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0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03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06篇 |
内科学 | 82篇 |
皮肤病学 | 331篇 |
神经病学 | 17篇 |
特种医学 | 4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48篇 |
综合类 | 601篇 |
预防医学 | 231篇 |
眼科学 | 32篇 |
药学 | 253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103篇 |
肿瘤学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53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64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66年 | 8篇 |
196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咪唑斯汀和安慰剂治疗,观察患者对冷刺激试验的风团反应和瘙痒程度,以及临床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冷刺激试验的风团反应、冷刺激试验复温20min时的瘙痒程度、遇冷空气或冷水后出现风团或瘙痒的程度与安慰剂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咪唑斯汀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2.
53.
54.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的遗传性疾病,研究表明本病存在角蛋白K5/K14基因点突变。EBS的各个亚型突变发生部位有一定差异,其中Weber-Cockayne亚型(WC-EBS)突变多位于K5/K14的连接区L1-2。本研究设计了扩增K5基因L1-2区DNA片段的引物,应用PCR对-WC-EBS家系的患者及未发病成员进行扩增。PCR产物测序发现患者K5第346密码子发生了A→C的碱基替换,导致色氨酸(TAT)变成丝氨酸(TCT),而未发病成员则未见有碱基突变。结果表明,通过PCR结合DNA直接测序不失为快速、准确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此外,连接区在角蛋白结构中不如螺旋区重要,因而此区基因突变对角蛋白二聚体形成的影响不大,这与临床上WC-EBS病情相对较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外周血血清IIF滴度、BP180NC16a-ELISA指数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监测12例以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的泛发性BP患者不同时期病情变化及其相应的IIF滴度和BP180NC16a-ELISA指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IF滴度与病情变化没有平行关系,BP180NC16a-ELISA指数与病情变化较平行。结论BP180NC16a-ELISA指数可作为BP病情的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6.
解脲支原体(Uu)在人类疾病感染中的特征仍有争议,已知感染人类的Uu具有种的特异性,用血清学的方法将其分为2个生物群及14个血清型,其中1、3、6、14为第1群,其余的10型为第2群[13]。Teng等[4]的研究认为Uu的群特异性和多样性被编码在MB(multiplebanded)抗原基因中,本研究用第1群的Uu3、14标准株对MB抗原5′端含群特异性抗原决定簇部分进行了PCR扩增,并对其表达的蛋白片段进行了抗原性检测。一、材料与方法1Uu3、14型标准株、Uu3、6、8、14型标准抗血清由首都儿科研究所提供;pGEX2T、感受态大肠杆… 相似文献
57.
58.
儿童肥大细胞增生症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病历资料患儿 1,女 ,11个月 ,全身皮疹 4个月。4个月前家长给患儿洗澡时发现颈部几个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 ,逐渐变为肤色或棕褐色 ,并渐增多 ,泛发躯干和四肢。无痛痒等自觉症状。 2周前颈部一皮损表面出现水疱 ,易破。患儿 2 ,女 ,6个月 ,全身皮疹 4个月。4个月前无意间发现背部淡黄色丘疹 ,逐渐增多 ,发展到面部。未出现水疱 ,无自觉症状。两个患儿自发病以来无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格检查 患儿发育正常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肝脾肋下未及。患儿 1的颈部、前胸、腹股沟、会阴部、四肢及面部 ,以躯干和会… 相似文献
59.
60.
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免疫荧光与免疫印迹检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研究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免疫学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4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肿瘤切除前、后的血清。结果 以鼠膀胱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示IgG和C3棘细胞间沉积,肿瘤切除后抗体滴度较术前下降,且与病情的好转成正比。比正常人皮肤及大鼠舌、食管及猴舌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阳性;以大鼠支气管、心肌、肝脏、肾脏等组织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阴性。免疫印迹示患者血清可识别人角质形成细胞提取物中的210000和190000抗原。结论 以鼠膀胱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可作为副肿瘤性天疱疮的过筛试验,且可通过抗体滴度的改变监测病情的变化。副肿瘤性天疱疮更易累及粘膜部位上皮组织。免疫印迹结果可确诊4例患者为副肿瘤性天疱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