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早期食管癌是指局限于食管粘膜下组织,没有淋巴结转移的钱表型癌,其术后sa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由于早期食管瘤患者大多缺乏症状或症状轻微,很少主动就诊,所以临床医生所见到的食管癌大多为有明显吞咽困难的中晚期患者,其术后五年生存率不足30%,因此,就目前来说,降低食管癌的死〔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仍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内镜的普及应用使食管癌的诊断水平有了巨大进步,实践证明,在食管癌高发区对高危人群进行内镜检查是发现早期食管癌最有效的方法,内镜检查结合体内染色是目前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最佳手段1旱用…  相似文献   
72.
食管癌前病变组织Rb和P16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人食管正常上皮和癌前病变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Rb和P16蛋白表达。结果:在25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中,共发现8例食管正常上皮、13例基底细胞增生和4例间变。在正常组织未见Rb和P16免疫阳性反应,而基底细胞增生中Rb和P16的免疫阳性反应率分别为16%和9%,间变均为33%。提示:食管癌变的早期阶段已发生Rb和P16蛋白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和异丙酚联合应用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应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进行胃镜检查 5 0 0例 (镇静组 ) ,常规胃镜检查 2 0 0例 (对照组 ,不给镇静药物 ) ,观察两组病人在胃镜检查时的反应 (头部晃动、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胃体胃窦蠕动、幽门口开放 ) ,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检查操作时间 ,检查后病人的遗忘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镇静组 ,95 %病人检查中保持安静 ,无不适 ;对照组 ,88%病人出现痛苦表情 ;镇静组检查时头动、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及胃体胃窦蠕动的次数分别为 0 0 %、7 4%、1 8%和 2 1± 1 2次 /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3 7 5 %、85 5 %、16 0 %和 5 4± 3 2次 /mm ,P <0 0 5~ 0 .0 1) ;镇静组检查时幽门口开放率 5 2 2 % ,对照组为 2 8 0 % (P <0 0 1) ;镇静组胃镜操作时间 4 4± 1 4min ,短于对照组 5 4± 1 6(P <0 0 1) ;镇静组检查时血压、心率有所下降 ,对照组血压、心率有所上升 ,呈一过性 ,检查结束后自行恢复正常 ;镇静组 1% ( 5 / 5 0 0 )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至 75 %~ 80 % ,给予吸氧后恢复正常 ,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 ;镇静组检查结束后 97%病人完全遗忘 ,3 %部分遗忘 ;95 %病人很满意 ,5 %病人满意 ,满意率 1  相似文献   
74.
75.
1病例摘要 1.1现病史患者,男,45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9年,腹泻、便血2年”于2006年11月9日人院。患者9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刀割样疼痛,每次持续约2min,伴反酸、烧心,进食后缓解。在当地医院做胃镜示“贲门炎”、“十二指肠溃疡”,口服“雷尼替丁”、“硫糖铝”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缓解。2年前症状加重,并出现黏液脓血便,约3次/天,量少。  相似文献   
76.
肠道脂肪瘤是一种较少见良性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难以在术前明确诊断。我院收治1例结肠肿块导致肠套叠患者,经外科手术后病理诊断为结肠脂肪瘤。复习文献后对关于结肠脂肪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正常食管上皮和各级癌前病变组织中维甲酸受体β(RARβ)蛋白表达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食管癌高发区患者70例,低发区患者77例,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氢酶复合物(ABC)法,检测高、低发区居民食管组织中RARβ蛋白表达。结果:RARβ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高、低发区居民食管正常上皮和各级病变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阳性反应,从正常→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间变(DYS)→鳞状细胞癌(SCC),高发区免疫阳性率分别为16%、27%、31%、60%,低发区分别为13%、38%、40%、66%。随SCC分化程度升高,RARβ阳性反应百分率亦呈升高趋势;高发区居民高、中、低分化SCC组织中RARβ的免疫阳性率为95%、73%、25%,低发区分别为95%、77%、39%,两地区间分化程度相似的SCC组织中RARβ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高发区低分化与中、高分化SCC组织免疫反应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低发区SCC结果相似。结论:RARβ蛋白表达发生于食管癌变的各个阶段,食管癌高、代发区存在相似的改变,其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随SCC分化程度升高而显著升高,提示RARβ改变可能与食管癌细胞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居民食管贲门闪界部齿状线变化特征及其与食管贲门癌变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作者的假设:即齿状线上移可能是该地区人群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发生的重要早期改变之一。方法: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和获嘉县1217例无症状居民(≥30岁)进行纤维内镜普查,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记录纤维内镜下齿状线的改变(上移,不规则,不清晰)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活检组织均经体积分数为85%酒精固定,常规组织学石蜡包埋和HE染色。结果:齿状线上移(≥3cm),不规则和不清晰的检出率分别为12%,10%和1%。男性各年龄组齿状线上移和不规则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相同年龄组女性患者(P<0.05),并随年龄增长,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女40-49发现匀年龄组齿状线不规则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齿状线不清晰检出率明显低于齿状线上移和不规则的检出率。齿状线上移患者食管下段发生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的频率明显高于无齿状线上移的人群,而中段食管基底细胞过度增生无明显改变,但齿状线上移患者间变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齿状线上移患者贲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较无齿状线上移为高。结论: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居民存在明显的齿状线上移改变,并与食管下端贲门部的粘膜上皮改变关系密切,提示齿状线上移可能是该地区人群的一种特征性的改变,并为该地区食管和贲门癌的发生机制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9.
中国河南林州市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as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癌基因ras蛋白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中起重要的作用,其编码的蛋白分子量约为Mr21000,称P21蛋白,P21蛋白位于细胞浆膜内面.具有与鸟苷酸结合的能力和GTP酶的活性,参与膜的信号传递[1].癌基因ras突变,特别是第12,13和61密码子部位的点突变可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2].消化道肿瘤,尤其是结肠癌,有较高的ras基因突变发生率[1,2],但是有关食管癌和ras基因变化的关系的研究报道不尽一致[3,4].我们通过对我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组织中癌基因ras蛋白的研究,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食管癌…  相似文献   
80.
转染NF—kB抑制物基因对食管癌细胞系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NF—kB抑制物基因pcDNA3/mI kBα S32A/S36A转染食管癌细胞株EC1,观察对NF—kB因子活性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mI kBα S32A/S36A质粒转染入EC1细胞进行瞬时表达.检测其对EC1细胞的影响,用Western blot和RT—PER方法检测转染前后NF—kB p65、NF—kB p50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转染pcDNA3.0质粒和未转染质粒组比较,转染pcDNA3.0/mI kBα S32A/S36A质粒EC1细胞的生长速度受到明显抑制,P〈0.05。转染pcDNA3/mI kBα S32A/S36A质粒的EC1细胞,在0、24、48、96小时未见NF—kB p65、NF—kB p50蛋白和mRNA表达,而转染pcDNA3.0质粒EC1细胞可见核内NF—kB p65和NF—kB p50蛋白表达。结论:转染NF—kB抑制物基因IkBα后可抑制EC1细胞的生长,并抑制细胞NF—kB p65、NF-kB p50基因的表达.该结果提示调节NF—kB的表达可能是食管癌基因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