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2岁,左前臂摔伤后1h来诊.查体:左前臂远端掌屈、桡偏畸形,手部感觉、运动正常.X片示:左前臂B型盖氏骨折合并尺骨青枝骨折(照片1).臂丛麻醉下行手法复位,桡骨侧方移位纠正不满意.切开复位见骨折处软组织嵌压,复位后对位不稳定;行3孔普通钢板内固定外加长臂石膏管型外固定.术后拍片示解剖复位.4周后在外院去除外  相似文献   
122.
目的利用AutoCAD2000软件对骨科影像学资料进行线性数据、角度以及面积等测量,获得量化数据,以供临床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机X线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显像等的原始数字图像或者扫描、翻拍获得的数码图像,作为AutoCAD的光栅图像格式插入,利用AutoCAD的标注功能或查询功能,完成距离、角度、面积的测量。结果利用AutoCAD对骨科影像学资料进行数据测量,具有简便、迅速和精确的特点。结论AutoCAD软件能够辅助完成对骨科影像学资料角度、距离、面积等的定量化分析,在短时间内提供出可供分析用的量化数据。  相似文献   
123.
腰骶移行椎患者腰骶神经根支配区域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骶移行椎(LSTV)患者腰骶神经根支配区域的变化规律。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经脊柱全长片证实为LSTV,CT和/或MRI明确存在间盘突出的腰腿痛患者。查体明确其受压腰骶神经根支配区域的变化规律。不含C-I型腰椎骶化(SZ)和C-ⅢB型骶椎腰化(LZ)。结果 12例SZ和12例LZ纳入研究。12例SZ中,5例C-ⅢB、3例非矩形化型及1例ⅢA型的受压神经呈非LSTV者同节段和/或下一节段神经受压表现,3例C-IIB受压神经呈非LSTV者同神经受压表现。12例LZ中,10例完全型受压神经呈非LSTV者同节段和/或上一节段神经根受压表现,1例完全型S1~2神经受压呈非LSTV者L4~S2神经受压表现,1例C-IV型受压神经呈现正常个体同神经受压。结论 SZ时,腰神经根呈现正常个体同和/或低一节段神经根功能;LZ时,腰骶神经根易表现出正常个体同和/或高一节段神经根功能。  相似文献   
124.
枢椎各结构的解剖学部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明确枢椎各结构的解剖部位。方法:对57例干燥成人标本进行观察与测量,对8例新鲜枢椎标本进行CT薄层扫描,寻找残存的C1-2椎体间连接痕迹。以此为依据,明确枢椎各结构的具体部位。对20例志愿者的枢椎CT三维重建以及MRI图像进行分析,验证前述结论。结果:枢椎前结构的前下方为一三角形的突起部分,皮质较厚,同典型颈椎的椎体相似;两侧的三角形突起与上关节突之间为皮质凹陷区域;CT扫描见枢椎上终板残留位于三角形突起的上厅1.2~1.8mm处,呈圆饼形跨越约1.8~2.4mm同齿突的下终板残留结合在一起。位于椎弓侧方的上下关节突间部分以横突孔后结节为界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者内倾角、上倾角大,后者小。前者外壁菲薄,多数有滋养血管孔存在,而后者内外侧皮质厚度较一致。结论:枢椎的椎体为位于前结构下方的三角形突起部分,椎弓根位于上关节突与椎体之间,椎弓侧方为上下关节突之间的连接部分,被横突孔后结节分为横突孔内界及峡部两个部分,后者为典型Hangman骨折的部位。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比较Hangman骨折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侧方椎弓螺钉固定时椎板的骨折暴力和螺钉的拔出力。方法8例包含枢椎的新鲜颈椎标本利用计算机重建技术模拟寻找出进针点和进针方向后,造成Ⅰ型Hangman骨折模型,分为单侧单纯侧方椎弓螺钉固定组(A组,2例4侧)、双侧单纯侧方椎弓螺钉固定组(B组,4例8侧)和单侧加垫圈侧方椎弓螺钉固定组(C组,2例4侧),钻入3.5mmAO皮质骨螺钉后进行螺钉拔出试验。结果A、B两组在螺钉拔出前均发生钉孔周围椎板骨质的凹陷或骨折,椎板骨折暴力分别为(11.58±3.18)kg(8.5~16.0kg)和(25.75±2.4)kg(22.5~28.3kg),螺钉拔出力分别为(29.65±3.89)kg(25.0~33.6kg)和(30.90±3.99)kg(26.8~38.0kg)。C组未见钉孔周围椎板骨折发生,螺钉拔出力为(33.83±4.20)kg(28.0~37.0kg)。结论在用侧方椎弓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时,AO皮质骨螺钉钉尾添加垫圈可使钉孔处椎板抗骨折暴力明显增强,大于螺钉的拔出力。单侧垫圈螺钉固定组的固定效果略优于双侧单纯皮质骨螺钉固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6.
计算机模拟辅助定位器进行枢椎侧方椎弓螺钉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枢椎侧方椎弓螺钉定位器与枢椎的三点对应关系,抛开对参照系的依赖。方法 以枢椎标本的薄层扫描图像为基础,利用Unigraphics软件的建模功能建立枢椎模拟实体,同时建立不同长度和粗细的模拟螺钉和可调式侧方椎弓定位器的各个组件,利用Unigraphics的装配功能将定位器组装起来。利用配对和定位方法寻找出侧方椎弓螺钉的安全钉道,并由此确定定位器和椎板对应点的距离关系及定位器后方角度指示器和内侧角度指示器组件的位置。结果 利用计算机模拟可以确定侧方椎弓螺钉的长度、粗细和钉道方向,同时可以使定位器与枢椎椎板特征点的位置一一对应起来,不再受参照系的影响。结论 利用计算机辅助确定定位器与枢椎标本的位置对应关系,可以使定位器的定位功能完全发挥出来,理论上可以不再需要术中透视进行位置校准。  相似文献   
127.
患者,男,12岁,左前臂摔伤后1h来诊。查体:左前臂远端掌屈、桡偏畸形,手部感觉、运动正常。X线片示:左前臂B型盖氏骨折合并尺骨青枝骨折。臂丛麻醉下行手法复位,桡骨侧方移位纠正不满意。切开复位见骨折处软组织嵌压,复位后对位不稳定;行3孔普通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8.
腰椎间盘突出自发性吸收偶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自发性吸收并其它节段椎间盘突出进展加重。患者女性,1942年出生,2013-12-19因右侧腰腿痛MR证实为L_(3-4)椎间盘右极外侧型突出,同时有无症状性L_(4-5)椎间盘膨出及L_5-S_1椎间盘中央型突出。经保守治疗症状消失。2014年6月MR复查L_(3-4)突出椎间盘缩小。2016年6月患者新发左侧腰腿痛,CT及MR检查发现L_(3-4)突出间盘消失,出现症状性L_(4-5)椎间盘突出并左侧黄韧带肥厚及无症状性L_5-S_1椎间盘右椎间孔型突出。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再次缓解。提示同一患者可在某一节段突出椎间盘自发吸收同时或先后出现其它节段间盘突出或突出增大。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9.
背景:Silver—PACS系统的功能尚不完善,其图像浏览软件ImageViewer可对序列原始横断面CT图像实施多平面重建,但对重建图像不具有定量电子测量功能。 目的:探索利用AutoCAD2006对ImageViewer重建的下颈椎多平面重建CT图像行定量测量,以弥补现有ImageViewer版本的功能不足。设计、时间及地点:定量测量试验,2007-06/08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放射科完成原始图像扫描,后续定量测量在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8具自愿捐献新鲜下颈椎标本,GE公司的Lightspeed 16排螺旋CT。 方法:螺旋CT对俯卧位颈椎标本行5mm层厚连续容积扫描,标本纵轴需同CT扫描轴相平行,在AW工作站以0.625mm层厚、0.625mm间隔内插法获得原始连续横断面图像。以Dicom格式存储后在ImageViewer界面打开,重建出满意的多平面重建CT图像;利用电脑的Prtsc功能,在Adobe Photoshop软件中将重建好的带刻度标示的MPR图像转化为*.JPG格式保存;以光栅图像格式在AutoCAD软件中打开,完成定量电子测量。 主要观察指标:重建颈椎弓根内、外、下、下壁及上、下关节突前壁皮质厚度。 结果:在ImageViewer界面成功重建了下颈椎多平面重建CT图像,利用AutoCAD对重建图像成功进行颈椎弓根四壁皮质厚度及上下关节突前壁厚度的电子定量测量,发现颈椎弓根外壁皮质明显薄于其他各壁(P〈0.05)。 结论:以序列原始横断面CT图像为基础,ImageViewer界面可重建出满意的多平面重建CT图像,在AutoCAD中可对重建图像精确定量测量,弥补了ImageViewer软件现有版本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0.
脊柱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体感诱发监护脊柱手术的监测技术。方法:采用皮层体感秀发电位(CSEP)监测90例手术,记录每个重要手术步骤前、中、后CSEP,观察基分析原因。结果;麻醉深度与麻药咱类对CSEP有影响,其中以异氟醚为明显。脊柱手术中的操作均可引起CSEP改变。1例CSEP波形离散持续5min的患者术后出现可逆性脊髓损伤。结论:CSEP有简便、灵敏和及时监护等特点,波幅下降50%,潜做期延长10%是术中监护的预警值,对同时出现波形了散2min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