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27篇 |
综合类 | 35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6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患者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25~56岁,平均35.2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13 d,平均5.9 d。桡骨头骨折按改良的Ma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2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1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5个月,且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4周。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总分为78.2±11.7,其中优2例,良7例,可1例,差1例。在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屈曲(108±21)°,伸直(12±8)°,旋前(66±13)°,旋后(28±18)°,其中有3例患者存在5°~8°内翻角,1例患者存在8°外翻角。结论: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恢复肘关节稳定,术后可早期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2.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7月~2003年6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19例,均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年,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对脊髓功能评定标准,术前平均为10·15分±1·24分,术后平均为15·93分±1·27分,改善率为83·7%。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具有减压彻底、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疗效持久等特点。 相似文献
43.
2007-03/2008-12东莞市人民医院骨科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例,平均年龄71岁,其中女性患者8例。共计19处椎体压缩性骨折。每例患者依次使用体位与球囊进行复位。手术前患者站立侧位骨折椎影像与患者过伸位X射线片相比较。随后患者进行单侧球囊后凸成形术。应用X射线片评估体位治疗与椎体后凸成形恢复椎体高度的百分比。在椎体中部所获得椎体高度恢复比,通过后伸体位是10.4%(中位数11.1%),而球囊后凸成形为57.0%(中位数62.2%),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球囊后凸成形获得额外46.6%的椎体高度恢复。通过手术体位复位,51.2%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有>10%的椎体中部高度恢复,而90.7%的骨折通过球囊后凸成形恢复至少10%的椎体高度(P < 0.002)。虽然试验结果支持通过体位治疗椎体压缩骨折,但在恢复椎体高度方面,球囊椎体后凸成形大于体位治疗4.5倍,并超过80%最终复位。如果恢复椎体高度是最终目的,球囊椎体后凸成形很明显优于单纯体位治疗。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对比分析骸骨骨折不同类型、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77例髌骨骨折病人进行随访调查,对其骨折类型、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横型骨折较粉碎型骨折术后功能恢复佳(P<0.05),环扎法和张力带法在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中效果相近(P>0.05)。结论 内固定法(环扎法和张力带法)仍是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主要方法。可吸收线已经应用到治疗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手术中,可吸收线环扎法适应证广,固定牢靠,在体内可以降解吸收,且避免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弊端,宜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Muller全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手术要点、适应证和手术效果.方法 应用Mullier全髋关节置换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共20例.结果 20例均无术后并发症,双下肢等长且步态正常,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Muller全髋关节置换技术可以达到切口小、不损伤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出血少、关节稳定性好、早下地、功能恢复快的效果. 相似文献
46.
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肢骨折在创伤中十分常见,我院自1994年6月至今共收治四肢长骨骨折980例,其中68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有32例因内固定治疗失败需要重新手术,占手术患者4.7%,现就其有关原因作一些分析。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2例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3~63岁。骨折部位:股骨8例,胜骨13例,肽骨5例,挠、尺骨各3例,复合伤26例。骨折性质:开放性20例,闭合性12例,合并骨缺损9例,软组织损伤严重或缺损或术后并感染1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9例,机械或重物压伤12例,被人打伤1例。受伤后手术时间由2小时~l周。1.2内固定方式;单纯梅花针5…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改良动力交锁髓内钉对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6 2例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 ,其中 30例 (观察组 )采用改良动力交锁髓内钉治疗 ,32例 (对照组 )采用传统交锁髓内钉治疗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骨愈合时间 ,最终结果评定采用Johner-Wruhs评分。结果 两组随访时间 32~ 5 6周 ,平均 4 2周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骨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按Johner-Wruhs评分 ,观察组优良率为 97% ,传统交锁髓内钉组优良率为 94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改良动力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内固定牢靠 ,手术时间短 ,伤口失血少 ,创伤小 ,抗旋转作用好 ,避免再手术拔除一端锁钉而产生动力交锁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侧前路减压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患者行侧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5~48个月)。随访结果: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平均Cobb’s角及平均椎管狭窄指数得到明显改善(P<0.05),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3级。术中损伤胸膜3例,未发生大血管损伤、内脏损伤、伤口感染、生殖股神经损伤、交感神经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未发生断棒脱钉等并发症。结论 侧前路减压固定具有减压直接彻底、能很好重建脊柱序列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是治疗椎管占位明显或脊柱严重后凸畸形的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瘫痪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前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 1998年以来收治并行病灶清除Ⅰ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并获随访的 3 0例脊柱结核病例 (术前后凸成角 10°~ 72° ,平均 3 1°) ,对其病例选择、手术时机、术后处理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 1 4年 ,优良率为 86 7% ,植骨融合率可达90 % ,后凸矫正角度 14° ,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彻底 ,有利于重建脊柱稳定性 ,提高骨融合率 ,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减少或避免结核复发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