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9篇 |
预防医学 | 76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磺胺类药物具有疗效确实,使用方便,性质稳定的特点。尤其近年合成了抗菌谱广、抗菌力增强、维持时间长的复方新诺明,增效联磺片等磺胺类药后,临床及家庭应用均更为普通。但是,磺胺类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多,不宜滥用,在服用时要注意下列事项: 相似文献
82.
83.
患者31岁,因周期性痰中带血丝半年,加重3个月,于2002年10月5日就诊。平素体健,于2002年4月出现痰中带血丝持续4天左右,自行消失,后每月出现4天左右,后期偶咯血,曾多家医院内科就诊,肺部X线摄片及支气管镜均未发现异常,痰脱落细胞找癌细胞(一),PPD试验(一)。 相似文献
8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足跟溃疡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足跟溃疡的特点,对wagner分级2级以内的足跟溃疡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方式,减少高位截肢率。方法2002年3月至2006年1月,在内科综合治疗,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用远位带蒂皮瓣转位修复足跟溃汤7例,足跟溃疡范围最大13 cm×10 cm,最小6 cm×4.5 cm。糖尿病足溃疡按wagner分级为2级。结果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0个月,1例半年后因糖尿病未控制,出现糖尿病足坏疽,行截肢处理,余皮瓣质地良好,表皮已有较厚角化层,皮瓣与周围皮肤感觉无明显差别,溃疡无复发,患足可负重行走。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wagner分级2级以内的足跟溃疡是较为理想的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对高位截肢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85.
有位患肋间神经痛的病人服消炎痛,服药第二天出现头晕、恶心、腹胀、稀便,自己以为患了急性胃肠炎,又加服痢特灵。两天后肋间神经痛虽然大有好转,但胃肠道的症状却越来越严重。他来到医院,医生告诉他这是消炎痛引起的胃肠反应,必须立即停服消炎痛。 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能发挥治疗效果,是有利的一面;另一方面可能对人体还有 相似文献
86.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威胁母儿健康的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自2001.1至今,我院采用脉搏波对门诊孕妇进行了预防性监测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7.
一、主要做法(一)制定医疗缺陷管理标准。我们参照有关资料和外单位的做法,根据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针对医疗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可能发生的医疗缺陷制定了判定标 相似文献
88.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又称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macroglobulinemia ,WM) ,是一种B淋巴细胞系单克隆恶性增生性疾病 ,以骨髓和淋巴结内淋巴样浆细胞浸润和血清中存在大量单克隆IgM为特征 ,多发于 5 0岁以上的老年人。传统治疗方案用苯丁酸氮芥 (瘤可宁 )、马法兰等烷化剂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M2 方案 (卡氮芥、环磷酰胺、马法兰、泼尼松及长春新碱 )联合化疗 ,有效率 40 %~ 6 0 % ,中位生存期 36个月。近年国外借鉴同起源于B淋巴细胞系恶性肿瘤的治疗经验 ,用嘌呤类似物化疗、免疫疗法和造血干细… 相似文献
89.
磺胺类药物疗效确实,使用方便。近年合成了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维持时间长的复方新诺明、增效联磺片等磺胺类药物后,临床及家庭应用更为普遍。但是,磺胺类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多,服用时要注意下列事项。 相似文献
90.
目的:比较分析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单边和双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的脊柱稳定性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探讨单边与双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7月梅州市中医医院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研究组采用单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双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脊柱功能、脊柱融合时间和融合率、邻近节段退变情况以及脊柱稳定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和2年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脊柱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脊柱融合率均为100%;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胸椎后凸角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胸椎后、腰椎前凸角和颌眉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年矢状垂直偏距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年腰椎前凸角均显著高于术前,矢状垂直偏距和颌眉角显著低于术前(P<0.05);研究组邻近节段无退变7例、1级退变6例、2级退变3例,退变率为56.25%,对照组无退变3例、1级退变7例、2级退变4例,退变率为78.57%,研究组邻近节段退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单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与双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比较,其在改善脊柱稳定性、减轻邻近节段退变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