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6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89篇 |
预防医学 | 31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43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1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7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通过检测E选择素、P选择素、L选择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胶质瘤浸润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E选择素、P选择素、L选择素在61例人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人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选择素、P选择素在胶质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57.4%,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L选择素在胶质瘤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选择素在胶质瘤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9%、75.9%,随肿瘤级别增高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P<0.05),P选择素、L选择素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选择素、P选择素可能与人脑胶质瘤的浸润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M1段的空间形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6月30日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资料,纳入794条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左侧400条,右侧394条),分别分析轴位、后前位和侧位视图中M1段的形态,测量M1段的长度,并分析左、右侧M1段形态的相似性。结果:在轴位、后前位及侧位这三个视图中,MCA M1段在正常人群中的形态分布均表现为C形>L形>S形。在轴位,约373条(47%)MCA M1段表现为C形,其中有340条(42.8%)表现为弓向背侧的C形,仅33条(4.2%)表现为弓向腹侧的C形;在后前位,约322条(40.6%)MCA M1段表现为C形,其中有262条(33.0%)表现为弓向头侧的C形,60条(7.6%)表现为弓向足侧的C形。左、右侧M1段形态相似比例为:轴位27.2%(114/419),后前位42.7%(179/419),后前位M1段形态相似度更高。随着年龄的升高,在轴位视图,L形向C形的转化非常明显,而S形仅有轻度升高;在后前位视图中,L形同时向C形及S形有转化。结论:MCA M1段在轴位及后前位视图中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可能参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吡柔比星(THP)和温热协同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吡柔比星和温热协同对人胃癌细胞MGC-803的作用模型,分为对照组(37℃)、单纯温热处理组(43℃)、单纯药物处理组(37℃+THP)和药物温热协同处理组(43℃+THP)。利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评价协同处理对胃癌细胞的克隆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核抗原PCNA表达;RT-PCR扩增分析Cyclin E-mRNA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模型测定细胞侵袭潜能。结果THP与温热协同处理能够显著抑制MGC-803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1),43℃、37℃+THP和43℃+THP处理组克隆形成抑制率分别为27.0%、71.4%和92.1%,且能够显著下调PCNA细胞增殖核蛋白和Cyclin E-mRNA表达水平(P〈O.01),从而减少肿瘤复发潜能。Transwell小室侵袭研究还表明,THP与温热协同处理能够显著减少侵袭细胞数量(P〈0.01),3个处理组侵袭抑制率分别为6.5%、50.0%和89.1%,极大地抑制了MGC-803细胞的侵袭潜能。结论THP与温热协同处理能够显著下调胃癌细胞PCNA和Cyclin E表达水平,同时抑制其侵袭能力,具有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的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诺氟沙星胶囊的含量和溶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诺氟沙星胶囊的含量和溶出度,测定波长为227nm,在1.6 ̄5.6u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r=0.9998),回归方程A=0.12475C-0.0066,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0.8%,n=5)。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霉素片生物效价。样品经0.1mol/L盐酸处理后于268nm处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3 ̄18U/ml,回归方程C=24.6601A-0.2477,r=0.9999;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0.44%,n=5。结果表明本法为测定土霉素片生物效价提供了新的快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价中医药对实体肿瘤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检索中医药辅助实体肿瘤化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能显著提高实体肿瘤化疗近期疗效[OR=2.11,CI (1.59-2.79),P<0.00001],提高患者生活质量(Karnofsky,Z=9.72,P<0.00001),减轻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WBC OR=0.42,CI(0.31-0.57),P=0.0007,PLT OR=0.41,CI(0.27-0.62),P<0.0001].漏斗图图形显示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中药辅助肿瘤化疗可提高化疗有效率,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7.
麻疹病毒中国株与日本株的H蛋白及抗原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 4年以来日本分离的本土麻疹野病毒为C1、D3、D5基因型 ,中国自 1993年以来流行的绝大多数麻疹野病毒为H1基因型。 2 0 0 0年在日本东京检测到 1株由中国输入的H1基因型麻疹野病毒。对该中国株H1基因型与日本株C1、D3、D5基因型的H蛋白及抗原性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H1基因型H蛋白的分子量为 78kD ,与A、C1基因型相似 ;D3、D5基因型的H蛋白的分子量为 80~ 82kD ,一些D3基因型在 39℃与在 33℃、37℃生长一样好 ,但其它基因型在 39℃生长却减少到 33℃、37℃的 1/ 10 0或 1/ 10 0 0。实验证实 ,一些D3、H1基因型能从较低的中和抗体水平逃逸 ,证明最近流行的麻疹病毒有轻微的抗原改变。 相似文献
108.
109.
通过自行设计引物,建立了一种检测实验动物弓形虫的PCR方法,该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几种实验动物的检测表明,购自农村的教学用兔体内可能有弓形虫,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