的中青年(足母)外翻畸形患者采用本术式治疗,经随访观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小关节内侧缘穿刺,注入臭氧及胶原蛋白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方法:45例经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经小关节内侧缘进入椎间盘内,注入浓度为60μg/ml的臭氧10ml,退针至侧隐窝注入40μg/ml的臭氧5ml和胶原蛋白酶600~1200u。结果:观察患者术后臭氧分布及1个月~6个月的治疗效果,疗效根据改良的Macnab方法评价,其疗效优、良、差率分别为40%、53%、7%。结论:CT引导下操作简单,准确安全,腰椎间盘内注入臭氧及侧隐窝注入臭氧和胶原蛋白酶联合应用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以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为对比,探讨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桥患者心脏功能评价的临床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心肌桥患者31例,正常人11例)接受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及冠脉CTA检查的住院患者,全部患者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18例行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我们对纳入对象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发现心肌桥心肌缺血性改变15例,阳性检出率为51.61%(16/31);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发现心肌缺血7例,阳性检出率为38.89%(7/18),心肌桥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性改变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对心肌桥心肌缺血的诊断呈正相关(P<0.05,r=0.369).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射血分数在心肌桥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其他检查手段相比,门控静息或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可以发现心肌桥所导致的心肌缺血性改变,并为心肌桥患者心脏功能的评价提供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9.
胆管下端梗阻性黄疸性疾病的64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胆管下端梗阻性黄疸性疾病的64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09年9月间84例胆总管下端梗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良性和恶性分为两组:良胜组32例,包括单纯结石组21例和胆管炎11例(其中6例并发结石)。恶性组52例,其中胆管下段癌11例,壶腹部癌11例,胰头癌30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MIP、MinIP、MPR、CPR等。CT观察指标包括:定量指标:胆总管内径、肝内I级胆管内径、胆总管壁厚度、梗阻部位距肝门部长度;定性指标:肿块有无、形态以及强化程度、肝内I级以远胆管扩张程度、范围、管壁强化程度、有无结石、有无双管征等。结果: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梗阻部位距离肝门部长度良、恶性组间差别明显(P0.01);而恶性组中胆管下段癌和胰头癌分别与壶腹部癌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重建方法能够清楚地显示胆管下端梗阻性黄疸性疾病,并有助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操作技术中常见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以期获得优质的骨显像图像。方法:对我科2012年11月-2012年12月526例患者全身骨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6例全身骨显像图像中,447例图像质量良好,占85%,79例图像质量较差,占15%。影响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放射性药物的标记技术;患者的准备;操作技术。结论:影响全身骨显像质量的环节和因素很多,尤以患者显像前的准备和医务人员操作技术等人为因素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