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本病在海军飞行员中发病率较高,其产生的较大痛苦,常严重影响飞行员的工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2.
兔股动脉裂隙宽度与实际缺损长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黎升  招明高 《医学争鸣》1998,19(4):443-445
目的:探讨兔股动脉裂隙宽度(GW)与实际缺损长度(ADL)二者的关系。方法:游离组:12只兔24条股动脉,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将股动脉游离15.0,25.0,35.0mm后锐性横断,测量表观游离长度(ApIL),游离长度增大值(IIL)及GW的变化,并计算伸长率λ。缺损组:9只兔18条股动脉,实际游离长度均为35.0mm,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切除生理状态下的长度ADL5.0,15.0,25.0  相似文献   
33.
目的回顾分析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37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Cloward法(15例)与Smith-Robinson 钛板内固定(22例).采用SAS 6.12软件对两组术式术前、术后1周、最后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分、融合节段及全颈椎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高及后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22个月.两种术式最后随访按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分无显著性差异,Cloward法术后融合节段椎体高度、颈椎生理前凸无变化;改良Smith-Robinson法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高度、颈椎生理前凸部分恢复,并可以维持.结论近期观察证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能够改善神经功能,而且改良Smith-Robinson法可改善并维持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  相似文献   
34.
患者男,26岁,办公室工作人员,因长期伏案工作后腰部疼痛2周就诊.查体:L3棘突右旁5 cm处深压痛,较剧烈,无放射痛,腰部前屈及右侧弯受限.  相似文献   
35.
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spinal bronchiogenic cyst,或spinal bronchial cyst,SBC)少见报道.多位于脊髓腹侧髓外硬膜下~([1]).我们发现1例颈脊髓背侧SBC,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腰椎间盘突出一般压迫从下位椎间孔发出的神经,极外侧型腰间盘突出(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DH)压迫从同一椎间孔发出的神经~([1,2]),未见压迫上位椎间孔发出神经的报道.FLDH分为椎间孔型(foraminaldisc herniation,FDH)和椎间孔外型(extraforaminal discherniation,EFDH).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收治2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椎间盘造影确定诊断及受累间隙,行相应手术治疗。根据随访疼痛缓解程度并参照VAS、JOA评分进行临床评定。结果23例随访14~27个月,术后VAS评分及术后2周JOA评分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手术疗效优良率达87%。结论结合临床表现,行椎间盘造影术可于术中明确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原因,选择性融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外科手术治疗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8.
患者男,26岁,办公室工作人员,因长期伏案工作后腰部疼痛2周就诊.查体:L3棘突右旁5 cm处深压痛,较剧烈,无放射痛,腰部前屈及右侧弯受限.  相似文献   
39.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学习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不同阶段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学习曲线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7年7月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主刀医师相同,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3组(A、B、C),每组16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例年龄、性别、突出节段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别(P>0.05),A组手术时间(106±22.3)min,B组手术时间(94.1±29.3)mim,C组手术时间(81.6±22.3)min.A组和B组、B组和C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和C组比较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A组有2例术中硬膜撕裂,1例改开放手术,B组3例术后复发,C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学习曲线大约需30例以上经验积累,即可达到较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40.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极少早期X线片会显示阴性.笔者2009年6月收治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X线片正常而延误诊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