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篇 |
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32篇 |
基础医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31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50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药学 | 2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IL-2、IL-6在HBV母婴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IL2、IL6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测53例HBsAg阳性孕妇和13例正常妊娠孕妇及其新生儿的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和IL2、IL6。结果与正常妊娠孕妇比较,孕28~29周时HBsAg阳性孕妇其血IL2水平明显降低,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使用HBIG行产前阻断治疗后,HBsAg阳性孕妇的IL2水平上升、IL6水平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HBsAg阳性孕妇未使用药物治疗组和正常妊娠组的IL2、IL6水平,孕28~29周和分娩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HBsAg阳性孕妇使用HBIG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6.25%和28.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BsAg阳性孕妇的IL2、IL6水平失衡。产前应用HBIG可改善HBsAg阳性孕妇的IL2、IL6失衡状态,使其向Th1方向发展,这可能是HBIG阻断HBV宫内感染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孕妇行子宫切除术的指征。方法:选择62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0%或〉30%、总胆红素〈342μmol/L或≥342μmol/L、是否酶-胆分离、白细胞计数分组,分别对各组中行子宫切除术及未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分析妊娠合并重型肝炎行子宫切除术的指征。结果:当PTA≤30%或白细胞计数≥20×109/L时行子宫切除术者与未行子宫切除术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分组间是否行子宫切除术其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当PTA≤30%和(或)白细胞计数≥20×109/L时,应考虑行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潜伏期与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后改行剖宫产的手术指征的差异。方法:选择足月初产妇108例,根据分娩镇痛实施时宫口开张情况分为潜伏期组(宫口〈3cm)65例和活跃期组(宫口〉13cm)43例。取同期152例未实施分娩镇痛、因试产失败改行剖宫产的产妇为对照组。记录3组产妇的剖宫产指征、术中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结果:潜伏期组剖宫产指征的前3位依次为活跃期停滞、胎方位异常、胎儿窘迫;活跃期组则依次为胎儿窘迫、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潜伏期组和活跃期产妇因胎方位异常、胎儿窘迫而改行剖宫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潜伏期产妇因活跃期停滞而行剖宫产的比例明显高于活跃期组及对照组(P均〈0.05)。在不同时期实施分娩镇痛后改行剖宫产产妇术中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期实施分娩镇痛后改行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均为胎方位异常、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在潜伏期无法耐受产痛的产妇可尽早实施分娩镇痛,但要重视产程中发生宫缩抑制等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欣普贝生应用于足月胎膜早破的引产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70例有引产指征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完全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5例使用欣普贝生引产,对照组35例以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的引产效果以及分娩结局. 结果 研究组12 h内促宫颈成熟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48.39%;研究组用药至临产时间(6.27±6.13)h,短于对照组(9.65±6.79)h,用药至分娩时间(12.15±7.51)h,也短于对照组(19.34±9.22)h;研究组剖宫产率22.86%,低于对照组45.71%(均P<0.05);研究组总产程(6.10±2.60)h,短于对照组(10.97±3.37)h(P<0.05);两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欣普贝生可安全地用于足月胎膜早破的引产,效果优于缩宫素.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收治的17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肾功能、凝血等指标,以及血浆置换出现的副作用。 结果(1)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检查指标的比较:白细胞(20.2±9.1)×109/L与(15.2±5.9)×109/L、天冬氨酸转氨酶(304.3±312.6)U/L与(81.4±99.5)U/L、丙氨酸转氨酶(332.5±348.3)U/L与(116.7±198.9)U/L、总胆红素(130.5±113.6)μmol/L与(84.3±35.5)μmol/L、凝血酶原时间(22.5±6.3)s与(19.6±6.7)s、尿素(9.6±7.8) mmol/L与(7.6±4.2)mmol/L、尿酸(515.3±167.0)μmol/L与(380.0±219.4)μmol/L,均得到明显改善(P值均<0.05);(2)血浆置换副作用小,未出现因不良反应而终止血浆置换治疗的病例。 结论血浆置换用于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在及时终止妊娠后使用血浆置换可有效遏制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29.
目的:了解孕妇梅毒感染治疗情况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并对血清学检查异常的孕妇治疗情况及新生儿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梅毒血清学检查异常孕妇共16例,占同期孕产妇0.66%,其中接受苄星青霉素治疗的10例,占62.5%。14例新生儿接受TRUST检查,占应检查数的87.5%,其中TRUST阳性5例(35.7%),但滴度均未高过母亲滴度。结论:孕妇梅毒感染有增加的趋势,但正规治疗率低,应在产前门诊加强梅毒的筛查及治疗,同时加强对梅毒孕妇所产新生儿的梅毒筛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安定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孕6-10周、年龄18-36岁、自愿人流而无禁忌证和并发症的健康妇女998例,人流前1h均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然后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499例,镇痛组人工流术前行1%利多卡因5ml宫颈旁神经阻滞,同时预静推安定10mg。对照组不予镇痛直接手术。 观察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反应和术中出血等情况。结果:镇痛组和对照组相比,镇痛效果显著(P<0.01),宫颈明显松驰(P<0.01),人流综合征反应明显减少(P<0.01),在术中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推安定联合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用于人工流产术,是一安全简便、效果确切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