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患者,女,47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肿块半个月于2006年9月住外院.查体:右侧乳房外上象限扪及3 cm×3 cm大小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活动度可,无其他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82.
比较25例妇科手术前后出、凝血功能,发现术后凝血活性性及血小板粘附率有不同程度提高。认为,为防止与手术相关的静脉血栓性疾病,应选择地预防性用药。  相似文献   
83.
傅晋翔  虞斐 《新医学》1997,28(4):181-182,176
目的:了解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转归。方法:分析了8例Ph染色体阳性的ALL细胞表型及临床转归。结果:8例患者均为B细胞型,其中CALLA阳性6例,3例获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但2例于缓解2月后复发,其中1例因治疗无效死亡。结论:我们认为Ph染色体的出现,说明核患者疗效差,不易缓解,生存期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8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完全缓解率已明显提高,缓解期体内残留病灶(MRD)是导致复发而成为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动态、定量监测ALL缓解期MDR水平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有利于个体化治疗。本文复习了有关ALLMRD检测技术的进展,其中PCR检测白血病特异的DNA/RNA序列,如融合基因和IgH、TCR基因重排,敏感性10~(-4)~10~(-6);流式细胞术分析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敏感性10~(-4)~10~(-5)。MRD与预后的相关性得到一致肯定,但究竟何时何水平MRD临床价值最大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检测和分选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PRIM8226中的侧群细胞(SP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Hoechst33342/碘化丙啶(PI)荧光染料双染,维拉帕米拮抗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荧光激活分选法检测并分选MM细胞株PRIM8226 SP细胞,并通过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免疫表型、集落形成实验、RT-PCR检测干细胞特异标志物mRNA表达量、裸鼠体内成瘤实验等对SP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MM细胞株PRIM8226 SP细胞含量为(1.78±0.89)%,采用流式细胞术成功分选SP细胞.生长曲线显示:SP细胞分选初期生长较主群细胞(MP细胞)缓慢,进入稳定增长期后增殖能力与MP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P细胞与MP细胞相比,周期多处于Go/G1期[(44.34±3.09)%、(28.49±1.97)%,P<0.05],较少的细胞处于S期[(38.83±3.69)%、(51.49±4.62)%,P< 0.05].在免疫表型研究中,观察到SP和MP细胞的CD138、CD38表达分别为(78.5±8.5)%、(82.0±4.0)%和(72.3±15.7)%、(84.3±1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M细胞株PRIM8226 SP细胞的单细胞克隆直径、克隆形成数、克隆形成率均高于MP细胞[0.280±0.016和0.118±0.019、1 722±127和358±14、(86.1±3.46)%和(17.9±1.88)%,P<0.05].RT-PCR显示SP细胞干细胞标志性基因的表达高于MP细胞:c-myc[(29.90±3.73)%、(16.84±2.35)%]、KIF4[(29.97±2.89)%、(19.06±1.23)%]、SOX2[(40.00±4.58)%、(16.62±2.09)%]、OCT4[(32.96±1.56)%、(23.27±0.92)%](均P<0.05).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显示SP细胞成瘤能力显著高于MP细胞(最低成瘤数量分别为5×103、5×105个).结论 MM细胞株PRIM8226的SP细胞在静止期细胞比例、集落形成能力、干细胞标记c-myc、KIF4、SOX2、OCT4基因表达量、体内成瘤能力上与MP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SP细胞和MP?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体内的变化及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40例再障患及正常人外周血及骨髓中sCD40L水平;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患骨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型。结果:再造患外周血及骨髓sCD40L较正常人均显降低(P均<0.001);患可溶性CD40L水平与外周血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相关;患骨髓及外周血CD4^ 细胞比例下降,CD4/CD8比值降低。结论:sCD40L降低可能是再障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外周血及骨髓水平的检测对明确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重组人可溶性CD40L的应用可能为再障的治疗开辟另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7.
联合化疗在高危及转化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drome,MDS)治疗中的总体疗效不太满意,而且骨髓抑制严重。我院2000-2005年对高危MDS尝试应用砷剂及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获得了初步的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应用益气凉血汤治疗难治性ITP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廉价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在激素减撤过程中加用"益气凉血汤"联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果治疗前45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平均为17.31±8.70×109/L,经激素治疗后血小板上升至57.53±24.50×109/L,治疗前后比较,血小板上升明显(P<0.01).开始减撤激素时,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加用"益气凉血汤"设为治疗组,另一组不加者设为对照组.观察2月后,治疗组血小板平均为37.72±21.04×109/L,,对照组血小板平均为25.01±15.50×109/L,尽管两组血小板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小,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中,激素减撤较对照组快,其血小板计数与年龄呈负相关.进一步随访发现,治疗组血小板计数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凉血汤"治疗难治性ITP,不但疗效肯定,而且激素减撤速度快,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难治性ITP廉价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9.
1 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尽管恶性血液病的化疗及支持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骨髓移植(BMT)又为各类血液病提供了更多根治的机会,但由于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缺陷以及大剂量化疗,放疗及皮质激素的应用造成的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减退均极易造成感染的发生.尤其是院内感染,仍然是恶性血液病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及主要死亡原因.约60%~75%的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的死亡原因是感染.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血浆中可溶性CD4 4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常规ELISA法 ,对 2 0例ALL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sCD4 4std、sCD4 4v5及sCD4 4v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前患者sCD4 4std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CD4 4v5及sCD4 4v6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 ;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于 5 0× 10 9/L组sD4 4std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治疗后sCD4 4std水平下降 ,而CD4 4v6水平恢复正常。各sCD4 4不同水平组其完全缓解 (CR)率差别无统计意义。治疗后各sCD4 4s水平升高与病情难治或复发相关。结论 sCD4 4尤其是sCD4 4std水平与成人ALL的临床状态相关 ,对其动态监测有利于判断病情和预测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