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0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0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18篇 |
口腔科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107篇 |
内科学 | 6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04篇 |
综合类 | 234篇 |
预防医学 | 101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11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86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74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对早发型先天性梅毒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梅毒血清学诊断阳性的早发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结果 43例患儿中,男25例,女18例,病变累及多系统、多脏器,其中最常见的为皮肤损害,有29例(67.4%).43例患儿均有影像学改变,以四肢长骨为主,受累部位多对称,包括股骨42例(... 相似文献
912.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及轻链定量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电泳、总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轻链、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测定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总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轻链、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和尿轻链κ、λ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9例MM患者38例患者血清总蛋白含量升高;55例免疫球蛋白及轻链定量显著升高;血清蛋白电泳56例检出M带,而免疫固定电泳中89例均为阳性结果。结论免疫固定电泳检是MM诊断的敏感方法 ,应作为MM的常规检测方法 。 相似文献
913.
背景:细胞因子介导的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有望能解决脐血移植数量不足的问题.目的:实验拟确立在无基质培养条件下体外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最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及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协同促聚核细胞生成因子对造血及免疫重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 d,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分组,将3因子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聚核细胞生成因子组合在无血清无基质条件下扩增培养7 d前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给经亚致死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在扩增培养0,7 d检测脐血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62L+,CD34+CD49d+的细胞数.脐血移植6周后通过流式细胞仪,PCR法检测存活小鼠体内的人源性细胞.结果与结论:移植6周后,存活小鼠体内均可检测到人源性CD45+细胞,扩增脐血移植组的NOD/SCID小鼠存活率和人特异性基因捡出率均高于新鲜脐血移植组和高于生理盐水移植组(P<0.05).扩增脐血组存活NOD/SCID小鼠骨髓中可检测到人髓系细胞(CD33+),T淋巴细胞(CD4+),B淋巴细胞(CD19+)和人造血干细胞成分(CD34+)细胞的表达.结果提示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聚核细胞生成因子3因子组合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是最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其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能够植入并重建NOD/SCID小鼠的造血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14.
目的 评价基于通道注意力的双路径架构网络(DPCA-Net)算法分割视网膜血管的效果。方法 基于DRIVE及CHASE_DB1公开数据集,通过在网络中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融合于主路径与次路径网络中提取的特征,构建端-端DPCA-Net视网膜血管分割深度学习体系结构,并构建未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的双路径架构网络(DP-Net)算法,评价其分割视网膜血管的效果。结果 DPCA-Net算法可正确识别中央血管反射区中的血管;亮斑区大部分血管被正确识别,背景干扰区中仅小部分背景被认为是血管,黑斑区部分形状类似血管的黑斑被认为是血管。DPCA-Net算法分割DRIVE/CHASE_DB1数据集中视网膜血管的准确率为95.58%/96.34%,敏感度为80.37%/77.70%,特异度为97.80%/98.22%,F1值为82.24%/79.55%;除基于DRIVE数据集的敏感度之外均高于DP-Net算法。结论 相比DP-Net算法,DPCA-Net算法能学习更多血管分割特征,且对病变区域不敏感,分割视网膜血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15.
恶性肿瘤病人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免疫粘附法及斑螯皮泡法,对60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并与6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显示:(1)肿瘤组病人CD3,CD4,CD4/CD8比值减代,CD8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极显著差异(P〈0.01),(2)肿瘤组病人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减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916.
茆瑛盈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8):2920-2922
目的研究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和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两种不同引流装置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医疗和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乳腺癌手术后引流患者60例,传统组30例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改进组30例应用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比较两种引流效果。结果改进组术后使用止痛剂人数少于传统组,术后72h引流量高于传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低,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拆线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与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相比较,能够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减少患者带管时间,使患者舒适感增加;缩短住院天数;使患者使用更安全、放心;护士操作省时、简便。 相似文献
917.
918.
主动脉夹层破裂因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如不及时正确处理,随时危及生命.而经皮行主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近年来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避免了传统外科开胸人造血管移植或修补术,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死亡率[1].我科于2003年5月9日为1例胸腹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患者成功施行了胸腹主动脉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护理措施有效得当,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19.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5例报告胶州中心医院(266300)丁全美1991~1997年,我院对35例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试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组平均年龄55.2(42~70)岁;根据Bertr... 相似文献
920.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47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47例老年SLE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疗效与中青年组60例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出现浆膜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血液系统异常、肺损害及抗核抗体(anti-ANA)、抗SSA抗体(anti-SSA)、类风漫因子(RF)的阳性率与中青年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出现皮疹、雷诺现象、光过敏、肾损害、周围血管炎、补体C3降低及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抗Sm抗体(anti-Sm)、抗RNP抗体(anti-RNP)的阳性率与中青年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老年组确诊时疾病活动指数(SLEDAl2000)比中青年组明显降低(P<0.05);老年组系统性红斑狼疮脏器损伤指数(SLICC/ACRDI)评分比中青年组明显升高(P〈0.05);老年组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与中青年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老年组误诊率与中青年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两组疗效及预后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老年SLE临床表现不典型,与中青年SLE有较多不同;老年SLE与中青年SLE比较,疾病活动指数低,损伤指数高,误诊率高,疗效及预后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