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6篇
肿瘤学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采用合适的裂解液和沉淀方法提取乳腺癌组织蛋白质,获得高分辨率、重复性好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方法:通过不同全细胞蛋白质裂解液和不同沉淀方法提取组织全蛋白的效果比较,设计了不同的蛋白质样品制备的方法,并对2-DE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适合乳腺癌实体瘤组织的裂解液配方(LS IV),PEG沉淀的蛋白分布较完整,沉淀效率相对较高。结论:本方法可以应用到乳腺癌组织的蛋白提取,也可对其它组织蛋白质样品的制备和双向电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2.
<正> 经皮肺穿刺活检作胸内病变的定性量诊断,自1833年Leyden首次报道以来,已有百年历史,几经褒贬直至最近方为临床家所注意。欧美、日本已做了大量工作。国内亦逐渐应用于诊断。但国内外文献对肺穿的定位方法包括进针部位、进针方向及进针深度等关键问题并无详细的报道。而定位的准确与否又是肺穿刺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为此,现将我们开展非X线透视肺穿刺的X线定位方法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全肺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和评价全肺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适应证、危险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46例因肺良性疾病而行全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术前诊断肺结核 2 4例 ,其他肺良性疾病2 2例 ,左全肺切除 2 2例 ,右全肺切除 2 4例。手术时间 1 2 0~ 65 0 min,术中失血量 1 5 5~ 880 0 ml,输血量 0~ 340 0 ml,。结果 :术后 30 d死亡 6例 (包括术中死亡 1例 ) ,手术死亡率为 1 3.0 % ,术后发生并发症 2 4例 ,严重并发症 1 8例 ,其中二次开胸止血 5例 ,脓胸和 (或 )支气管胸膜瘘 5例。结论 :全肺切除术在治疗肺良性疾病 ,尤其对肺结核和慢性感染性肺部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全肺切除术可能是目前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大咯血时挽救病人生命唯一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4.
<正> 纠正巨大的袋状下垂乳房或严重的双乳不对称畸形的乳房缩小成形术,是一种整形手术。近年来已用于某些乳房良性疾患切除术后的乳房成形。典型的术式是垂直带蒂皮瓣式游离的乳头乳晕全厚皮瓣的移植。这种手术的近期效果尚称满意,但乳头乳晕区坏死率较高,而且远期常因乳房容积减小和乳房再发下垂致使整形效果下降。 本文所介绍的改良术式,系采用乳房腺体大部切除,保留乳头乳晕区腺体组织瓣,然后行皮肤悬吊加二个侧位皮瓣的技术,实践结果认为这种术式安全可靠,设计简单合理,现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5.
早期胃癌     
胃癌的预后与发现的早晚有密切关系。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胃癌的研究已集中于早期胃癌的检查及诊断。本文对早期胃癌加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回顾20年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外科治疗乳腺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0年12月诊治的1195例乳腺恶性肿瘤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近10年的2个时期收治病例数目明显增加,特别在1996年-2000年间,收治的病例占全部的43.51%。按诊断时年龄分组,频数最高的40岁-49岁年龄段(40.00%),50岁以下患者占65.69%。在每个时间段中,均以Ⅱ期病人为最常见;Ⅱ期病例所占比例逐年明显增加,Ⅲ期病例逐年明显下降,I期病例少量增加,Ⅳ期病例无变化。组织学类型频数最高的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98例(33.31%),其次分别为乳腺单纯癌279例(23.35%),乳腺浸润性小叶癌254例(21.26%);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近10年间逐渐增加,标准乳腺癌根治术(包括扩大根治术)逐渐下降。结论 加强乳腺恶性肿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能力,从而改善和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比研究胸腔内注入硝酸银和滑石粉对兔胸膜的固定效果。 方法:分别采用0.5%硝酸银溶液和滑石粉匀浆(400 mg•kg-1)对日本大耳白兔进行实验性胸膜固定,检测术后1及3 d胸液量、胸液中白细胞计数(WBC)、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MN%)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比较术后1、3、7、14及28 d硝酸银和滑石粉匀浆组胸膜黏连情况。 结果:硝酸银组术后1及3 d胸液量及WBC高于滑石粉组(P<0.001),且两组术后3 d兔胸液量及WBC均高于1 d(P<0.001);两组术后1 d PMN%高于3 d(P<0.01),硝酸银组术后3 d PMN%显著低于滑石粉组(P<0.001)。两组术后1 d LDH均高于3 d (P<0.001),而硝酸银组术后1和3 d胸液LDH含量高于滑石粉组(P<0.01)。术后胸膜黏连评分硝酸银组高于滑石粉组(P<0.05)。 结论:0.5%硝酸银溶液和滑石粉匀浆均能诱导实验性兔胸膜固定作用,硝酸银胸膜固定效果好于滑石粉。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并发微小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方法:确诊为DCIS-Mi 28例,对标本做连续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回顾性研究,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小浸润灶的最大径,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28例患者中26例(92.9%)有钼靶摄影片的变化,22例(78.6%)存在微小钙化。浸润灶多呈现孤立癌细胞或者细胞团,平均浸润灶数量为3个,平均最大径为0.6 mm。高核分级和粉刺型原位癌分别为57.1%和46.4%,24例(85.7%)有粉刺型坏死。71.5%和78.6%的病例合并有导管周围间质反应和淋巴细胞浸润。26例行淋巴结切除术,平均每例切除12枚淋巴结,常规HE染色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 结论:高核分级和粉刺型DCIS更具有侵袭性,更易合并微小浸润。微小浸润多呈多灶性,微小浸润癌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39.
目的检测MUC1基因在不同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转移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30例乳腺癌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UC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UC1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80.8%,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8%)(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MUC1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UC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是诊断乳腺癌的指标之一,可作为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在乳腺癌病理分型的诊断方面无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0.
成人乳腺干细胞的培养筛选及生物学特点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不同的鉴定方法对应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的乳腺干细胞(separated human mammary stem cell,SHMEC)进行生物学特点的鉴定。方法对原代培养的乳腺细胞用免疫磁珠方法(Magnetic Cell Sorting,MACS)进行分离。对分离后的乳腺干细胞(SHMEC)进行免疫组化,光镜,GIEMSA染色,染色体染色,电镜超微结构扫描等方法进行生物学特点的鉴定,并观察其转化为其他乳腺细胞的能力。结果光镜下可见对正常的静止期的乳腺细胞经免疫磁株分离后得到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呈椭圆型,聚集成团。GIEMSA染色可见红色椭圆型细胞及细胞核。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显示SHMEC细胞为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相同。染色体恒定,无缺失及短臂丢失。结论从正常组织中经原代培养后分离出的乳腺上皮细胞具有乳腺干细胞的特性并不具有恶性转变的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