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通过淋巴细胞输注诱导自身免疫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探讨CD28/B7信号在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来自父本的淋巴细胞悬液(40×106个几左右)通过尾静脉注入CBYB6 F1代受鼠体内,采用CFDA-SE标记法跟踪淋巴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尾静脉注射CD80和CD86阻断性单克隆抗体(单抗),不同时段检测受体小鼠外周血象的变化,病理切片观察骨髓及主要脏器的变化.将骨髓造血细胞与淋巴结淋巴细胞进行共培养,通过计数造血细胞的集落形成数来观察不同数量淋巴结淋巴细胞对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体外测试不同浓度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CsA)对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结果 输注淋巴细胞后可诱导受体小鼠在第5天出现骨髓衰竭的表现,主要是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21 d左右受体鼠出现死亡.不同时间段受体小鼠主要脏器冰冻切片显示荧光标记的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骨髓组织中;病理切片显示有骨髓组织的破坏.同时注射CD80及CD86阻断性单抗的受体鼠同样出现上述表现;体外集落形成试验证实B6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和F1造血细胞为5:1时,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和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集落形成数目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比例提高至10:1,CFU-E集落形成数目明显减少(P<0.05);至50:1时,则可完全抑制CFU-E集落的形成,CFU-E和CFU-G集落形成数日的减少呈现淋巴细胞剂量依赖性,加入CsA可显著提高CFU-E和CFU-G形成率.结论 通过模型证实T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仅通过阻断CD28/B7信号并不能阻断T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  相似文献   
72.
目的检测骨髓瘤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潜能的影响,探讨骨髓瘤细胞在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生物学特性。采用midiMACs阳性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分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CD138+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Transwell成骨共培养,两周后进行定时定量PCR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和Cbfa1的mRNA表达量,Von Kossa染色鉴定其钙质沉积程度改变。结果骨髓CD138+细胞可以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P和Cbfa1的mRNA表达量,间充质干细胞钙质沉积也相应减少。结论骨髓瘤细胞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潜能,这种抑制作用可能参与了骨髓瘤骨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诱导自噬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诱导MM细胞株U266细胞自噬并分别加入雷帕霉素和3-甲基腺嘌呤(3-MA),观察其细胞增殖,以正常培养条件培养U266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urkat及无血清培养Jurkat为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法检测细胞自噬泡数量;RT-PCR法检测自噬基因mtor、Beclinl表达;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Ⅱ(LC3 Ⅰ/Ⅱ)及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AMP 1)含量的变化.结果 正常培养条件下U266细胞有基础水平的自噬,无血清培养可诱导U266细胞上调自噬水平;雷帕霉素促进无血清培养条件下U266细胞自噬并刺激其增殖能力,至培养96 h无血清培养及雷帕霉素处理U266细胞内自噬水平下降;3-MA具有上调U266细胞自噬和促进增殖作用,但仅维持24 h;正常培养条件下雷帕霉素及3-MA可显著抑制U266细胞增殖;无血清培养24 h后细胞凋亡率[(17.90±1.46)%]高于正常培养细胞[(1.33±0.09)%](P<0.01);加入雷帕霉素及3-MA可使血清饥饿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分别降至(6.23±0.12)%和(6.97±0.03)%(P<0.01);培养至72 h,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趋于一致[(30.37±0.27)%、(30.13±1.93)%和(28.57±2.83)%](P>0.05);去除雷帕霉素及3-MA后U266细胞凋亡率减低至18.7%和12.6%.结论 MM细胞内存在高于淋巴瘤Jurkat细胞株基础水平的自噬;在常规培养条件下雷帕霉素及3-MA均可下调MM细胞增殖水平;血清饥饿条件下U266细胞可通过上调自噬水平维持生存和增殖;雷帕霉素诱导血清饥饿条件下U266细胞自噬,但是具有自限性;3-MA对U266细胞自噬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74.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髌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1例以右膝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分析。结果 患者确诊为髌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行放化疗联合治疗后,患者获得完全缓解,随访8个月,患者未见转移复发。结论 原发性髌骨淋巴瘤较为少见,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治疗上以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75.
梁建英  孙兰云  张宏  傅晋翔  陆定伟 《江苏医药》2001,27(10):F003-F003
慢性Niemann-Pick病一例@梁建英 @孙兰云 @张宏 @傅晋翔 @陆定伟 ~~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及免疫分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致病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分析AA骨髓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ELISA测定骨髓和外周血白介素-2及其可溶性受体(IL-2,sIL-2R)、可溶性Fas配体(sFas-L)和Flt3配体(FL)的水平。结果(1)AA病人骨髓和外周血CD8+细胞百分率增加,CD4/CD8比例下降;骨髓血CD25+和HLA-DR+细胞百分率增多,急性AA增加尤为显著(P<0.01);骨髓血中CD16+或CD56+细胞百分率也明显增多(P<0.05)。(2)所有AA患者骨髓及外周血IL-2含量均显著升高,绝大部分患者的sFas-L含量增加,FL水平升高尤为显著,高达正常水平的20倍。IL-2、sFas-L和FL的含量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经治疗有效的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的IL-2、sFas-L和FL水平明显下降,但FL仍不能降至正常水平。结论T细胞的异常活化,多种免疫分子表达的异常升高,以及产生针对自身造血干/祖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是AA造血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归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小凤  傅晋翔  梁建英  张宏  张勇  张晓慧 《江苏医药》2004,30(4):264-265,I004
骨髓基质细胞包括单核内皮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等多种细胞成份组成,并组成造血微环境,产生造血干/祖细胞自我更新、增殖及分化所必需的细胞因子,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业已证实,骨髓基质有起源于间充质的干细胞,该类细胞除可组成造血微环境外,尚具有多向分化能力。本研究观察了,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生长特性及归巢骨髓。  相似文献   
78.
陈萍  傅晋翔  孙兰云  李军  虞斐 《江苏医药》2002,28(10):781-782
CD4 4是一种广泛分布在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 ,包括标准型 (CD4 4s)和各种变异体 (CD4 4v) ,绝大部分造血细胞表达CD4 4s ,其分子量 90KD。作为一种黏附分子 ,参与细胞 细胞、细胞与基质间相互作用 ,影响肿瘤的发生和转移。CD4 4分子胞外段的脱落则是循环中可溶性CD4 4(sCD4 4)的主要来源 ,分子量约 70~ 80KD ,被证实同样具有CD4 4的生物学功能。我们对 2 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和 4例多发性骨髓瘤 (MM )患者血浆sCD4 4水平进行检测 ,并初步探讨了其临床价值。对象和…  相似文献   
79.
患者,男,14岁。主诉:面色苍白伴乏力3周,于2003年3月11日入住我院,骨髓检查提示: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占89%,免疫分型表达为CD10、CD19、HLA-DR。染色体为46,XY。经柔红霉素、长春新碱、左旋门冬酰胺酶和泼尼松(DOLP方案)联合治疗获缓解,后予柔红霉素加阿糖孢苷(DA方案)、米托蒽醌加阿糖孢苷(MA方案)及大剂量甲氨蝶呤(MTX)等方案巩固强化治疗。移植前,患者2次骨髓检查示原幼淋巴细胞大于5%。患者HLA-A、B、DRBl(苏州市中心血站配型室)与其母亲完全匹配,而且2人血型均为A型。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CD56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 L )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对102例初诊A M L的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分析CD56在A M 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其他分化抗原的相关性。结果102例AM L患者中,23例(22.5%)表达CD56。伴有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 AML)组CD56表达率高于Ly -AML组(χ2=9.54,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56的表达与伴淋系抗原的表达呈正相关( r=0.304,P<0.05 ),而与年龄、性别、CD7、CD34、CD117及人类白细胞抗原 DR 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CD56+ AML 组的完全缓解(CR)率低于CD56-AML组(42.1% vs .74.5%)(χ2=6.9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56是影响AML 患者 CR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56+ AML 的无病生存期(DFS)较CD56-AML短(χ2=18.97,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CD56是影响AML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CD56+ AML患者CR率明显降低,DFS明显缩短,预后较差。CD56可作为评估AML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