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了解海绵窦区的结构特点,为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3例新鲜标本用15%ABS(丙烯氰、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塑料)环已酮溶液作铸型剂灌注,饱和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海绵窦铸型标本。并制作石蜡组织切片,观察海绵窦的内外侧壁的层次,了解其显微结构。结果:海绵窦及其交通窦以及海绵窦内神经组织显示良好,微小血管显示完全。显微结构显示清晰。结论:海绵窦是由宽大的主腔及位于外侧壁的很多静脉腔所组成,海绵窦内有穿行的神经纤维及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这些结构与血管内治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在成人阴茎包皮和包皮系带内的形态分布特点,比较阳性神经末梢在阴茎包皮和包皮系带内分布密度的差异。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5在浙江大学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完成,选取新鲜成年男性尸体(年龄22-40岁,家属同意捐献)阴茎标本2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图像吸光度(A)值。结果:正常成人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内均有棕色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存在,这些神经末梢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和棘细胞层内,呈树枝状或念珠状分布,大多成束走行。阴茎系带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密度明显大于阴茎包皮处(2.80±0.35, 1.30±0.42,t=-2.23.P<0.01)。结论:包皮系带内含有浓密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降免疫阳性神经末梢, 且包皮系带是阴茎部位感觉极敏锐的区域,提示钙素基因相关肽参与了.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感觉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外周伤害性刺激下大鼠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神经元中的Fos表达。方法: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及Fos免疫组结合的方法。结果: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均有神经元投射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在颈髓背角浅层FG/Fos双标神经元占FG阳性神经元和Fos双标神经元的9.3%和7.5%;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FG/Fos双标神经元分别占FG阳性神经元和Fos双标神经元的9.5%和14.2%,结论:在颈髓背角浅层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神经元中,部分神经元可能与伤害性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大鼠网状背侧亚核的功能传出通路及该通路上NADPH-d的分布。方法:将微量海人酸注入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2h后灌注,脑片进行NADPH-d组织化学和F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中缝背核(DR)、中缝大核(NRM)、蓝斑(LC)、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vlPAG)和下丘脑室旁核。Fos/NADPH-d双标细胞主要分布于巨细胞网状核、下丘脑室旁核和中缝大核。结论: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与脊髓上中枢存在广泛的功能联系,而且在延髓网状背侧亚核的功能传出通路上有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  相似文献   
75.
为探讨苦参碱注射液对老年性痴呆(AD)模型大鼠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NO含量及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影响以及药物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本研究用SD大鼠将鹅膏蕈氨酸(IBO)双侧海马立体定位注射造模,实验分为对照组、高剂量苦参碱治疗组、低剂量苦参碱治疗组、模型组和哈伯因组。检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内IL-1β、NO的含量变化以及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形态改变。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内IL-1β及NO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治疗组大脑皮质和海马内IL-1β及NO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有明显变性、数目减少;高剂量治疗组大鼠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目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多(P<0.05),变性有所减轻;但低剂量组的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与模型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文结果提示,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内IL-1β及NO的含量均显著增高,可能为导致AD神经元损伤的原因之一,苦参碱注射液对AD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IL-1β和NO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建立尺神经前置的动物模型并从分子水平上评价尺神经前置的安全性.方法 取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建立右前肢尺神经前置模型,左侧(非手术侧)作为自身对照,术后1个月处死大鼠,取双侧尺侧腕屈肌称重及下颈段脊髓(C_6~T_1)切片,通过Nissl染色、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植物凝集素(IB4)染色、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颈髓前角、后角神经元的形态,电镜观察颈髓前角ChAT免疫阳性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 与对照侧[(93.2±7.29)mg]比较,大鼠尺神经前置侧尺侧腕屈肌质量[(92.3±9.13)mg]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0,P=0.378);Niss1染色、NADPH-d、IB4、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均显示大鼠尺神经前置侧和对照侧相比较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阳性细胞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显示颈髓前角ChAT免疫阳性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 动物实验基础上尺神经前置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7.
目的为临床儿童尺神经前置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0具(共20肘)福尔马林固定的6~8岁儿童尸体上肢标本,解剖尺神经沟、尺神经行径伴行血管以及尺神经前置后解剖关系。结果尺神经主要接受尺侧上副动脉血供,前臂尺神经的血供则主要由尺动脉提供,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及尺侧返动脉后支血管的大部分行程与尺神经紧贴伴行,在尺神经前置越过肱骨内上髁时,不会造成伴行血管过度牵拉而对尺神经血供造成影响。尺神经前置后滑动性好,有良好的组织床,同时又能解除屈肘对尺神经牵拉。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尺神经前置术不会影响神经血供,具有可行性,前置时需切断上臂内侧肌间隔,皮下前置滑动性好。  相似文献   
78.
宫内缺氧对成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鼠宫内缺氧对成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用低张性缺氧模型致胎龄13、15、17d小鼠宫内缺氧,新生鼠P1、P7、P14、P28、P90脑组织作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数目及形态,P90小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宫内缺氧组小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逃避潜伏期延长及穿环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宫内缺氧导致小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数目减少及成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79.
本文旨在观察预防性应用人参银杏复方制剂对缺氧24 h,复氧0、24、72 h时段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Nissl染色变化及海马CA1区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细胞变化的影响。应用低压氧舱仿海拔8000米高空缺氧模型,以Nissl染色及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并结合图像分析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参银杏复方制剂能防止缺氧24 h、复氧72 h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的丢失,并能减少缺氧24 h、复氧0、24、72 h时段NOS阳性细胞数量。本研究结果提示:人参银杏复方制剂对缺氧复氧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缺氧复氧后海马CA1区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与血红素氧合酶-2(HO-2)在应激后大鼠结肠的表达.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WRS)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nNOS和HO-2在大鼠结肠中的表达,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对照组大鼠nNOS主要表达于结肠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的神经元,HO-2主要表达于结肠黏膜固有层黏膜肌、肌层环行肌及黏膜下层的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应激组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的nNOS阳性神经元的平均灰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阳性神经元的平均数高于对照组,且在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淋巴细胞也有nNOS表达;应激组HO-2阳性黏膜肌的平均灰度值较对照组增加,环行肌阳性单位(PU)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部分大肠腺也有HO-2表达.与应激组比较,应激+L-NAME组的nNOS阳性神经元的平均灰度值减少,阳性神经元的平均数下降,应激+ZnPP组HO-2阳性黏膜肌平均灰度值减少,环行肌PU下降.结论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均是结肠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和神经递质,两者在应激所致的结肠功能失调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