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非典时期一线医务人员远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抗击非典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远期心理健康状态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康奈尔健康指数(CM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诊断标准对曾经参加抗击非典一线医务人员1年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对干预组和未干预组PTSD症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参加抗非典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优于非干预组.结论 非典对一线医务人员远期的心理健康影响值得重视.尽早提供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诱发电位P300的特征及病程对P300的影响。方法:对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30名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并分析比较不同病程对P300的影响。结果:研究组Fz、Cz、FC1的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迟(t分别=2.67,3.48,3.36;P均<0.01);Fz、Cz、FC1、FC2的波幅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分别=5.97,2.54,4.57,3.80;P均<0.01)。对研究组中病程<6个月组和病程>5年组的患者比较发现,病程>5年组的患者Fz、Cz潜伏期延迟(t=9.23,7.63;P均<0.01),波幅降低(t=11.97,6.66;P均<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病程越长,受损越重。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旋转信息加工系统的影响.方法 对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将其分成两组,青年组38例,中年组40例,和76名(青年组36名,中年组40名)健康被试进行心理旋转任务的测定,测量其错误数和反应时.结果 (1)与对照组[(15.2±5.8)%]相比,患者组错误率升高[(42.8±7.6)%,P<0.05].在对照组内,青年组正像和镜像错误率均低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组内,青年组与中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744.3±93.1)ms]相比,患者组反应时升高[(947.8±97.8)ms,P<0.05].在对照组内,青年组正像和镜像反应时均短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组内,青年组与中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对照组青年、中年组正镜像错误率、反应时均随着旋转角度递增呈线性递增函数(P<0.001);患者组无此线性关系.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旋转信息加工机制受损,且年龄效应消失,其中青年受损程度大于中年患者.提示大脑神经系统的中年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心理旋转信息加工系统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75.
76.
睡眠剥夺对大鼠脑损害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SD)的脑损害机制。方法 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睡眠SD模型,将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睡眠剥夺1天、3天和5天组(SDld、SD3d、SD5d),大平台组(TC)和正常对照组(NC),每组6只。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N0)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皮质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结果 (1)N0含量:SD各组及TC组鼠额叶、海马和中脑的N0含量均高于NC组(F=10.97,7.96,5.23,P<0.01),且随SD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仅下丘脑N0含量差异未达显著性(F=1.64,P>0.05)。(2)SOD活性:SD各组及TC组鼠额叶、海马、中脑和下丘脑SOD活性均高于NC组(F=10.44,16.15,28.94,12.75,P<0.01);其中在海马、中脑和下丘脑SOD活性均以SD3组为最高。(3)血清皮质醇、IL-1β、IL—2和MBP含量:SD各组均高于NC组(F=8.60,3.62,3.84,2.83,P<0.01和P<0.05),且各项指标含量均随SD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TC组仅皮质醇的含量与NC组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睡眠剥夺的脑损害可能与N0、氧自由基、皮质醇及细胞因子等生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模拟驾驶前后驾驶员脑力疲劳的主观评定和注意特征变化.方法:测量和比较16名健康男性白班出租车驾驶员在实验室条件下连续模拟驾驶6小时前后的主观疲劳感的差异和注意特征的变化.并以同一批驾驶员在休息日的同时段测量结果作为对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疲劳前后在主观量表上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对注意特征的行为学测试中,实验组疲劳前后的结果差异显著,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在实验室条件下,驾驶员在模拟驾驶后虽然没有主观疲劳感,但注意的各个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车祸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 应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中的急性应激障碍(ASR)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诊断标准,对曾因车祸住我院治疗81例患进行诊断,按有无PTSD分为PTSD组和非PTSD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症状记录表等进行测评和比较。结果 车祸后3个月,81例中有33例(40.7%)符合ASR诊断标准,31例(38.3%)符合PSD诊断标准。与非PTSD组比较,PTSD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阴性项目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其它因子分均高(P<0.05-0.01)。PTSD组情绪稳定性倾向不稳定型(38.71%)的比率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中间型的(35.48%)显低于非PTSD组(P<0.01)。对PTSD发病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为N、L及性别。结论 车祸所致PTSD并非罕见的精神障碍,且女性、情绪倾向不稳定、掩饰性高的个体车祸后患PTSD的危险性高。应主动提供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芪参复康胶囊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芪参复康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73例患者随机分为芪参复康胶囊组(38例)与盐酸帕罗西汀组(35例),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进行脑电超慢涨落技术检测及抑郁自评量表测查,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芪参复康胶囊和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肯定,使脑内5-HT和NE含量增多(P<0.01),但两者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SDS分均降低(P<0.01),但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纯中药制剂芪参复康胶囊治疗抑郁症与盐酸帕罗西汀等效,可以有效的治疗抑郁症。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