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0 毫秒
241.
242.
243.
黄钟灵  刘园园  柴静  周猛 《医学信息》2010,23(17):3080-3081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队伍迅速壮大起来,业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本文就这一特殊群体发生的常见伤害类型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加强对大学生的保护,以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学生群体的伤害率。  相似文献   
244.
245.
目的:以氟尿嘧啶纳米粒(5-Fu-NP)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状体进行表面修饰,并测定其体外性质。方法:将壳聚糖、聚丙烯酸与氟尿嘧啶通过滴入分散法制备5-Fu-CS-NP。利用载能离子束技术对PMMA人工晶状体进行5-Fu-NP表面修饰。考察人工晶状体表面纳米粒粒径、含药量以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氟离子束剂量为5×1013 ~5×1015ions/cm2,表面分布有大小不等的5-Fu-NP球形颗粒,多数小颗粒粒径在100 nm以下,少数大颗粒粒径主要集中在100~400 nm,含药量为19.55~35.94 μg/枚。5-Fu-NP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能在4 d内持续释放药物。结论:5-Fu-NP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缓释作用较好,有望成为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新型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246.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脑梗死患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骨钙素(osteocalcin OC)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方法:对234例男性脑梗死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评估有无斑块,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根据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检测血浆OPG、OC水平。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OPG、OC与颈动脉斑块分别成正相关(OR=1.407,P<0.05)和负相关(OR=0.928,P<0.05)。稳定斑块组血浆OPG水平低于不稳定斑块组,而OC水平高于不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OPG值越高,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性越大,可能与不稳定斑块相关;OC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斑块作用且与稳定斑块相关。  相似文献   
247.
放射科质量管理在整个医院管理和医疗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加强放射科质量管理,将其上升到质量体系层次,是当前国内放射科质量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广东省中医院放射科针对国内放射科实际情况,参考医学实验室认可标准(ISO 15189:2003(E)《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对放射科质量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和尝试。其实践为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放射科质量管理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48.
目的:分析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前后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的变化特点,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将OOC患者82例分为肠胃积热证、气机郁滞证、脾胃气虚证、肾阳虚证、阴虚肠燥证,分析比较各证型及正常人任督二脉穴位皮温情况。结果:不同证型患者任督二脉皮温变化不同:①胃肠积热证:任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而督脉主要穴位皮温略微升高。②气机郁滞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脾胃气虚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前与治疗第7天及第14天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但经治疗后任督二脉经络轨迹明显。④肾阳虚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升高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⑤阴虚肠燥证: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P<0.01)。结论:①背俞指针疗法可双向调节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在热邪或虚火情况下,可通过泻火或降火的作用,使穴位皮温降低;在阳虚及寒凝经脉时,可通过温阳散寒而激发经络经气,使穴位皮温升高;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变化不明显者,经治疗后任督二脉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清晰;亦可使没有显示任督经脉红外辐射轨迹者激发出沿该经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②通过背俞指针疗法激发膀胱经经气,进而影响任督二脉经气交会,达到调节肺与大肠表里之枢、肝肺升降之枢及脾胃升降之枢的作用,从而起到“穴位-经络-脏腑功能改善”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249.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酸反流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的影响。方法纳入120例GER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背俞指针疗法,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及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共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随访6个月时LES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24 h食管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LESP均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LE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能通过改善LESP减少食管酸反流,且LESP改善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50.
目的研究脑干脑炎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对脑干脑炎的诊断价值。(探讨脑干脑炎的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007.06~2009.12收治的19例脑干脑炎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脑炎MRI表现为桥脑、中脑及延髓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IR序列呈高信号改变,且以桥脑和中脑多见,延髓少见。按病变部位可将脑干脑炎分为两种类型:1、单纯脑干脑炎(12例),2、脑干炎症同时合并(其他部位)大脑半球白质及深部核团(特别是丘脑)等部位病变(7例)。结论脑干脑炎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急重症,MRI可以准确而可靠地反映脑干脑炎的病变性质、部位及程度,是诊断脑干脑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