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1.
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内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和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成人阴茎包皮和包皮系带内P物质(substanceP,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和来源。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荧光金(fluoro-gold,FG)逆行追踪和SP免疫荧光标记相结合法研究大鼠包皮系带内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来源。结果成人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内均有密集的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存在,这些神经末梢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呈树枝状或念珠状分布,大多成束走行。阴茎系带处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密度明显大于阴茎包皮处。FG逆标阳性细胞位于大鼠第六腰髓对应的背根神经节(L6-DRG)和第一骶髓对应的背根神经节(S1-DRG)。阳性细胞大中小不等,大多沿神经束成行排列或散在分布。SP免疫荧光标记细胞大多为中小型,呈深红色。FG/SP双标阳性细胞均为中小型,其数量占FG逆标阳性细胞总数的三分之一。结论SP参与了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感觉信息的传递。大鼠阴茎包皮系带内SP免疫阳性神经末梢源自于L6-DRG和S1-DRG。  相似文献   
62.
倪晶晶  凌树才  朱晞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4):216-217,i008
背景:大鼠杏仁复合体分布有较多的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阳性神经元,γ-氨基丁酸也是广泛地存在于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与一氧化氮合酶是否在大鼠杏仁复合体内共存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相结合的方法,观察杏仁皮质核内是否存在γ-氨基丁酸与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共存的神经元.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验证性对照研究.单位:两所大学的解剖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05/06在浙江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选择SD大鼠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0~300 g.干预:制备大鼠脑组织冠状连续冰冻切片,取4套切片分别用作尼氏染色、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和γ-氨基丁酸免疫组化双重染色以及检查抗体特异性的对照实验.计数杏仁皮质核核团内γ-氨基丁酸标记神经元数目、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阳性神经元数目以及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y-氨基丁酸双标神经元的数目,计算出双标阳性神经元数占单标阳性神经元数的百分比.内氏染色用作核团定位.主要观察指标: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和γ-氨基丁酸双标和单标神经元分布情况.结果:显示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多散在分布于杏仁皮质后内侧核、杏仁皮质后外侧核,以小型为主,中型较少,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阳性神经元多散在分布于杏仁皮质后内侧核、杏仁皮质后外侧核,杏仁皮质前核以中、小型神经元为主,双标神经元(γ-氨基丁酸/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均阳性)多散在分布于杏仁皮质后外侧核,以中、小型神经元为主.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和γ-氨基丁酸双标神经元与单标神经元的比例分别24.5%(γ-氨基丁酸),46.7%(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结论:大鼠杏仁皮质核内有γ-氨基丁酸与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共存的神经元,提示一氧化氮对杏仁皮质核内的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可能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冈下肌腱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含量,揭示冈下肌萎缩症产生的机制。方法:采用明胶墨汁血管注射研究肩关节肌腱袖的血供来源,结合光镜观察冈下肌腱的微血管构筑。在对冈下肌腱的位置、形态进行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切片,对冈下肌腱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冈下肌腱止点处和接肌腹处的毛细血管量均明显高于中间部位。结论:冈下肌腱中间部是一个血供不良的部位。  相似文献   
64.
大鼠脊髓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投射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往的电生理学研究已经证实,位于延髓尾侧部的网状背侧亚核(subnucleusretlcularlsdorsalls.SRD)对伤害性信息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j',SRD神经元可被来自全身各部的AS或C纤维的冲动所兴奋,这种兴奋可被吗啡抑制,又可被纳洛酮所翻转"。。形态学研究也表明,在脊髓和S...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分析不同孕期大鼠胚胎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下丘脑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脱氢酶 (NADPH 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孕 13~ 2 0d大鼠胚胎下丘脑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结果 首次观察到孕 15d大鼠胚胎下丘脑室旁核内NOS阳性神经元 ,并在生前迅速发育。孕 17d下丘脑外侧区也出现NOS阳性神经元。但生前未在视上核见NOS阳性表达。结论 在胚鼠下丘脑室旁核和外侧区即有NOS阳性神经元存在 ,提示NO可能与这些核团的发育及其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6.
阴茎包皮系带的神经支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茎包皮系带是一种能引起高度性快感的“V”形结构,其内富含由阴茎背神经和会阴神经的感觉神经终末及形成的特化的神经小体,是男性阴茎部位中极敏感的区域。包皮系带接受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双重支配,躯体神经来自于阴茎背神经和会阴神经,自主神经来自于盆丛。阴茎背神经和会阴神经参与阴茎勃起的性反射活动,且内含有大量氮能和肽能神经纤维,参与阴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67.
目的为临床儿童尺神经前置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0具(共20肘)福尔马林固定的6~8岁儿童尸体上肢标本,解剖尺神经沟、尺神经行径伴行血管以及尺神经前置后解剖关系。结果尺神经主要接受尺侧上副动脉血供,前臂尺神经的血供则主要由尺动脉提供,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及尺侧返动脉后支血管的大部分行程与尺神经紧贴伴行,在尺神经前置越过肱骨内上髁时,不会造成伴行血管过度牵拉而对尺神经血供造成影响。尺神经前置后滑动性好,有良好的组织床,同时又能解除屈肘对尺神经牵拉。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尺神经前置术不会影响神经血供,具有可行性,前置时需切断上臂内侧肌间隔,皮下前置滑动性好。  相似文献   
68.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正常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内的μ阿片肽受体(MOR)、L-ENK和M-ENK阳性结构的分布。结果显示:(1)该核内有较丰富的MOR阳性胞体和树突样结构分布;(2)SRD内L-ENK阳性胞体的分布密度为中等,主要由中小型的神经元构成,并见有较多的L-ENK阳性终末;(3)SRD内M-ENK阳性终末的分布很密集,偶见少量胞体。上述结果说明和ENK在该核内的分布是相互匹配的,提示SRD是内源性阿片肽的作用靶区。另对SRD神经元内上述物质的功能和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大鼠网状背侧亚核的功能传出通路及该通路上NADPH-d的分布.方法:将微量海人酸注入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2 h后灌注,脑片进行NADPH-d组织化学和F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中缝背核(DR)、中缝大核(NRM)、蓝斑(LC)、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vlPAG)和下丘脑室旁核.Fos/NADPH-d双标细胞主要分布于巨细胞网状核、下丘脑室旁核和中缝大核.结论: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与脊髓上中枢存在广泛的功能联系,而且在延髓网状背侧亚核的功能传出通路上有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人参银杏复方制剂对缺氧24h复氧后不同时段Fos表达时程变化的影响,探讨人参银杏复方制剂抗缺氧复氧性脑损伤机制。方法:35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复氧实验组和人参银杏复方制剂给药组。应用低压氧舱仿海拔8000m高空缺氧模型,采用Nissl染色、Fos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预防性应用人参银杏复方制剂对缺氧24h复氧0,24,72h不同时段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形态及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影响。结果:全脑缺氧24h复氧72h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数量锐减,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在缺氧24h复氧0h时为(9.3±3.8)个,较常氧对照组(16.6±4.8)个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氧24h时显著减少甚至消失为(2.0±1.8)个,复氧72h为(13.7±5.1)个,时接近常氧对照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预防性应用人参银杏复方制剂后缺氧24h复氧72h时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数量未见明显减少,在缺氧24h复氧0,24,72h时段CA1区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较缺氧复氧实验组相应时段增加,以复氧0h时增加最为显著,为(39.0±5.8)个,与常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人参银杏复方制剂对缺氧复氧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缺氧复氧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