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研究Wilson病(WD)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发生情况,探讨WD基因诊断的意义和方法。方法: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及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结合DNA序列分析对12个无亲缘家系13例患者及22位亲属进行ATP7B基因外显子5、8、12突变的检测。结果:35例DNA标本确认6种基因突变,其中包括3种错义突变(R778L,D756N,R952K),1种缺失突变(2790del3),2种同义突变(2310C→G,2850G→C)。在13例患者中,发现6例R778L突变,2例D756N突变,R952K和2790del3各1例,均为杂合型突变,涉及10个等位基因,本组检出率为38.5%(10/26)。结论:PCR-SSCP,DHPLC是WD基因突变筛查较为敏感而特异的方法,且二者各具特点。经检索2790del3是ATP7B基因新突变类型。R778L是中国人最常见的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22.
脊肌萎缩症是一组常见的引起婴幼儿死亡的遗传病,因为缺乏治疗手段,该病研究曾不受重视.自1995年确定脊肌萎缩症致病基因是一种看家基因--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1)以来,围绕在这种疾病背后的谜团吸引了多国学者的兴趣,成为近年遗传病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脊肌萎缩症遗传基础,SMN蛋白生物功能,脊肌萎缩症携带者检测及治疗方面新策略等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苯丙酮尿症杂合子高危人群基因型与生化表型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可疑PKU/HPA杂合子进行PAH突变基因分析,以验证生化筛查PKU/HPA杂合子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等方法对152例已知PKU/HPA杂合子(阳性组)和29例可疑PKU/HPA杂合子(可疑组)的PAH基因部分外显子进行分析。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对照组)结果:152例已知PKU/HPA杂合子中发现26种基因突变,突变检出率为80.9%(123/152)。29例可疑“PKU/HPA杂合子”发现5例突变,检出率为17.2%(5/29)。对照组与可疑PKU/HPA杂合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有一定相关性,提示生化筛查法用作PKU杂合子的初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4.
脊肌萎缩症是一组常见的引起婴幼儿死亡的遗传病,因为缺乏治疗手段,该病研究曾不受重视.自1995年确定脊肌萎缩症致病基因是一种看家基因--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1)以来,围绕在这种疾病背后的谜团吸引了多国学者的兴趣,成为近年遗传病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脊肌萎缩症遗传基础,SMN蛋白生物功能,脊肌萎缩症携带者检测及治疗方面新策略等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突变基因型与生化代谢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DNA测序法对102例治疗前血清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高于120 μmol/L患儿基因组DNA进行PAH基因分析,观察突变基因型与生化代谢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1)生化代谢表型为经典型PKU(Phe>1200μmol/L)69例,中度PKU(Phe 600-1200 μmol/L)31例,轻度PKU(Phe400~600 μmol/L)2例.(2)共检出基因突变41种,基因型75种.(3)纯合突变基因型共9例(8.8%),含R111X/R111X基因型3例,IVS4-1G>A/IVS4-1G>A基因型1例,R243Q/R243Q基因型3例和V399V/V399V基因型2例.9例纯合突变中除1例RZ43Q/R243Q基因型患者的生化代谢表型属中度PKU外,其余8例生化代谢表型均属经典型苯丙酮尿症.(4)复合突变基因型共91 例(89.2%),生化代谢表型属经典型苯丙酮尿症的61例、中度PKU的29例和轻度PKU的1例.(5)复合突变基因型R111X/R243Q和EX6-96A>G(Y204C)/R243Q均可见于经典型苯丙酮尿症和中度PKU生化代谢表型;均属于无效突变等位基因的R111X/V399V基因型、EX6-96A>G/Y356X和EX6-96A>G/V399V生化代谢表型为中度PKU.含不同无效突变相同错义突变的R111X/A165D和R176X/A165D基因型分别表现为中度PKU和经典型苯丙酮尿症表型.结论 本研究中多数患者的突变基因型属复合突变.因突变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使患者的基因型和生化表型之间关系复杂化.虽然大多数突变基因型与生化表型相关,但仍有个别与规律不一致的现象.因此,在PKU的遗传咨询中,依据患者的突变基因型分析评估预后要慎重.同样的基因型,患者表现出不同的生化代谢表型的现象,提示在苯丙氨酸的代谢过程中可能存在还没有被认识的其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6.
脊肌萎缩症是一组常见的引起婴幼儿死亡的遗传病,因为缺乏治疗手段,该病研究曾不受重视.自1995年确定脊肌萎缩症致病基因是一种看家基因--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1)以来,围绕在这种疾病背后的谜团吸引了多国学者的兴趣,成为近年遗传病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脊肌萎缩症遗传基础,SMN蛋白生物功能,脊肌萎缩症携带者检测及治疗方面新策略等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