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肺原性心脏病是常见病.在我国85%的肺心病由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展而来,其中肺动脉高压是肺心病的关键发病学环节,而低氧又是形成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因素,因此,阐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CHPH)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粘附分子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多脏器(如心肌、小肠、脑等)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粘附分子起着重要作用,它能调节缺血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应用粘附分子单抗能不同程度减轻白细胞的组织浸润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P53、c-erb-B2、Bcl-2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和相互裼 关系。方法:采用LSAB法检测99例原发性肺癌中三种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肺癌的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99例原发性肺癌中有54例P53蛋白呈细胞核阳性表达(54.5%);非小细胞肺癌中P53的表达在≥50岁组明显高于〈50岁组(P〈0.01),组与Bel-2的表达相关(P〈0.  相似文献   
14.
茶碱类药物在COPD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升明  冉丕鑫 《中南药学》2003,1(5):286-289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尚缺乏长期有效的约物,现在临床上用于治疗COPD的药物主要有β2受体激动约、抗胆碱能药物及茶碱类约物。尽管茶碱中毒量与治疗量接近,药物动力学复杂,副作用常见,但在我国茶碱-直用于COPD患者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特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股骨头内及其支配血管磷酸二酯酶5(PDE5)基因及其表达水平,为研究磷酸二酯酶5抑制药可选择性增加股骨头血流量提供合理解释.[方法]采用RT-PCR法、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7只雄性狗股骨头、主要髋外周动脉的PDE5基因及其表达.[结果]狗股骨头和髋外周动脉组织提取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均可显示较清晰的总RNA条带,分别为28S,18S,5S;RT-PCR扩增PDE5 cDNA后可见大小为426 bp的PDE5特异条带;Western印迹法显示狗股骨头在相对分子质量Mr≈95 × 101处有PDE5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狗股骨头PDE5分布于骨髓粒细胞系胞浆内.[结论]股骨头和供血血管有PDE5的正常表达,提示PDE5特异性抑制药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而影响股骨头血流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吸入异丙托溴胺(ipratropium bromide,IPB)是否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静态肺功能,运动通气功能和运动耐量.方法 随机抽取稳定期COPD患者12例,吸入IPB溶液2 mg,吸人前后分别进行静态肺功能和运动肺功能测定.结果 吸入IPB后,COPD患者最大运动功率(Wmax)、最大耗氧量(VO2max)、最大运动时每分钟通气量(Vemax)和比潮气量(Vtmax/IC),较吸人前均有显著增加;死腔通气(VD/VT)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max/VCO2max)无明显改变.Vtmax/IC的变化(⊿Vtmax/IC)与VO2max的变化(⊿VO2max)有显著相关性(r=0.598,P<0.05);⊿Vtmax/IC与最大运动功率的变化(⊿Wmax)也存在显著相关性(r=0.743,P<0.05).结论 吸入IPB能够增加COPD患者的运动耐量,COPD患者吸入IPB后,⊿Vtmax/IC可能是运动耐量增加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背景: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降低、数量下降已被公认为是哮喘患者免疫失调的重要表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上调CD4^+D25^+调节性T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并已在许多免疫性疾病方面成功应用。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哮喘小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气道炎症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8—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BALB/c小鼠34只,其中3-4周龄雄鼠4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6周龄雌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10只,组。方法: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以500mg/L卵白蛋白溶液0.2mL腹腔注射致敏,以50g/L卵白蛋白溶液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卵白蛋白溶液,细胞移植组在诱导哮喘的第10天经尾静脉注入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并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症细胞总数,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结合病理切片分析气道炎症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t=7.742,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该比例明显升高(t=-7.455,P〈0.05)。3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两两比较,模型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细胞移植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气道无明显炎症改变:模型对照组小鼠支气管、血管粘膜下和周围肺组织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气道上皮增生、气道黏液增多、气道上皮部分断裂脱落;细胞移植组小鼠气道炎症明显减轻。结论: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上调哮喘小鼠外周血CD4^+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同时可一定程度上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8.
尾加压素Ⅱ促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U-Ⅱ)对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植块法培养家兔PASMCs,以MTT测定和[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观察U-Ⅱ对PASMCs增殖的影响,加入不同浓度的几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阻断剂,观察对U-Ⅱ效应的影响。 结果:U-Ⅱ(10-9 mol/L-10-7 mol/L)浓度依赖地促进PASMCs的A值增加及 -TdR掺入,以10-7 mol/L U-Ⅱ的作用最明显,A值和[3H]-TdR掺入量分别较对照组高42.9%和68.5%(P<0.05) 。10-10 mol/L U-Ⅱ对PASMCs增殖无作用。尼卡地平、W7、H7、PD98059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0-7 mol/L-10-5 mol/L)均可以浓度依赖地抑制U-Ⅱ诱导的PASMCs的A值增加及[3H]-TdR掺入增加。在浓度为10-5 mol/L时,其抑制作用最明显,A值的抑制率分别为42.3%、19.6%、23.2%和10.5%(P<0.05), -TdR掺入量的抑制率分别为46.6%、9.8%、21.7%和14.7%(P<0.05 )。 结论: U-Ⅱ具有较强的促PASMCs增殖的作用,其诱导PASMCs增殖是通过Ca2+、CaM、PKC、MAPK来介导的。  相似文献   
19.
红霉素干预对烟雾暴露大鼠肺部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小剂量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慢性肺部炎症性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吞噬细胞(如中性粒细胞)的氧化爆发,抑制炎性细胞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削弱肺部炎症反应[1]。长期吸烟会导致气道、肺部一系列的炎症反应,本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大鼠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催化亚单位 (GCLC)基因 5′端调控区域和相应转录因子的特性。方法 克隆 1 760bp大鼠GCLC上游调控基因并构建含荧光素酶基因的报道载体GCLC-Luc(GCLC/pGL-3),利用外切核酸酶Ⅲ将大鼠GCLC基因的 5′端序列单向切成不同长度的缺失体,将所构建的GCLC-Luc及其 11个缺失体转染大鼠肺泡上皮细胞,通过测量转染后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确定该基因的调控区域,并通过转录因子分析软件分析出可能与这些调控区域结合的转录因子,最后通过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 (EMSA)以明确该调控区的顺式元件和转录因子。结果 实验成功地克隆出大鼠GCLC上游调控基因及其报道载体GCLC-Luc及GCLC-Luc的 11个缺失体。将GCLC-Luc及其缺失体转染肺泡上皮细胞并分析荧光素酶活性:GCLC Luc(-1 758 /+2 Luc),缺失体 1(-1 231 /+2 Luc),缺失体 2(-1 108 /+2 Luc),缺失体 3(-1 087 /+2 Luc),缺失体 4(-876 /+2 Luc),缺失体 5(-745 /+2 Luc),缺失体 6(-705 /+2 Luc),缺失体 8(-613 /+2 Luc),缺失体 9(-595 /+2 Luc),缺失体 10( -403 /+2 Luc)和缺失体 11( -111 /+2 Luc)的荧光素酶值分别为(90 012±2 445)、(77 652±840)、(149 927±4 915)、(71 588±1 108)、(99 283±2 612)、(75 443±1 438)、(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