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可调压式分流管调压方法。方法按照常规方法调压,对调压失败患者,在DSA设备下辅助下调压。结论在DSA设备下调压是一个效果满意的调压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学习与记忆——脑与行为研究的前沿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学习与记忆是大脑主要的高级神经功能活动过程。传统的实验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指获得经验,记忆则指经验的印记、认知与回记。学习过程是神经系统有关部位暂时联系的建立,记忆是其痕迹的保持与恢复。近代生理心理学则进一步认为,学习是指经验信  相似文献   
103.
重组腺病毒Vpr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病毒蛋白R(HIV1-Vpr)体外对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U25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实验组进行细胞培养,24 h后空载体组和实验组按MOI=50分别进行空载体腺病毒(rAd5-null)和含有HIV1-Vp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5-Vpr)转染,转染后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用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改变,用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rAd5-Vpr能够抑制U251细胞增殖,其作用从转染后48 h开始,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5);实验组Hoechst染色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流式细胞周期检测显示实验组细胞G2期比例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 显示,实验组U251细胞经转染rAd5-Vpr72 h后,可见Vpr蛋白表达,同时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Caspase3和Fas-L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rAd5-Vpr在体外能够抑制U25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G2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焦虑障碍水平和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的变化,及其两者的关系.方法确诊住院的96例CHD患者(研究组)和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对96例CHD患者进行情绪测定,根据HAD、SAS、STAI得分将CHD患者分为HAD≥8分组(50例)、<8分组(46例);SAS≥50分组(40例)、<50分组(56例);S-AI≥40分组(51例)、<40分组(45例);T-AI≥40分组(59例)、<40分组(37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血清ox-LDL的水平.结果研究组HAD、SAS、S-AI、T-AI评分分别为(10.18±2.46)分、(48.33±11.76)分、(42.33±7.56)分、(44.81±8.0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ox-LDL、TC、TG、LDL-C浓度均显著高于前者,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或P<0.05),而血清HDL-C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内比较发现,SAS≥50分组、S-AI≥40分组、T-AI≥40分组,血清ox-LDL浓度显著高于SAS<50分组和S-AI、<40分组、T-AI<40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AD≥8分组血清LDL-C浓度显著高于<8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SAS≥50分组血清HDL-C浓度显著低于<50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HD患者焦虑水平较高,血清ox-LDL、TC、TG、LDL-C浓度增高,血清HDL-C浓度较低;且焦虑障碍程度重者血清ox-LDL浓度增高明显.血清ox-LDL、TC、TG、LDL-C浓度增高能促进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5.
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与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焦虑障碍水平和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的变化,及其两者的关系。方法确诊住院的96例CHD患者(研究组)和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对96例CHD患者进行情绪测定,根据HAD、SAS、STAI得分将CHD患者分为HAD≥8分组(50例)、<8分组(46例);SAS≥50分组(40例)、<50分组(56例);SAI≥40分组(51例)、<40分组(45例);TAI≥40分组(59例)、<40分组(37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血清oxLDL的水平。结果研究组HAD、SAS、SAI、TAI评分分别为(10.18±2.46)分、(48.33±11.76)分、(42.33±7.56)分、(44.81±8.0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oxLDL、TC、TG、LDLC浓度均显著高于前者,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或P<0.05),而血清HDLC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内比较发现,SAS≥50分组、SAI≥40分组、TAI≥40分组,血清oxLDL浓度显著高于SAS<50分组和SAI、<40分组、TAI<40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AD≥8分组血清LDLC浓度显著高于<8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SAS≥50分组血清HDLC浓度显著低于<50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HD患者焦虑水平较高,血清oxLDL、TC、TG、LDLC浓度增高,血清HDLC浓度较低;且焦虑障碍程度重者血清oxLDL浓度增高明显。血清oxLDL、TC、TG、LDLC浓度增高能促进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6.
LR重组法构建重组腺病毒rAd5-Vpr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构建携带HIV-1Vp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T4DNA连接酶连接的方法,将Vpr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Track-C上,然后通过重组穿梭质粒pTrack-C-Vpr和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no体外LR位点特异性重组的方法,将Vpr基因转移至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no上,最后重组骨架质粒pAdeno-Vpr鉴定正确后经PacI酶切,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成重组腺病毒rAd5-Vpr。同时在HEK293细胞中进行病毒扩增,利用PCR方法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鉴定,用微量全细胞病变法检测病毒滴度。结果:PCR鉴定重组腺病毒rAd5-Vpr构建成功;扩增后检测病毒滴度约为5×108PFU/mL。结论:应用LR重组法能成功构建携带HIV-1 Vp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扩增后滴度能满足实验需要,为进一步相关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和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分析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1—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进行本次研究,患者均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均行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入院时测定所有患者血中白细胞计数以及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以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淋巴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并计算NLR、PLR,经治疗后24~48 h内再次测定患者血中上述指标情况。比较两次测定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后患者NLR和PLR比例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后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比例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炎症反应增强,凝血相关的血小板功能异常,术后管理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者临床及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AMI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并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水平测定,观察临床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心理行为干预前A组,SAS、SDS分别为(62·31±8·25)、(65·13±7·20),B组为(61·82±9·6),(66·23±8·08),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心理行为干预后,各时段评分A组明显减小,1周、2周、4周SAS评分分别为(53·21±6·74、47·23±7·18、44·59±4·18);SDS分别为(58·21±5·89)、(49·20±6·14)、(45·43±4·79),与B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及心电图指标,如恶性心律失常、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死亡及QTc、QTa、ΣST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地改善AMI者的负性情绪,减轻心电图变化,避免恶性心律失常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9.
几种心理行为干预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从促进心理与行为干预技术的应用角度出发,本期组织了“心理行为干预”重点号,主要内容为心理与行为干预技术的临床应用报告。为了让读者了解近十几年来心理与行为干预治疗技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本文选择几个与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相关的问题,就其技术要点、学术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思路等作简短述评,并继续组织相关稿件,安排在以后各期的“方法技术”栏目中刊出,期望对该工作的开展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10.
本刊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文内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文献标注应尽可能靠近有关引文,写在标点符号前。在同一处引用几条文献时,文献序号排放在1个方括号内,文献序号不连续时,用逗号分隔,连续时文献序号不必一一列出,用“*·*”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