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24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51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变化的研究,进一步了解食管癌转移发生的分子学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食管癌高发区68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中nm 23-H_1蛋白聚集进行了研究。结果:68例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均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其中38例出现淋巴结鳞癌转移病灶。研究表明:nm 23-H_1免疫染色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PCNA标记指数和浸润程度无关,但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nm 23-H_1低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率(70.27%)明显高于过表达组的转移率(38.71%),P<0.05。nm23-H_1表达存在有异质性。结论:nm 23-H_1低表达在食管鳞癌的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已被明确为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我们根据慢性胃炎多属寒热交错,虚实夹杂的病理证候,选用对HP敏感的中药组成清幽丸治疗HP相关之慢性胃炎128例,并与庆大霉素治疗80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临...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研究内分泌样癌细胞在不同年龄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嗜铬蛋白A标记的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老年、中年及青年组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手术切除大肠癌组织中内分泌样癌细胞的表达。结果:青年组大肠癌15例,嗜铬蛋白A表达10例,表达率66.7%;中年组22例,7例阳性表达,表达率31.8%;老年组25例,阳性表达5例,表达率20.0%。三组间差异显著(P<0.025,χ2=9.12),青年组与老年组比较P<0.005(χ2=8.71);青年组与中年组比较P<0.05(精确概率计算法);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肠癌内分泌样癌细胞表达率在不同年龄组患者中的差异可能是大肠癌的一种新的病理学特点,极有可能是青年及老年大肠癌患者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5.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S)是近几年开展的用于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介入放射学新方法,我国也有少数报道,我们采用此项技术治疗了5例肝硬变门脉高压反复发生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将NF-κB抑制物基因pcDNA3/mIκBαS32A/S36A转染食管癌细胞株EC1,观察对NF-κB因子活性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mIκBαS32A/S36A质粒转染入EC1细胞进行瞬时表达,检测其对EC1细胞的影响,用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检测转染前后NF-κBp65、NF-κBp50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转染pcDNA3.0质粒和未转染质粒组比较,转染pcDNA3.0/mIκBαS32A/S36A质粒EC1细胞的生长速度受到明显抑制,P<0.05。转染pcDNA3/mIκBαS32A/S36A质粒的EC1细胞,在0、24、48、96小时未见NF-κBp65、NF-κBp50蛋白和mRNA表达,而转染pcDNA3.0质粒EC1细胞可见核内NF-κBp65和NF-κBp50蛋白表达。结论:转染NF-κB抑制物基因IκBα后可抑制EC1细胞的生长,并抑制细胞NF-κBp65、NF-κBp50基因的表达,该结果提示调节NF-κB的表达可能是食管癌基因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内皮细胞分裂素 ,具有诱导血管形成和提高微血管渗透力的作用 ,是重要的肿瘤血管发生调节因子。我们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组织中的VEGF蛋白表达进行研究 ,探讨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74例食管癌患者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男47例 ,女27例。年龄42~77岁 (平均61.3岁 )。手术切除组织经常规病理学处理。1.2试剂Ab -1为兔多克隆抗人VE… 相似文献
109.
利用食管内镜检查、食管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食管癌高发区楼村402名30岁以上居民进行普查。所有受检居民均无食管疾病的临床症状。结果:402名无症状居民中,共发现早期食管癌患者4例,慢性食管炎67例,Baret食管3例,基底细胞增生58例和间变18例。提示:对食管癌高发区人群进行普查是发现早期癌的重要方法。食管癌高发区人群Baret食管并非罕见,应该重视这一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0.
河南地区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与河南食管癌高发地区食管鳞癌、贲门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高发区食管鳞癌组织(44例)、贲门腺癌组织(18例)进行HPV-DNA检测.结果:食管鳞癌及贲门腺癌组织中均检测到HPV16 E6 DNA表达,但食管鳞癌HPV16 E6 DNA表达(84%,37/44)明显高于贲门腺癌(44%,8/18),P<0.01.食管鳞癌及贲门腺癌组织中,高危型HPV16 E6 DNA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级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同一地区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均有不同程度HPV感染,提示HPV可能是两者共同相关致病危险因素,高危型HPV16感染可能在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