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临床资料:2008年l- 12月,笔者对20例20指断指合并掌侧皮肤及动脉长段缺损的患者行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并断指再植手术.其中男性17例(17指),女性3例(3指),年龄19~36岁.致伤原因:机器压伤、爆炸伤,皮肤缺损面积1.0 cm ×2.0 cm至2.0 cm ×2.5 cm.手术方法:根据创面大小、形状,选择相邻手指的邻侧以指固有动脉为轴心线设计皮瓣.首先作皮瓣背侧缘及蒂部锯齿样切口,在伸肌腱背侧锐性分离,掀起皮瓣达侧方血管神经束.切开掌侧皮瓣缘,锐性分离达血管神经束,分离血管神经,仅保留指动脉与皮瓣相连.根据患指指动脉缺损长度,向远端解剖游离皮瓣内指动脉,保留适当长度后结扎并切断备用.患指侧方亦作锯齿形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形成l cm宽的隧道以容纳皮瓣血管蒂.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至患指后覆盖创面,显微镜下依次吻合指背静脉、皮瓣内指动脉与患指远端指动脉、双侧指神经.  相似文献   
22.
微型组织瓣移植修复拇手指部分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拇手指小块范围软组织缺损最佳治疗技术。方法应用多种类型的吻合指一趾动静脉的足趾微型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不同形式的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26例4种类型的微型组织瓣修复拇手指局部缺损,皮瓣成活率100%,达到解剖修复。结论足趾微型组织瓣是修复拇手指缺损较好方法之一,具有较多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我院于2001年6月收治1名左足内踝皮肤缺损的患,人院后7天行胸脐皮瓣修复术。术后发生破伤风并发肺部感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静脉动脉化皮瓣具有不需要牺牲供区动脉干、供区丰富等优点,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自1979年首次报道大鼠下腹部静脉动脉化皮瓣实验研究成功以来,国内外学者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方面都有所进展。但由于皮瓣移植后的早期血运属非生理性,其循环机制尚不够明确,临床应用成功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对比研究插管全麻与臂丛阻滞联合非插管全麻 ,对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与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2 8例 2~ 6岁择期手术患儿 ,随机分为插管全麻组 (G组 ,n =14 )和臂丛阻滞联合非插管全麻组 (BG组 ,n =14 )。G组麻醉诱导依次静注γ -羟基丁酸钠 30~ 6 0mg/kg ,地西泮 0 .1~ 0 .2mg/kg ,1%利多卡因喷喉后 ,经口腔明视插管 ,用T型管法辅助呼吸 ;BG组用 0 .2 5 %布比卡因 1~ 2mg/kg ,施行腋路臂丛阻滞。两组均用0 .1氯胺酮和 0 .0 0 1%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 ,术中持续给氧。结果 :全麻静脉用药总量BG组非常显著少于G组 (P <0 .0 1) ,清醒时间BG组显著短于G组 (P <0 .0 5 ) ,血液动力学指标术毕后BG组非常显著高于G组 (P<0 .0 1) ,SPO2 术毕后BG组非常显著高于G组 (P <0 .0 1) ,术中吸痰次数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BG组非常显著少于G组 (P <0 .0 1) ,术毕后及回病房后喉、支气管痉挛发生率G组分别为 4 2 .7%和 2 1.4 % ,BG组为零。结论 :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 ,但术中麻醉管理臂丛阻滞联合非气管内插管全麻法优于单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索微型组织瓣的概念、种类及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技巧. 方法 应用4种微型岛状转移皮瓣和10种微型游离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拇手指局部小范围皮肤软组织缺损或复合组织缺损,共计537例756指.对各种微型组织瓣的手术方法、手术要点、适应证的选择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及比较.对其中56例经6个月~3年的随访,并对治疗结果加以分析比较. 结果 岛状转移皮瓣639指,完全成活621指,占97.2%.部分成活11指,占1.7%.失败7指,占1%.游离组织瓣移植117指全部成活,无失败病例.修复的拇手指外形美观,平整而无臃肿,感觉灵敏,两点分辨觉6~8 mm,并恢复了良好的功能,患者满意. 结论 微型组织瓣是修复拇手指局部缺损的较好方法,值得在手外科的临床中推广应用,对提高手部创伤的修复质量和治疗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经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研究决定,定于2002年5月11~14日在宁波召开全国手部疾病(肿瘤、结核、脑瘫、掌腱膜挛缩、类风湿、骨性关节炎及感染等)专题研讨会,同期举办第十一期全国手外科新业务新技术学习班,由我国著名手外科专家王澎寰、顾玉东院士等授课。即日起向国内外征文并开始报名。截稿日期2002年1月30日。稿件请寄青岛市海军401医院手外科侯书健医师,学习班报名止2002年4月底,邮编266071,联系电话0532-5823901(传真)军线0446-31062、31549。会议及学习班具体事项…  相似文献   
28.
随着社会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各种机械操作、交通事故等导致的上肢创伤较为常见.严重创伤除了局部组织损伤较重,全身反应也较明显.创伤性应激反应对整个机体的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凝血等系统均产生不良的影响.臂丛阻滞是上肢创伤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优点是操作简单快捷,缺点是患者意识清醒,对手术恐惧、高度紧张,对伤情担忧等,这些均会加重应激反应,并抑制免疫功能,增加术后感染率,影响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总结采用桡动脉鼻烟窝皮支皮瓣修复虎口挛缩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桡动脉鼻烟窝皮支皮瓣修复虎口挛缩18例.本组病例虎口角平均20°,平均宽度19 mm.根据皮肤缺损情况在前臂桡侧设计皮瓣:以鼻烟窝中点为旋转点、前臂中立位时桡骨的走形线为轴线.结果 17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部分坏死.全部病例均得以随访,随访时间5~26个月,平均12个月.虎口宽度增加45 mm,虎口角平均增加50°.结论 桡动脉鼻烟窝皮支皮瓣是一种简单、可靠的修复虎口挛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足踝部不同原因所致的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设计切取以腓动脉终末穿支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以外踝尖上1~3cm处为皮瓣反折点,根据创面的大小设计皮瓣切取范围,切取皮瓣旋转覆盖创面。结果本组共38例,小腿远端25例,足跟部8例,足踝部5例,皮瓣最大面积20cm×10cm,最小3cm×2cm。除1例皮瓣因供区皮肤有挫伤而致皮瓣边沿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经1~5年的随访,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伤性骨外露并软组织缺损,伴有死腔者,可一并切取携带腓肠肌肉的皮瓣,有良好的充填死腔作用,皮瓣血供可靠,切取转移方便,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