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采用基于F-P与FBG集成的微型化光纤传感系统,实时动态监测脑出血大鼠的颅内压,观察脑出血大鼠的颅内压动态变化规律;观察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水肿区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及Bcl-2、Bax的表达,探讨脑出血大鼠颅内压变化与血肿周围水肿区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43只健康的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测颅内压组(B组)、脑出血模型组(C组)、脑出血测颅内压组( D组)及1只为空白对照。处死大鼠后取大脑固定,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大脑半球形态变化,用HE染色观察血肿周围水肿区大脑组织形态,用TUNEL法观察各组血肿周围水肿区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血肿周围水肿区Bcl-2、Bax的表达,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观察各组血肿周围水肿区Bcl-2的表达。结果 HE染色及TUNEL染色发现:大鼠脑出血后会引发细胞凋亡,并可在血肿周围水肿区明显观察到细胞凋亡,并可以持续一段时间;造模后3 d A组和C组的TUNEL阳性细胞计数及凋亡指数均与造模后1 d A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造模后3 d的C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7 d的C、D组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和D组均在造模后出现颅内压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随后颅内压呈下降趋势,而D组的颅内压随后并没有一直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组比较,B、C、D组的Bcl-2、Bax表达的I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D组的Bcl-2相对表达量比A、B组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鼠脑出血后颅内压明显上升,并会在3~5 d里保持相对高峰趋势;大鼠脑出血后会引发细胞凋亡,并可在血肿周围水肿区明显观察到细胞凋亡,并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大鼠脑出血后颅内压高峰期与凋亡高峰期接近,提示颅内高压可能会导致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42.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多与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等并行发生.老年人因为劳动及活动量减少,摔伤及交通事故是老年患者多见的致伤原因.tSAH患者的症状缺乏特异性,故临床上很容易被忽视,尤其在老年患者.临床上tSAH后尽管部分老年患者血肿量不大,但仍有部分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出现.本研究通过对tSAH老年患者预后因素的分析,探讨老年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病因.  相似文献   
43.
创伤性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是比较复杂的颅脑创伤性疾病,是造成前颅窝底骨质缺损及硬脑膜撕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常合并有开放性颅脑损伤、脑脊液漏、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部分合并有眼、鼻的损伤.如处理不当极易造成颅内感染,其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以往针对此种疾病多只给予颅底硬脑膜修补重建而不进行骨性重建.随着钛片在颅底外科的广泛应用,其易塑形、强度高的特点使得颅底骨性重建的疗效更加确切.我科对自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的8例创伤性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膜性及骨性颅底重建,有效地降低了术后脑脊液漏及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4.
脑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12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转移性肿瘤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312例脑转移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关系、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癌最常发生脑内转移;腺癌、鳞癌最常见;脑转移性肿瘤CT和MRI增强扫描有强化效应,肿瘤周围有脑水肿;单发肿瘤手术加放疗效果明显。结论:癌症患者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应考虑脑内转移;脑内转移性肿瘤尽早手术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45.
颅颈交界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总结15例颅颈交界区肿瘤的手术方法,探讨该部位肿瘤的更适当的治疗方案.方法 15例患者中有6例行枕下中线入路切除肿瘤,9例行远外侧入路.结果 15例肿瘤均全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复查头颈部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改善颅颈交界区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金丝桃素被光激活后对C6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bFGF、bFGF-R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的影响。方法:将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的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高和低剂量金丝桃素作用组、高和低剂量金丝桃素 光照组,16d后切取肿瘤组织,称质量计算抑瘤率,标本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瘤组织中bFGF、bFGF-R和MVD。结果:1)光照下,当金丝桃素为0·8μg/mL时,抑瘤率为67·2%,金丝桃素为2·0μg/mL时抑瘤率为82·4%,非光照金丝桃素组对肿瘤无抑制作用。2)bFGF在各组大鼠C6胶质瘤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值较高,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白对照组中bFGF-R表达较高,且微血管计数最多。金丝桃素 光照组中bFGF-R蛋白表达和MVD明显低于非光照组及对照组,P=0·019,P=0·007,呈剂量依赖关系。bFGF-R与肿瘤MVD呈正相关,rbFGF-R=0·85。结论:光激活金丝桃素对bFGF-R有抑制作用,对bFGF表达没有影响。光激活的金丝桃素能抑制大鼠C6胶质瘤生长的机制,可能是抑制肿瘤组织中bFGF-R后,阻止了bFGF发挥效应,抑制了肿瘤间质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47.
背景与目的 包虫病在牧区是较为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常发生在人体的肝、肺、脾、脑及腹腔等器官。而在临床上孤立性的脾囊性包虫病较为罕见,特别是合并恶性肿瘤就更为少见。目前国内外对该类合并症的研究甚少,本文对1例非疫区胃癌合并原发性脾囊性包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非疫区包虫病合并恶性肿瘤的处理提供相关的参考和思路。方法 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非疫区胃癌合并原发性脾囊性包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措施等临床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 患者上腹部胀痛不适1个月余,经胃镜及病检证实为胃癌,彩超检查提示脾脏囊性病变,进一步经详细病史询问、查体、CT检查后诊断为局部进展期胃癌、脾脏囊性包虫病,经积极术前准备,并综合考虑肿瘤根治性及脾脏包虫的根治性处理后,进行“D2淋巴结清扫术、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脾切除术、自体脾片移植术”的手术治疗,术中注意防范包虫囊肿破裂并保留了部分脾脏功能,术后病理学证实为胃癌(pT3N1M0)合并脾囊性包虫病,并给予辅助化疗6周期和抗寄生虫治疗3个月。术后3个月监测外周血IgA、IgM、IgG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术后半年行CT检查时发现脾窝处有大小不等结节,考虑脾片成活组织。现患者术后15个月无肿瘤及包虫复发及腹腔播散。结论 胃癌合并原发性脾囊性包虫病在临床上是较为罕见的合并症,尤其在非疫区更为少见。在处理该类合并症时应该兼顾肿瘤和包虫治疗的特殊性,术前着重进行病史询问及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制定详细的术前治疗方案、术中相关准备及手术方案;术后应继续加强抗肿瘤及包虫的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和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方法,以提高腩动静脉畸形的全切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本文回顾分析20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重点讨论脑AVM的影像学特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适应证、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20例病例均显微镜下全切,切除病灶12例,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病灶4例,4例行术前栓塞,然后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均予病理检查证实AVM.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偏低,无神经功能缺失加重,无手术死亡,出院时疗效优良共17例(85.0%),病残3例(15.0%).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部分残留复发3例,其余均能正常工作或生活自理.结论:显微外科是目前治疗脑AVM的主要方法,随着现代影像学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结合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能够提高Spetzler-Martin高级别脑AVM的治愈率,降低手术风险;是大型的和位于重要功能区的脑AVM的安全、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