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 possible role of apoptosis in the 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 of PIH (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Methods: In this study, placental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16 uncomplicated third-trimester pregnancies and from 16 cases of PIH. We used light microscopy, electron microscopy to identify apoptosis. Light microscopy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ir incidence of apoptosis.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used to confirm the occurrence of apoptosis. Results: Apoptosis has been conclusively demonstrated within human third-trimester placental tissue. Medians and interquartile ranges of normal placenta (n = 16) was 0. 12% (0. 08% -0. 19% ) ; Medians and interquartile ranges of PIH group (n = 16) was 0. 37% (0. 15% -0.49% ). Compared to normal placentas, the incidence of apoptosis was higher in placentas from gestations complicated by PIH ( P < 0. 05 , T'-test). Conclusion: Placental apoptosi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PIH, and it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2.
13.
苦参碱抑制JM细胞株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M的作用。方法 :Wright Giemsa染色及Hoechst 332 5 8荧光染色观察苦参碱作用JM细胞株前后形态学变化 ,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 ;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剂量加药组第4天及 0.8g·L-1加药组 1~4d细胞周期的改变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梯状”DNA。结果 :第 3天起各加药组细胞形态学观察见典型凋亡特征改变 ,随时间延长更加明显 ;流式细胞仪检测第 4天各组均可见亚二倍体峰。0.1,0.2,0.4,0.6,0.8g·L-1各处理组凋亡细胞比率分别为 3.1% ,2.5 % ,13.3% ,40.4 % ,48.6 % ,对照组为1.4 % ;各处理组S期细胞比率分别为 28.9% ,26.1% ,27.7% ,20.9% ,14.2% ,对照组为 30.4% ;各处理组G1期细胞比率分别为 63.2% ,67.5% ,68.1% ,75.2% ,83.6% ,对照组为 41.8%。 0 .8g·L-1加药组 1~4d ,G1期细胞比率分别为 45.5% ,77.3% ,77.2% ,83.6% ;S期细胞比率分别为 28.6 % ,17.5 % ,19.1% ,14.2% ;凋亡细胞比率分别为 3.0% ,3.7% ,9.1% ,48.6%。DNA电泳 :0.4,0 .6 ,0.8g·L-1组见DNA“梯形”图谱 ,0.1,0.2g·L-1及对照组未见。结论 :苦参碱可以抑制JM细胞的DNA合成 ,造成G1期阻滞 ,从而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同时 ,该生物碱还可诱导。  相似文献   
14.
白藜芦醇诱导急性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抑制急性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引发S期阻滞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白藜芦醇体外处理培养的Jurkat细胞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Wrigh-Giemsa染色、Hoechest 33258/PI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Jurkat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白藜芦醇0.2 mmol·L-1处理组的抑制Jurkat细胞增殖率达64.01%,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白藜芦醇处理细胞24 h后可见凋亡形态学改变,Hoechest 33258/PI染色显示白藜芦醇处理组细胞部分细胞核呈亮蓝色,随培养时间延长,亮蓝色荧光染色细胞数量逐渐增多。Wrigh-Giemsa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部分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及边集等现象的出现。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0.05 mmol·L-1白黎芦醇处理48 h组62.57%的细胞被阻滞于细胞周期S期,亚二倍体细胞数量12.01%,未加药对照组细胞亚二倍体细胞数量2.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引起细胞周期的S期阻滞,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5.
胃癌中CD15s抗原和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 X(CD15s)抗原和CD4 4v6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高敏感性的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化技术 ,对早期胃癌 17例、中期胃癌 2 1例和晚期胃癌5 7例组织进行CD15s抗原和CD4 4v6蛋白检测 ,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指标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在胃癌中 ,CD15s和CD4 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6 .3%和 82 .1%。且晚期胃癌明显高于早、中期胃癌 (P <0 .0 5 )。CD15s和CD4 4v6表达水平具有一致性 ,均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 (P <0 .0 5 )。 [结论 ]CD15s和CD4 4v6表达与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 ,检测CD15s和CD4 4v6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表面氨基游离的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表面氨基游离的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制备方法,以便连接配体实现主动靶向。方法:采用氯化钠沉淀法制备表面氨基游离的壳聚糖纳米粒;比较不同固化程度纳米溶液的浊度、体外释放、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等性质。结果:固化程度不同的纳米溶液经超声或水浴加热处理后,浊度降低值不同;含不同固化剂的纳米溶液均有明显缓释效果,随固化剂加入量增加,释放速度减慢;固化程度对包封率和载药量无明显影响。加固化剂200 μL的壳聚糖纳米粒粒径为487 nm,多分散指数为0.144。结论:制备的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粒径相对较小,表面氨基游离,可用于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体外释放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方法以水为释放介质,采用HPLC测定壳聚糖纳米粒在不同时间点的累积释放分数;选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方法,提取释放达平衡的纳米粒中残留的白藜芦醇,考察未释出的药物是否存在于制剂中。结果壳聚糖纳米粒经12 h水浴振荡释放达平衡,累积释放分数为43%左右,此时残留在纳米粒中的白藜芦醇约为33%。结论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不经酶的消化,在体外不能完全释出所载药物;所建立的从壳聚糖纳米粒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方法与国外报道的采用酶消解壳聚糖的方法相比,测定成本低,简便易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原发回肠恶性黑色素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72岁。于1995年8月初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并伴反酸。近1个月进食后3~4h出现呕吐,2~3次/日,量300~500ml/次。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绿色液体,并伴有腹胀,食欲不振,乏力及明显消瘦,于1995年11月3日收入院。查体:患者消瘦体质。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脐周可们及直径约3cm大小包块。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21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盲部21cm处回肠套叠,形成-7.5cm×6.5cm×6cm大小肿块,肿块上段肠管高度扩张,其周围及系膜未见肿大淋巴结。术中拟诊为回肠肿瘤伴肠套叠,行肿块及其两…  相似文献   
19.
王娟红  黄高昇  王哲  冯骥良  杨国嵘  郭英 《医学争鸣》2006,27(18):1708-1710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D)和E-选择素(E-selectin)在鼻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鼻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CD45RO,CD3ε,CD20,CD79α,CD56和TIA-1的表达;EBER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感染情况,根据最新WHO分类及诊断标准诊断鼻NK/T细胞淋巴瘤;对完全符合诊断标准的21例鼻NK/T细胞淋巴瘤和10例鼻咽增生淋巴组织活检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和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鼻NK/T细胞淋巴瘤间质中组织细胞CD阳性信号的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淋巴组织组(t=39.12,P=0.000);E-选择素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鼻NK/T细胞淋巴瘤与鼻咽增生淋巴组织中E-选择素平均血管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8,P=0.497).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间质中CD的表达明显增高,与该肿瘤高度侵袭性相关;E-选择素与鼻NK/T细胞淋巴瘤恶性生物学行为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骨形成蛋白hBMP2真核表达载体pIRKS2-EGFP-hBMP2在人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将hBMP2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EeoRI/BamHI双酶切鉴定;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HFCL.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BMP2基因的表达。结果:经酶切鉴定显示,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载体pIRES2-EGFP-hBMP2。转染HFCL 48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转染的HFCL细胞发绿色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转染hBMP2基因的HFCL细胞浆内有细的棕色颗粒,而转染空载体的HFCL细胞免疫组化呈阴性。结论:所构建的pIRES2-EGFP-hBMP2真核表达载体在HFCL细胞中有良好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对放射和化疗所致的造血和骨微环境破坏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