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0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7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1.
公共卫生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Winslow提出, 核心是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口腔疾病被公认为公共卫生问题, 龋病是最常见、多发的口腔疾病, 因其可防可治, 一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可由公共卫生有效干预的疾病。我国政府也将其纳入重点防治的主要慢性病。2008年, 由原卫生部启动的"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 主要针对学龄儿童的第一恒磨牙施行窝沟封闭和口腔健康教育。覆盖国务院划归的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是我国首个以中央财政专项经费设置的口腔公共卫生项目, 委托中华口腔医学会管理并组织实施。经过6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将该项目推广至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更名为"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项目运行10余年来, 对我国口腔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全国儿童口腔健康促进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回顾项目设立的背景, 梳理项目涵盖内容、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 分析我国口腔公共卫生工作在政策保障、经费保障、防治体系、人员能力、技术措施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提出未来口腔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估周围性面神经断裂损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自1999年至2009年因周围性面神经断裂在我院接受手术修复的患者104例,男75例,女29例,年龄2~77岁,中位年龄30岁。单纯面神经吻合术72例,随访至最终恢复的65例(90.2%)。自体神经移植术32例,随访至最终恢复的24例(75.0%)。面神经功能评价采用了整体及分区House-Brackmann(HB)评价方法,以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面神经吻合术后总体恢复程度为HBⅠ级者37例(56.9%),Ⅱ级者11例(16.9%),Ⅲ级者15例(23.1%),Ⅳ级者2例(3.1%);各分区恢复至HBⅠ、Ⅱ级的比例分别为:眼部97.6%、面中部97.9%、口角78.6%、额部27.3%(P<0.001)。自体神经移植术后总体恢复程度为HBⅠ级者4例(16.7%),Ⅱ级者5例(20.8%),Ⅲ级者7例(29.2%),Ⅳ级者8例(33.3%);各分区恢复程度达HBⅠ、Ⅱ级的分别为:眼部73.7%、面中部72.7%、口角44.4%、额部37.5%。神经吻合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优于自体神经移植术(P=0.002)。结论:面神经吻合术和自体神经移植是修复周围性面神经断裂损伤的有效方法;面神经受损分支、损伤范围、手术修复距离损伤的时间和患者年龄均对手术预后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93.
用99mTc动态显像方法对10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进行了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时,腺体核素浓聚明显降低,功能曲线呈与本底平行的低平曲线,功能降低或丧失。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的核素检查对临床颌下腺炎症的治疗与肿瘤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4.
腮腺区肿块在临床颇为常见,手术治疗前必须了解肿块的范围和性质,才能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本研究应用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各种手段,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对132例患者作超声检查,将腮腺肿瘤的声像图分为五型,分别以良性肿瘤、具侵袭性的良性肿瘤、低度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及腺淋巴瘤为多见,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相对照,诊断符合率为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定向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K-hESCs(keratinocyte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并分析诱导过程中K-hESCs不同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方法:运用含骨形成蛋白4、维甲酸和N2添加剂的上皮分化培养基直接诱导hESCs分化为K- hESCs,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K-hESCs核型,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K-hESCs在分化的不同时期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原代人牙龈上皮细胞(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s,HGECs)、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oral epithelial cells,HIOECs)、人永生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基因表达差异;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标志物在K-hESCs的蛋白表达。结果:运用上皮分化培养基成功地诱导hESCs分化为上皮样细胞K-hESCs; K-hESCs核型具有正常46条染色体,无结构异常;K-hESCs中角质形成细胞标志物基因p63的表达明显低于HaCaT细胞(P<0.05),而与HGECs和HIOECs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上皮分化培养基可成功诱导hESCs分化为具有正常核型的K-hESCs;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提示诱导hESCs分化为K-hESCs的过程是从hESCs向单层上皮干细胞分化继而转向复层上皮终末分化发展的趋势,最终得到的K-hESCs类似于单层鳞状上皮干细胞向终末分化初始阶段的角质形成细胞,该阶段的细胞由上皮干细胞静止状态被激活,处于分化初始高增殖活力阶段。  相似文献   
96.
以旋髂深动脉(Deepcircumflexl ilac artery,DCIA)和静脉(DCIV)为血管蒂的游离髂嵴瓣移植自1979年首次被介绍以来,一直是下颌骨缺损修复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能提供足够的骨量,髂嵴独特的外形与一侧下颌骨很相象,并且髂骨很适合植人骨结合式牙种植体但是,该组织瓣最大的缺点是其所携带的皮岛十分臃肿,与骨成分之间缺乏足够的移动性,并且皮岛血供不十分可靠,因此在头颈重建外科的应用受到了很大了限制。  相似文献   
97.
颌下腺造影在颌下腺功能评价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颌下造影在凳下腺功能评价中的作用和地位,作者对16例颌下腺结石的凳下腺造影按3期标准进行分析。通过与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动态显像的腺体功能结果和腺体病理对照研究发现,颌下腺午宴一定程度上反映腺体的功能状态和腺体的炎症破坏程度,能够提示引起腺体功能降低的病因因素,造影在I期时,腺体炎症分期为I期和Ⅱ期,腺体功能正常;造影在II期时  相似文献   
98.
颌下腺结石134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134例颌下腺结石患者的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颌下腺结石以20 ̄40岁为好发年龄,男女性别无差异。结石大小不一,与发生部位和时间有关,26.9%的病例伴有腺体感染,与结石部位和大小无关。颌下腺结石的发生可能与全身体质状态有关,涎液流动状态的改变也与结石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
化脓性肉芽肿 (pyogenicgranuloma,PG)是一种常发生于口腔粘膜瘤样增生性病变 ,一般认为它是由反复损伤刺激所致的毛细血管的非特异性反应性改变[1,2 ] ,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型毛细血管瘤[3 ] 。 1980年 ,Mills等[4 ] 在复习 73例发生于口腔和鼻腔粘膜PG的基础上 ,指出本病最具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为呈小叶状增生的毛细血管 ,主张采用小叶状毛细血管瘤 (lobularcapillaryhemangioma ,LCH)这一描述性名称。随后又有不少学者也认为这一命名更能反应PG的特点[5,6] 。本文通过复习我院…  相似文献   
100.
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术后腺体功能的变化及干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总结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术后腺体功能的变化规律,分析各种干预方法的效果。方法 接受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治疗并获得手术成功的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患者40例,手术后通过施墨试验监测移植后腺体的分泌功能。对其中部分患者在其休眠期内分别给予热敷加按摩、红外线理疗、辣椒刺激和使用博利康尼等干预措施,对比应用上述措施之后腺体分泌功能的变化。结果 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成功后,腺体功能的变化分为4个阶段,即:术后短暂失功能期、术后暂时性泪溢期、术后腺体休眠期以及术后功能恢复稳定期。在腺体休眠期内,采用局部热敷并按摩腺体、红外线理疗、辣椒刺激等方法可促进腺体分泌,但是使用博利康尼后对腺体分泌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成功后,腺体功能的变化有其规律性,其中在第3阶段即腺体休眠期内,应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促进腺体分泌,以避免导管堵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