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被认为是一位成熟消化外科医师应该掌握的最复杂和最具挑战性的手术.基于对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的精细评估,我们倡用一种称为G路径的新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程式.G路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以标准化手术步骤、简化手术流程、节约手术时间,按照精细的术前规划达到R0切除,避免了传统手术操作中的反复探查和分离,降低了医源性肿瘤转移的风险.本文以1例胰头癌并梗阻性黄疸患者为例,介绍G路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讨论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2.
同种异体静脉在活体右半肝肝移植流出道重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成人间行活体肝移植中,采用冷冻同种异体静脉行肝脏流出道重建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乙肝相关性肝癌成人患者中3例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移植活体肝移植资料,分析手术中采用冷冻同种异体静脉行肝中静脉分支血管重建的方法及效果。结果供者和受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8个月,重建静脉流出道血流正常,元血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冷冻同种异体静脉行肝脏流出道重建是安全可靠的,它既可保证供者的安全,又可避免小肝综合征的发生,从而使活体右半肝移植成为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43.
难以忍受的疼痛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 ,临床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简要综述了慢性胰腺炎疼痛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44.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和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损伤是指缺氧器官细胞损伤在恢复氧供之后更加加重的现象。Toledo Pereyra 等在 1975 年首先认识到IR损伤是肝移植过程中一种重要病理损伤状态,可发生移植肝淤血、进行性血栓形成和/或器官坏死,导致移植失败。直到80年代中期,“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才逐渐在肝移植文献中应用。  肝脏IR损伤可分为热缺血和冷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热 IR 损伤(warm ischemia reperfu sion injury)与肝脏外科、肝移植、低血容量性休克、毒性肝损害、静脉阻塞性疾病和 Budd Chiari综合征等普遍相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小体积肝移植损伤分子学机制。方法 用广西巴马小型猪建立全肝供肝原位肝移植对照组(A 组)、右半肝供肝部分肝移植组(B组)和右中叶联合尾状叶供肝部分肝移植组(C组)不同移植量活体部分肝移植模型,动 态检测血清ET- 1和NO水平。结果 A、B组动物7d生存率为100%,C组仅20%。移植肝复流后各组血清ET -1水平显 著上升,1h即达高峰值,随后逐渐下降,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至基础水平。C组除存活1例在第7天外,各时相点均显著 高于A、B组;C组动物在复流后1h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达到最高峰值,C组水平显著高于A组,随后迅速下降。比较 血清中ET- 1和NO比值变化趋势,可见C组除1例存活动物在第7天水平外,术后各时相点与A组存在显著差异,而B组 各时相点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小体积移植肝损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血清ET- 1、NO水平失衡是导致小体积 移植肝微循环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6.
目的:对比观察了大鼠脾切除和自体脾组织移植后肺内细菌清除及移位状况。方法:采用的超声雾化吸入攻击方法模拟肺炎球菌侵入机体的正常途径,建立了符合临床实际的动物模型;结果:脾切除后实验动物肺内细菌清除功能显著降低,细菌加快向肺门淋巴结移位及侵入血流,活菌量增多,血流中细菌被清除率降低,自体脾组织移植后则基本恢复大鼠抵抗肺炎球菌的能力,但在血流细菌清除功能方面仍不如“脾假切除组”。  相似文献   
47.
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鼻黏膜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为鼻痒,并伴有阵发性喷嚏以及大量清水样鼻涕及鼻塞,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有较大影响。近年来,本科对5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取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微波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的方式,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脾切除对肺内细菌清除和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肺内细菌清除及移位的影响,同时观察自体脾组织移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脾切除组和半脾移植组,采用肺炎球菌悬液雾化吸入方法攻击动物,观察肺组织学病变,肺内细菌清除和移位状况.结果:脾切除组动物肺组织严重充血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少,肺内细菌清除功能降低,细菌向肺门淋巴结移位和侵入血流加快,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半脾移植组动物能基本恢复对肺炎球菌的抵抗能力.结论:脾切除后动物肺抗菌功能降低,而自体脾组织移植是保留脾功能的有益术式.  相似文献   
49.
类癌总发病率为1.5/10000,但约占胃肠道内分泌肿瘤的55%。在临床工作中,外科医生也须熟悉类癌的生物学特征。本文简要综述了类癌的病理类型及诊断、治疗方法选择。1 历史回顾Langhans于1867年最早初步描述了类癌的病理,到1888年Lubarsch报道了1例回肠多发性类癌病人的尸体解剖发现,对类癌有了较详细的描述。2a后Ransom报道1例已有肝脏转移的回肠类癌病人有继发性腹泻和支气管哮喘症状。类癌虽为恶性,但因为其具有相对良性的生物学行为,1907年Oberndorfer命名为“Karzinoid”以区别于恶性胃肠道腺癌。Gosseth和Masson于1914年推测类癌来…  相似文献   
5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6岁.因体格检查发现Caroli病半年于2008年5月5日入院.2007年12月1日,患者在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发现肝内胆管扩张,考虑Caroli病,无发热,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未进行治疗.2007年12月12日,患者再次在当地医院行腹部CT及MRI检查发现肝内囊性占位病变,考虑Caroli病.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患者精神、睡眠、饮食良好,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