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脾切除对肺泡巨噬细胞形成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脾切除后肺泡巨噬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同时也观察自体组织移植的应用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8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脾切除组和半脾移植组。术后6个月,采用Shennib描述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法获得肺泡巨噬细胞,检测其存经、贴壁率、酸性磷酸酶含量,产生过氧化氢含量及表达白细胞介素1的活性,并在电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脾切除后动物肺泡巨噬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均有显著改变,表现为细胞表面伪足减  相似文献   
22.
对Wistar大鼠行脾切除和自体脾组织移植观察其对肺泡巨噬细胞(PAM)体外产过氧化氢(H2O2)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脾切除后PAM产H2O2功能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而自体脾组织移植后能恢复其功能。因此,自体脾组织移植术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小体积移植肝损伤机制.方法 采用肝周骨骼化的去神经解剖、肝切除和原位灌注建立巴马小型猪不同移植量肝移植模型.分为3组(n=5):(1)A组:原位肝移植组;(2)B组:右半肝供肝肝部分移植组;(3)C组:右中叶和尾状叶供肝部分肝移植组.移植后观察动物7 d存活率,动态监测门静脉压(PVP)、门静脉血流量(PBF)以及移植肝组织学病理改变.结果 巴马小型猪不同移植量肝移植7 d存活率分别为:A组100%(5/5);B组100%(5/5)和C组20%(1/5).C组移植肝复流后PVP立即升高,高峰达(28.6±2.07)mm Hg,复流后1 h单位肝组织PBF达(3.56±0.11)ml·min-1·g-1.C组移植肝组织病理改变严重,包括肝窦淤血、出血,肝细胞气球样变或肝细胞坏死,内皮细胞脱落,狄氏间隙增宽或消失以及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 小体积肝移植中门静脉过度灌流和急性门静脉高压是移植肝的主要病因学机制.  相似文献   
2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6岁.因体格检查发现Caroli病半年于2008年5月5日入院.2007年12月1日,患者在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发现肝内胆管扩张,考虑Caroli病,无发热,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未进行治疗.2007年12月12日,患者再次在当地医院行腹部CT及MRI检查发现肝内囊性占位病变,考虑Caroli病.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患者精神、睡眠、饮食良好,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2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6岁.因体格检查发现Caroli病半年于2008年5月5日入院.2007年12月1日,患者在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发现肝内胆管扩张,考虑Caroli病,无发热,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未进行治疗.2007年12月12日,患者再次在当地医院行腹部CT及MRI检查发现肝内囊性占位病变,考虑Caroli病.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患者精神、睡眠、饮食良好,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26.
普乐可复在肝脏移植术后的免疫治疗与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肝脏移植术后应用普乐可复(FK506)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9例患者肝脏移植术后使用以FK506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治疗方案的临床资料,即FK506+霉酚酸酯(MMF)+皮质激素。结果:69例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8例(11.6%),经调整药物剂量后逆转。FK506的副作用主要有精神及神经系统紊乱(20.3%)、高血压(11.6%)、血糖升高(20.3%)及肝肾功能异常(8.7%)等。结论:FK506是一种安全、强效的免疫抑制药物,用药剂量应根据药物谷值浓度及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建立放弃静脉转流的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广西巴马小型猪(3-6月龄,8-11kg)为实验动物,共实施原位肝移植10例次。供体肝脏游离、冷灌注、切取、修整以及UW保存按常规方法进行。受体术中肝脏游离后夹闭肝上、肝下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并切除受体肝脏,各血管断端与供肝相应血管进行端端吻合,肝上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吻合完毕即开放肝脏血流,在此过程中未使用静脉转流,此后吻合肝动脉、胆管。结果 本组10例次肝移植手术后一周存活率90%(9/10),无肝期时间31.3±2.67min,无肝期血压显著下降(MAP4.5±1.58kPa)但肝血流开放后能较快恢复并渐趋平稳。结论 本组结果表明,非静脉转流条件下的小型猪肝移植模型是一操作方便、易于复制同时又具有较好重复性和稳定性的大动物肝移植模型,能应用于肝移植的系列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8.
我科于1991年1月~2000年10月共手术治疗胆囊及胆道疾患患者352例,其中32例(同期的9.1%)重症急性胆管炎或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外科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肝静脉流出道狭窄是肝移植术后较为罕见的并发症,在活体肝移植中发生率为2%~4%。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2例接受右肝活体肝移植的患者术后出现肝静脉流出道狭窄,接受保守治疗或介入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术后疗效显示:保守治疗肝静脉流出道狭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介入肝静脉造影、球囊扩张以及金属支架置入能有效诊断和治疗肝静脉流出道狭窄。  相似文献   
30.
主持人 :胆胰肠结合部包括胆总管胰后段和壶腹、胰头及其主副胰管 ,十二指肠二、三、四段 ,以及与这些脏器相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等结缔组织。这一区域在解剖上复杂多变 ,是连接胆道、胰腺、胃肠道的枢纽 ,且变异多见 ;在功能上较复杂 ,一些功能性的改变亦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在诊断和治疗上比较棘手 ,直观性、创伤小的诊断方法较少 ,恶性病变的根治范围广、并发症多 ,使该区域恶性肿瘤的根治率低 ,对于性质难以判断的肿块 ,在处理上更是进退维谷。近年来 ,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外科取得了较大进展 ,内镜手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取代了传统方法 ;各种扩大、改良根治术和区域性切除术在原Whipple手术的基础上得以开展 ,其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期特邀国内肝胆胰外科界知名专家撰写笔谈 ,针对该区域较新颖或者有必要重申的手术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使之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同时 ,针对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难题进行解答与讨论 ,力图能为广大读者在胆胰肠结合部外科疾病的认识上提供一些新颖的或更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