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诊断方法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6例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情况,均采用利福平和多烯环素联合药物治疗。结果:6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定时高热,腰背疼痛剧烈,大汗和乏力;局部深在叩压痛,无明确的神经受损体征。影像学显示椎间隙感染和邻近椎体骨髓炎征象。实验室检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血清布鲁氏菌凝集试验阳性,血培养有3例显示布鲁氏杆菌阳性。通过联合药物治疗2周后,6例患者发热大汗症状消失,其中4例腰背疼痛症状消失,2例患者腰背疼痛症状明显减轻;5例治疗3个月后,腰背疼痛症状消失,血沉和C反应蛋白降至正常,连续3次血培养阴性;1例未足程治疗者出现复发,继续治疗3个月后症状消失。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可以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采用利福平和多烯环素联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6月以来.使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15例,均为男性,年龄19~36岁,平均27岁。L46例,L59例,均为双侧病变。所有患者均主诉明确的腰痛,持续6个月以上。术前腰痛疼痛评分(VAS)7.8分,采用后正中入路,暴露烈侧病灶,将峡部裂中的纤维瘢痕组织彻底清除,咬除骨残端硬化部分至出血为止,髂后上棘取骨行峡部裂局部植骨。安放病椎竹弓根螺钉及椎板钩,放置连杆后将同定系统锁紧。结果: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2.4分。随访12~26个月,峡部裂植骨均骨性愈合,末见骨不连及内同定断裂。结论:对于年轻的、单纯峡部裂患者可以采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进行峡部修复,避免脊柱融合术: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同定装置。  相似文献   
53.
腰椎管狭窄症保守治疗无效时,常需要行减压手术,但传统单纯减压手术可能导致腰椎不稳定,减压融合又可导致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等并发症。我科2007年11月~2008年2月应用Coflex棘突间植入物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8例,随访1—3个月,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因坐骨神经痛切除椎间盘若干年后,至少有1/3病人腰痛。腰椎融合后30年,1/3病人发生明显问题,近期问题如腰背痛和假关节,远期问题如融合间盘上、下节段进行性退变。因  相似文献   
55.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the thoracic spine,T-OPLL)是导致胸椎管狭窄的原因之一,因本病常常导致严重脊髓压迫甚至截瘫,临床症状凶险且进行性加重,而保守治疗常常无效,需选择手术治疗。T-OPLL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见于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可能与基因、饮食及环境因素有关[1]。日本发病率较高,有学者对志愿者的普查显示胸椎OPLL的发病率为颈椎的1/4(颈椎发病率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和肌电(electromyography,EMG)的组合是广泛使用的混合BCI模式.而对于那些只能控制面部肌肉的使用者,咬合动作相关面部肌电通常与SSVEP结合使用.本研究探讨了下颌咬合相关肌电对枕部电极采集到的SSVEP的干扰情况,进而寻找即使在咬合动作下也可同时进行SSVEP识别的刺激频率.方法 根据咬合类型,实验分为3个模式组(无咬合、短咬和长咬合).在每组模式中,受试者同时注视3个闪烁在6.2 Hz、9.8 Hz和14.6 Hz视觉刺激目标.收集枕区4个位点的SSVEP后观察了在3种咬合模式下,各个闪烁刺激的SSVEP响应频谱,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识别了SSVEP信号,最后统计了准确率.结果 当刺激频率低于20 Hz时,即使有以上2种咬合动作,仍然可以避免其对SSVEP的干扰.根据这些信号的频域特征依然可以识别SSVEP.另外,在咬合动作下进行稳态视觉刺激时,SSVEP的识别率仍然很高(无咬合动作:100.0%,短咬:94.7%,长时间咬合:100.0%).结论 通过合理的频率选择和信号处理,即便下颌咬合动作和SSVEP刺激同时发生时,仍可将咬合动作对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降低,而且达到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评价洋白蜡花粉皮试液诊断洋白蜡花粉过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10日至7月1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就诊并已完成洋白蜡花粉过敏原皮内试验和洋白蜡花粉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的患者1021例。登记检测结果并由变态反应专科医生做出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分别以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和Uni-CapsIgE诊断为金标准,分析洋白蜡花粉皮试液进行皮内试验的有效性。登记入组当天由变态反应专科医生询问患者在完成皮内试验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记录,从而对洋白蜡花粉皮试液的临床应用做出安全性评价。结果以临床综合特异性诊断为金标准,以皮试结果≥"+"为诊断界值时,洋白蜡花粉变应原皮试液用于皮内试验的灵敏度为0.9519、特异度为0.6889、阳性预测值为0.3028、阴性预测值为0.8333、准确度为0.7216。以Uni-CapsIgE诊断为金标准,以皮内试验结果≥"+"为诊断界值时,洋白蜡花粉变应原皮试液用于皮内试验的灵敏度为0.9659、特异度为0.5120、阳性预测值为0.8369、阴性预测值为0.9902、准确度为0.8472。与洋白蜡花粉皮试液可能有关的皮内试验发生的不良反应有3例,占总数的0.2938%。结论洋白蜡花粉皮试液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通过皮内试验用于洋白蜡花粉过敏的特异性诊断。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价电子教学方法应用于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变态反应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89名八年制临床医学生根据学号使用简单随机表分为对照组45名,试验组44名,对照组学生单纯接受传统课堂教学,试验组学生除接受传统课堂教学,还在课后接受电子阅读资料推送.在为期1周的《变态反应学》课程前后,使用多项选择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收集学生对本项教学方法的反馈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因北京协和医学院选派部分临床医学生出国交流,对照组和试验组各脱落3名,最终对照组42名,试验组41名.完成本研究试验前调查数据显示,两组学生所掌握的变态反应学知识基线水平一致.试验后,试验组正确答案数为(14.6±4.2)项,错误答案数为(5.5±2.3)项;对照组正确答案数为(14.2±3.5)项,错误答案数为(4.6±2.0)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均明显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每日参与电子教学时间≥15 min者的复测错题数为(4.6±2.1)项,显著优于<15 min者的错题数(6.6±2.1)项,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结束时调查结果显示,中文学习资料比英文学习资料更受医学生欢迎,但此项研究中推送学习资料主要为后者.结论 电子教学可能成为现有《变态反应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但其教学效果受到学习时长和学习资料具体内容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探讨了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采用螺旋扫描、薄层重建、选择适当阈值和切割技术摄取正位、骨盆出口位、骨盆入口位及后柱位等三维图像,补充了X线片及二维CT扫描对髋臼骨折显示的不足,提高了诊断、分型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手术方法选择、预后估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