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31.
实习医护学生手卫生认知程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实习医、护生对手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培养实习生的安全防护、医院感染防治意识和良好职业习惯。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2005年7月-2006年7月在本院实习的102名实习医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2份问卷中,了解程度良好的有15份,占12.5%;一般的有58份,占56.86%;差的有29份,占28.43%。结论实习医护生手卫生知识比较缺乏,医学院校及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医护生手卫生学教育,制定具体可行的培训计划及教育对策,培养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行为,更好的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2.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手部卫生认知现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及探讨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手部卫生认知现状、影响因素及需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果教师手部卫生知识平均得分1.949±0.481分(总分9分),按100分折算为21.66分;知识、行为和态度合计得分7.165±1.852分(总分17分),按100分折算为42.091±10.835。基础课和临床课教师在总体上存在明显差异(P〈0.001)。其影响因素有:“没有接受过专业手卫生知识培训(61.9%)”、“缺乏教材及缺乏相关的专业书籍(44.8%)”、“对执行手卫生的目的不明确(56.2%)、“对不洗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46.6%)”等。结论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整体手卫生认知现状不容乐观,应采取积极教育及行为干预措施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普通 PC机上安装 eFilm软件来实现 PC机与 CT机、 MR机等符合 DICOM标准的设备联网,建立简单的 PACS系统.  相似文献   
34.
人Ⅰ型前胶原放射免疫分析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Ⅰ型前胶原放射免疫分析法的研究刘兴明林丁李伟道刘预林一民我们建立了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后〔1〕,又建立了人血清Ⅰ型前胶原(hPCⅠ)RIA,并测定了200例正常献血员和113例肝胆疾病与其他病人hPCⅠ和hPCⅢ水平,以...  相似文献   
35.
在医学生中开展手卫生知识等医院感染教育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医学生中树立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手卫生行为,培养临床合格人才。方法组织专家编写教材,以选修课、讲座等形式对医学生进行手卫生知识等医院感染教育。结果通过开展手卫生知识等医院感染教育,使医学生在思想上牢固建立起医院感染的概念,在行为上能够坚持执行手卫生等预防措施,促进了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工作的开展和提高。结论在医学生中开展医院感染教育非常必要,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6.
戊二醛灭菌剂在医院的正确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明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237-2237
戊二醛灭菌剂主要成分为戊二醛,并加入适量的增效、稳定、协调的强化剂配制而成[1]。戊二醛是在WHO推荐用于传染性肝炎病毒消毒的首选药品,亦是目前国家卫生部推荐使用的首选医用化学消毒剂。被誉为化学灭菌剂发展史上第3个里程牌,是现今国外发达国家使用最广泛的消毒灭菌药品之一,其灭菌效果彻底,尤其是对芽胞和乙型肝炎病毒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再加入配比适量的增效强化剂,更有极其良好的表现活性,能促使戊二醛中2个自由醛迅速渗入微生物内,从而加快灭菌速度。1作用特点1.1戊二醛的理化性质戊二醛为无色或浅黄色油状液体,有弱甲醛味但挥…  相似文献   
37.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HBV感染除了引起患者乙型肝炎固有的病理及临床变化外,还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是目前临床分析和判断患者病情和传染性的重要依据,对一定数量的人群HBV感染模式和数量进行统计分析,能了解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特点,从而为卫生防疫部门预防和决重提供依据。本文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就诊的门诊和住院部分病员进行乙型肝炎5项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对病历资料完整的病员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王泽  刘兴明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2):919-920
随着干扰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丙型肝炎,如何用一个较为准确的定量手段来监测临床治疗的效果成为医务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对378例疑为丙型肝炎的临床标本进行检测,以从方法学的角度探讨此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先吸入对食管癌患者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肺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预先吸入组(SP组)、丙泊酚静脉组(P组)及七氟烷全程吸入组(S组)。3组患者全麻诱导均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芬太尼3~4μg/kg,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μg/ml,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0.8mg/kg,插入双腔管后SP组以七氟烷预先吸入维持麻醉至OLV前,OLV后与P组相同,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七氟烷全程吸入组全程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麻醉诱导后(T1)、OLV开始前(T2)、OLV 30 min(T3)、OLV 60 min(T4)、OLV结束前(T5)及术毕(T6)共6个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和右心房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值,于T1、T3~T6时取右心房血样,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浓度,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相关的临床数据。结果:与T1时比较,T3~T5(OLV期间),3组Qs/Qt有明显增高(P<0.01),PaO2明显降低(P<0.01),T3~T6时血清SOD活性降低(P<0.05),MDA浓度升高(P<0.05);组间比较:与P组、S组相比,SP组在T4时Qs/Qt降低(P<0.05),T5时血清SOD活性升高、MDA浓度降低(P<0.05);S组与P组相比,S组在T3时Qs/Qt降低(P<0.05),T5时Qs/Qt增加(P<0.05),T3~T6时血清SOD活性稍降低,MDA浓度稍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PaO2在3组各对应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V前用七氟烷预先吸入可降低食管癌患者OLV的肺内分流率,减轻OLV的氧化应激反应,对氧分压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0.
刘兴明 《疾病监测》2006,21(4):202-204
狂犬病严重危害人民生命,病死率高。分析其发病情况和临床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可以为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现将1982~2004年云阳县发生的39例狂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来源和诊断对云阳县1982~2004年传染病报告卡填报的狂犬病病例,采用全国统一的调查表,逐个进行病例个案调查,根据病例接触史、症状和体征等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结果2.1流行特征病例分布在15个乡(原建制),占全县乡数的18.99%(15/79)。病例全部来自农村。发病时间多在4~8月,占64.10%(25/39),见表1。最小年龄4岁,最大60岁。≤15岁15例占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