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 观察胃镜检查时胃内胆汁反流与禁食时间的关系,探讨胃镜下诊断病理性胆汁反流的最佳禁食时间.方法 将2016年1~6月我院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63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胃镜检查前禁食时间长短分为上午组(禁食12 ~ 17 h)和下午组(禁食18 ~24 h).比较2组患者胃内胆汁反流程度与禁食时间的关系,根据胆汁反流指数(bile reflux index,BRI)及胃内胆汁反流严重程度判断是否为病理性反流,探讨胃镜检查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合理禁食时间.结果 纳入639例患者,其中上午组55例(16.98%,55/324)、下午组75例(23.81%,75/315)发生胆汁反流.下午组I级胆汁反流发生例数显著高于上午组(50例vs 27例,x2=8.823,P=0.003),2组间Ⅱ级及Ⅲ级反流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级x2=0.02,P=0.89;Ⅲ级x2=0.07,P=0.89).上午组有35例BRI≥14,下午组有29例BRI≥14.结合内镜下胆汁反流分级及BRI值,上午组确定为病理性胆汁反流人数显著高于下午组(x2=7.915,P=0.005).根据BRI值,上午组发生反流患者中I级有20例为生理性,7例为病理性,Ⅱ级和Ⅲ级则全部为病理性;下午组Ⅰ级中有45例为生理性反流,5例为病理性反流,Ⅱ级中有l例为生理性反流,16例为病理性反流,Ⅲ级则全部为病理性反流.下午组发生生理性胆汁反流人数多于上午组(x2 =7.915,P=0.005).自禁食12h起,按照每小时出现胆汁反流人数分组,结合BRI值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胆汁反流,患者禁食时间过长(下午组)被误诊为病理性胆汁反流可能性更大.结论 患者禁食时间过长易被误诊为病理性胆汁反流,内镜检查时间在禁食12 ~ 14 h内完成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elevatedgene-1,AEG-1)的表达强度与胃癌细胞体外化疗药敏性的关系,并分析AEG-1可能参与胃癌多药耐药性的机制.方法 取58例胃癌患者的组织标本,一份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four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顺铂(cisplatin,DDP)、紫杉醇(taxol,PTX)、表阿霉素(epirubicin,eADM)、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的体外敏感性;另一份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多药耐药相关基因AEG-1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S-transferase-π,GST-π)、生存素(Survivin)、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AEG-1阳性表达率为81.03% (47/58),强表达率为55.17%(32/58);AEG-1强表达组对5-FU、DDP、L-OHP具有更强的耐药性(P<0.05),而PIX、eADM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EG-1与P-gp、AEG-1与Survivin具有正相关性(r=0.305、0.413,P<0.05),AEG-1与GST-π、Bcl-2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rs=0.225、0.138,P>0.05).结论 AEG-1与胃癌的MDR有关,其机制可能在于AEG-1能调节P-gp、Surviv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就《内经》中的胃咳做专篇讨论,从肺胃的生理联系与病理变化、后世证候理论发挥、证候分类与治则治法三方面论述,在全面总结历代医家理论研究与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胃咳最常见的证候与主症,提出了治疗大法,并给出参考方药,对临床辨治咳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疾病。据专家统计 ,世界上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 1.5亿 ,我国患病人数已超过 3 0 0 0万。糖尿病对人类生命的威胁和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 ,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内近年来的调查认为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高达 2 0 %以上 ,所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应引起广泛的注意。1 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1 有利于合理安排饮食 因为糖尿病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 ,轻者无任何不适感觉 ,久病却可导致残疾 ,如 :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消化内科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消化系统损害的知晓度。方法 2020年2月21至23日,通过电子问卷形式,主要了解全国消化内科医师对COVID-19基础知识和COVID-19消化系统损害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2 216名消化内科医师完成问卷调查。99.7%(2 209/2 216)的消化内科医师表示阅读过COVID-19诊治指南。对COVID-19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诊断标准非常清楚的医师分别占34.9%(774/2 216)和39.4%(874/2 216);对COVID-19可检测途径和肺部影像学表现回答正确者分别占68.4%(1 516/2 216)和71.6%(1 586/2 216)。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对COVID-19消化系统损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30.9%(134/433)、33.9%(234/691)、32.4%(213/657)、34.9%(152/435),不同职称医师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0,P>0.05)。95.6%(2 119/2...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5月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为NAFLD组(n=275),非NAFLD患者为对照组(n=276),对2组人群的肺功能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比值,同时对ALT升高的NAFLD组和ALT正常的NAFLD组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计量资料方差齐者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NAFLD组FVC、FEV1分别为(3.60±0.87)L、(2.97±0.79)L,均低于对照组的(3.87±0.80)L、(3.17±0.81)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8、-2.87,P值均<0.01)。NAFLD组FEV1/FVC比值为(82.06±13.88)%,略低于对照组(82.88±1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升高的NAFLD组FVC、FEV1、FEV1/FVC分别为(3.53±0.82)L、(2.72±0.80)L、(81.21±13.00)%,均低于ALT正常的NAFLD组的(3.69±0.92)L、(3.06±0.79)L、(82.69±12.9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NAFLD患者可能发生肺功能损害,与其代谢紊乱、肝脏炎症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门静脉海绵状瘤胆管病(portal cavernoma cholangiopathy, PCC)为门静脉海绵状瘤继发的胆管形态结构异常,多见于肝外门静脉阻塞(extrahepatic portal venous obstruction, EHPVO)患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胆道受压、缺血、炎症等有关。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是其首选检查方法,有症状者可给予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但无统一的治疗标准。本文旨在对PCC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式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据高荣林主任医师经验方研制的院内制剂“温胆宁心颗粒”,治疗心胆气虚失眠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疗30例患者(男10例,女20例;年龄26~65岁,病程1个月~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