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PowerPoint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Office系列产品之一,主要用于演示文稿的创建,即幻灯片的制作,可有效帮助教学、演讲和产品演示等.PowerPoint是由Power(力量、影响力)和Point(要点、中心思想)2个单词组成的,本意就是有影响力、强有力的要点或中心思想.因此,PowerPoint中的每张幻灯片内容务求精炼,幻灯片上文字不宜过多,列出的只是讲授的要点、提纲和知识点,全文字幻灯片的文本密度以每张少于150个字为宜[1].  相似文献   
122.
背景:椎弓根螺钉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种脊柱外科手术,其一般采用经典的背部正中线手术路入,但近年来发现该手术路入会引起一些并发症。 目的:为棘突顶端定位法微创胸腰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选用5具甲醛固定的正常人胸腰段标本,在放大10倍的解剖显微镜下对胸腰段脊柱后部结构进行逐层解剖,重点观测脊神经后支及其分支、脊柱节段动静脉的后支的来源、走行以及分布规律。 结果与结论:节段动脉主要分为肋间动脉,前支和后支。其后支在椎间孔的上外方绕向后下方,走行于脊神经的下方和下位脊椎上关节突的外方,分为内外两支穿行于腰部深层肌肉。节段静脉后支与同名动脉伴行。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时,入钉点的安全范围在5 mm左右,连接棒经入钉点内侧置入为佳。说明棘突顶端定位法下的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由于近似于垂直操作且无侧向牵拉,且从椎弓根中心点(入钉点)内侧插入已预弯的连接棒,损伤脊神经后支和血管的机会较少,是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3.
员晋  兰海  李开南  赵平  张进军 《四川医学》2010,31(11):1638-164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术后脱位的原因及诊治策略。方法对我院1996年10月~2010年3月进行THR的434髋,28例脱位原因进行分析,总结诊治策略。结果脱位发生于术后至36个月。采用麻醉状态闭合复位成功17例,切开复位9例,行内收肌松解6例。结论 THR术后脱位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假体位置不当,内收肌紧张未进行松解,术后不恰当搬运和体位,增加术后早期脱位的风险。外展肌乏力,是习惯性脱位的重要原因。麻醉下闭合复位可获得良好效果;对于闭合复位失败的患者应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或翻修。术前对脱位风险因素的评估,以及术中术后避免髋关节不稳定的技术处理是预防脱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4.
前脂肪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的生长与增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研究表明前脂肪细胞能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小肠黏膜下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目的:将体外培养的前脂肪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观察前脂肪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上的生长和增殖情况.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前脂肪细胞接种在小肠黏膜下层上作为材料组,设置在孔板内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用MTT法检测前脂肪细胞的相对数量并绘制生长曲线,观察前脂肪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查两组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并观察不同时间点前脂肪细胞生长和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从生长曲线可以看出,接种13 d后小肠黏膜下层上的前脂肪细胞数高于孔板内培养的前脂肪细胞数(P < 0.05),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小肠黏膜下层上的细胞比孔板培养的细胞有更强的增殖能力(P < 0.05),两组前脂肪细胞均无明显凋亡.由此可知,前脂肪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具有良好黏附和生长的能力.小肠黏膜下层与前脂肪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5.
本文统计了日本15个主要的肌病协作单位的124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尸检登记表,对其死亡年龄、死因、病理所见进行了分析.1.死亡年龄:全部病例的平均死亡年龄为17.7±3.1岁,高峰是19.5岁,由于医护人员对肌病的认识和诊疗、护理技术的提高,其寿命已较1972年以前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126.
脑梗塞和脑出血同时发生者很少见,兹将我们经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刁某某,男,56岁。于1986年12月31日入院。既往患高血压病史10余年,曾因脑梗塞3次住院,上次1986年8月住院,并做CT扫描,右尾状  相似文献   
127.
产后皮质盲     
在妊娠末期或分娩后发生的皮质盲少见,作者报告1例重症妊娠中毒症的初产妇,在分娩后立即出现了意识障碍、皮质盲。患者29岁,9月1日因妊娠中毒症入院。9月2日分娩后突然失明,继之处于嗜睡至昏迷状态,体温38℃,血压160/100mmHg,贫血,全身浮肿。双眼稍有光感,瞳孔正园等大,对光反射灵活,眼球运动正常,无眼震,眼底呈中度高血压性改变,乳头无水肿,颈强明显,Kernig征阳性,四肢运动感觉正常,深反射正常。尿蛋白1.2g/日,末梢血相贫血和白细胞增高,血清总蛋白为4.8g/dl,血清IgG明显降低(380mg/dl),血凝  相似文献   
128.
我院1998年10月—2001年10月应用关节镜诊治膝关节滑膜疾患316例 ,取得良好效果 ,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6例中男112例 ,女204例。年龄35~73岁 ,平均 (51.6±6.2)岁。双膝12例 ,左膝168例 ,右膝136例。入院诊断为滑膜炎132例 ,骨性关节炎82例 ,关节肿胀原因待查12例 ,化脓性关节炎6例 ,关节外伤19例 ,痛风性关节炎8例 ,游离体46例 ,关节结核2例 ,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9例。病程最短1周 ,最长26年 ,平均 (8.3±2.6)年。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积液、疼痛 ,行走困难 ,活动度受限,浮髌实验阳性。X线片检查均摄膝关节正侧位 ,可见不…  相似文献   
129.
背景:细胞与支架的成功复合是组织工程重要的技术环节,小肠黏膜下层作为一种生物衍生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同时促血管化能力较强.目的:观察前脂肪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的体外复合情况及其黏附状态.设计、时间及地点:2004-07/2005-07在四川I大学华西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的随机对照细胞观察.材料:前脂肪细胞来源于腰椎创伤前路手术的成年女性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小肠黏膜下层来源于新鲜猪大肠,为白色半透明膜,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制各.方法:将脂肪组织剪碎成颗粒状,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原代前脂肪细胞,传代后加入含有地塞米松、胰岛素、IBMX、吲哚美辛的诱导培养基进行扩增.将小肠黏膜下层预湿,分3种方式,即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10%胎牛血清、10%胎牛血清 DMEM浸泡.取第3代前脂肪细胞制备细胞悬液,分两种方法接种在小肠黏膜下层:浸渍法是直接向置有小肠黏膜下层的孔内加入1 mL细胞悬液;沉淀法是向每个小肠黏膜下层的表面均匀滴入按所需接种密度高浓缩的细胞悬液20 μL.主要观察指标:MTT法检测小肠黏膜下层经不同预湿和接种方法对黏附细胞数的影响.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电镜观察前脂肪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的黏附状态.结果;相同接种方法下,经3种方式预湿的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吸光度值基本相似(P>0.05).相同预湿方式下,沉淀法接种细胞黏附率显著高于浸渍法(P<0.05).采用沉淀法接种复合,按种密度为(2.5~7.5)×104 /cm2时黏附细胞数逐渐增多,呈正性相关(r=0.93,P<0.05),升高至1×105 /cm2后黏附细胞数不再增加.接种24 h后,前脂肪细胞能够在小肠黏膜下层表面生长,并有突起长出.结论:①小肠黏膜下层给予不同的预湿方式对前脂肪细胞黏附状态无影响,但沉淀法接种复合效果优于浸渍法.②1×105 /cm2为前脂肪细胞最佳接种密度,其在小肠黏膜下层上具有良好的黏附性.  相似文献   
130.
空洞性肺癌少见,仅占原发性肺癌的9%,在临床上容易误诊。作者自1983年10月至1990年4月遇4例空洞性肺癌误诊为肺结核,均经手术证实,现就误诊教训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55~64岁。首发症状:咳嗽4例;痰血3例(其中1例有咳吐大量烂鱼肉样痰史),胸痛2例,低热1例。病理:鳞癌3例,腺癌1例,4例均为周围型。误诊、误治至确诊时间1~6个月,平均2.5月。典型病例:男64岁。于1989年9月26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