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者,女,36岁,农民。主因腰痛伴左臀部疼痛1个月入院,咳嗽及翻身时症状明显加重。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腰椎MRI示:L3椎本水平左侧腰大肌外缘可见一类圆形长T2信号影,信号欠均匀,可见包膜,与腰大肌交界面清。腰大肌B超未见明显异常。术中所见:在约L3椎体水平腰大肌内触及一囊性占位物质, 相似文献
12.
14.
建设能力训练体系 打造专业特色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卫生学校近年来注重卫生职业能力训练体系(专业定位、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实训实习)的建设,依据市场需求,从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建立专业设置标准,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培训专业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利用全省技能大赛平台,拓展“出口”,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打造出护理专业特色品牌,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运作过程中,注意能力训练体系整体的有机联系,统筹兼顾,重点建设,科学发展,使学校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观察TGF-β1因子对人髓核细胞表型CD24表达变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了解髓核细胞特性提供支持.方法采用机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髓核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联合免疫组化方法鉴定髓核细胞. TGF-β1持续刺激髓核细胞24 h、72 h、6 d后,流式细胞术观察CD24表达变化;RT-PCR检测不同作用时间CD24、SOX9、Ⅱ型胶原、蛋白多糖mRNA表达变化.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第2代髓核细胞表现为多边形或三角形,此类细胞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比例为33%~60%,部分细胞表现为梭形,其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为弱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CD24表达比例介于25%~56%,两种鉴定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27,P>0畅05);TGF-β1刺激人髓核细胞24 h后CD24阳性细胞比例为33畅9%,刺激72 h后CD24阳性细胞比例为76畅2%,刺激6 d后阳性细胞比例为99%;RT-PCR结果显示TGF-β1刺激后CD24、SOX9、Ⅱ型胶原、蛋白多糖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并且存在时间依赖性.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髓核细胞CD24表达,在鉴定髓核细胞和检测成熟髓核细胞比例时,具有快速,操作简单,细胞需求量少,结果可靠的优点;TGF-β1可上调CD24基因表达和基质蛋白的合成,促进髓核细胞成熟. 相似文献
16.
17.
背景:CD24是成熟髓核细胞表面表达的特异性分子,测定CD24的表达是否可以作为鉴定髓核细胞的一种方法?
目的:验证流式细胞仪测定髓核细胞CD24表达鉴定髓核细胞的方法。
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髓核细胞,取生长旺盛的第2代人髓核细胞爬片进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测定Ⅱ型胶原及SOX9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24阳性表达率,分析来自同一批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结果与CD24阳性率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7例第2代髓核细胞爬片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RT-PCR结果阳性,流式细胞仪测定CD24其阳性率均为50%以上,髓核细胞分泌胞外基质Ⅱ型胶原与SOX9的表达与CD24阳性率结果有相关性。提示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24表达可以快速、简便地鉴定髓核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对比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方法我院自1995-1999年采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并成功随访的1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开门组(1组)和双开门组(2组)。分析复查颈椎CT测量椎管矢状径,并按照JOA评分系统计算恢复率。结果术后随访8~11年,平均9.5年,患者术后椎管矢状径双开门组大于单开门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永久性并发症发病率单开门组显著高于双开门组(P〈0.01),而暂时性并发症发病率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两组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和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均取得令人满意的优良率。双开门手术在扩大椎管方面优于单开门手术,且术后永久性并发症发病率略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的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手术治疗的59例伴有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55例获得随访。依据颈椎后凸Cobb角大小并结合影像学特点,分为轻度后凸(Cobb角5°但20°)、中度后凸(Cobb角20°~40°)和重度后凸(Cobb角40°)3组。依据致压因素和颈椎后凸角度采用前路或者后路手术治疗,其中轻度组29例,前路手术11例,后路手术18例;中度组18例,前路手术14例,后路手术4例;重度组8例,均行前路减压重建手术。比较各组内前路和后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后凸矫正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的差异,比较组间前路手术后凸矫正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轻度后凸组与中度后凸组间后路手术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前、后路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后路手术大于前路手术(P0.05)。重度组1例术后6h发生颈部血肿,中度组1例术后12h发生硬膜外血肿;喉返神经牵拉伤4例,其中轻度组1例,中度组1例,重度组2例;11例出现术后四肢麻木、无力症状加重,轻度组2例,中度组5例,重度组4例;9例术后1周左右出现颈肩部疼痛症状加重,轻度组4例,中度组3例,重度组2例。3组间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组中,末次随访时前路手术后凸畸形矫正率高于后路手术(P0.05),JOA评分改善率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组中,末次随访时后凸畸形矫正率前路手术高于后路手术(P0.05),JOA评分改善率前、后路手术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轻度组的前路手术后凸畸形矫正率为223.1%,明显高于中度组(135.1%)与重度组(120.4%)(P0.05)。末次随访时,3组间前路手术JOA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后路手术JOA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伴有轻、中度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依据脊髓受压情况而定,后凸畸形不影响神经功能的改善;而重度后凸畸形,则应当兼顾减压和矫形,前路手术可同时达到减压和矫形的目的,获得较为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0.
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是卫生事业计划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计划管理的主要程序由计划、实施和评价3个环节组成。评价是卫生计划的继续和发展。评价可以说明一项工作形成的最终结论,但是,评价工作并不是在管理的最后阶段才开始。计划、实施和评价是一个互相衔接、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卫生计划发展评价程序和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