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重组乙型肝炎病毒变异s基因的表达及其抗原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变异所致乙肝表面抗原(HBsAg)免疫学性状的改变。方法 利用Dra Ⅲ和XhoI双酶切含有突变位点的HBV DNA 1.2拷贝的质粒P.38Ⅱ,获得904bp带有突变点的HBV-S基因片段。将其置换含有HBV DNA(adr亚型)S和S2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S2.S的相应片估,从而构建s基因nt587G→A突变的真核表达载体CMV-S2.S 145R;并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 G2,以获得分泌变异型HBsAg的细胞系。利用EIA及细胞免疫染色法,探讨变异抗原与抗-HBs结合力的变化。结果 构建了HBsAg的第145位甘氨酸-精氨酸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后第3天,培养上清中用EIA检测用HBsAg呈阳性,A值随时间延长而上升,但变异型的A值明显低于野生型。变异型和野生型HBsAg细胞免疫化学检测均有部分细胞呈阳性,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HBsAg第145位甘氨酸-精氨酸的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够与抗-HBs结合,但与野生型相比结合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2.
本文通过对50例中、晚期胃癌手术切除标本,测量癌组织在胃壁内浸润的距离,来探讨癌浸润距离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本文证实了不同的病理组织类型,其浸润距离不同;提出把管状腺癌分为大腺管型和小腺管型两个亚型;在各种病理组织类型中,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和大腺管型管状腺癌浸润的距离较远,乳头状腺癌和小腺管型管状腺癌浸润距离较近。另外,大体类型中浸润型胃癌和胃窦部胃癌浸润距离有较远的趋势。上述的结果,对外科治疗胃癌所取切除范围可能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3.
早期胃癌152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关于早期胃癌的研究日本报道最多,中国、美国等其他国家都有报道,他们多注重定义,临床病理特征,发病率,术后复发和5年生存率。早期胃癌得到及时手术机遇远远低于中晚期胃癌,各国、各医院、各时期统计不同,但手术机遇提高很慢。术后10a~15a生存率报道很少。术后15a~25a及以上目前国内外未见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早期胃癌术后~30a的生存情况,以及影响它的有关因素。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收集长海医院1974/1997早期胃癌193例。其中  相似文献   
34.
肝细胞癌中乙型肝炎病毒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变异是生物适应生存环境和进化的重要手段。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改变了其致病性及对组织的亲嗜性,导致持续感染,逃避疫苗诱导或自然产生免疫,产生抗药性等,给乙肝治疗带来了新的问题,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肝细胞癌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可能在该病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乙型肝炎病毒(ayw型)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建立遗传上稳定的、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的转基因小鼠品系。方法:通过对受精卵显微注射进行基因转移的途径制备转基因小鼠,以PCR-Southern杂产、ELISA、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分析所导入DNA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功能情况。结果:得到21只建立者小鼠,在它们的血清中检测到了HBsAG和HBeAg的存在,还在肝细胞中观察到了HBV样病毒颗粒。结论:HBV基因组DN  相似文献   
36.
毛囊蠕形螨感染的皮肤病理学研究(附39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毛囊蠕形螨感染与皮肤病及皮肤肿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近2年来的皮肤活检病理资料和乳腺癌根治手术标本的乳头,统计分析毛囊蠕形螨感染的好发部位、年龄以及与各种皮肤病、肿瘤的关系。结果:毛囊蠕形满各部位感染率依次为乳头(48.89%,66/135)>头面部(29.21%,52/178)>外阴(17.14%,6/35)>其他部位(4.42%,8/181);各年龄段感染率:20-29岁为6.76%(5/74),30-39岁为9.21%(7/76),40-49岁为16.47%(14/85),50-59岁为23.33%(14/60),60-70岁26.26%(26/99);各皮肤病的感染率:上皮性肿瘤的感染率最高56.41%>(22/39),其后依次是瘤样病变18.58%(34/183)、软组织肿瘤9.86%(7/71)、非赘生性病变2.97%(3/101)。而上皮性肿瘤中又以基底细胞瘤和外毛根鞘瘤的头面部皮肤是毛囊蠕形螨最易感染的部位;(2)毛囊蠕形螨感染与年龄有关,随年龄的增长感染机会增加;(3)上皮性肿瘤病变中毛囊蠕形螨的感染率最高,尤以基底细胞癌和外毛根鞘瘤感染最多。  相似文献   
37.
CD95配体 ( CD95 L )是目前已被确定的 3个细胞死亡相关分子之一 ,为 TNF相关的 型细胞跨膜蛋白 ,通过与 Fas结合启动 Fas阳性细胞凋亡 ,在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众多实验研究已证实肿瘤组织 CD95 L阳性表达率较高 ,且能帮助肿瘤逃避机体的免疫作用。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肠癌患者的 CD95 L表达 ,探讨 CD95 L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 ,旨在从临床角度揭示 CD95 L 的表达在大肠癌细胞免疫逃避中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3年 1月至 12月收住我科的 10 8例大肠癌手术患者中经随访…  相似文献   
38.
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9.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培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建立可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HBx基因(adr亚型)转基因小鼠模型,以研究x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CMV启动子和HBx基因(adr亚型)开放阅读框(ORF)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该载体经Sal I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后,琼脂糖电泳回收目的的片段,用原核显微注射法将其注射入雄原核,制备转基因小鼠。复合PCR法在基因组水平筛选HBx基因转基因小鼠founder;免疫组织化学法在蛋白水平检测X蛋白在这些小鼠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HB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经原核显微注射法将目的片段注射入受精卵雄原核后,出生并存活了11只新生鼠,经PCR检测后获得5只founder转基因小鼠,命名为C57-TgN(HBx)SMMU。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5只PCR阳性小鼠的肝细胞质中均有X蛋白的表达。将这5只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同系异性小鼠交配,进行传代培育,复合PCR法筛选阳性转基因小鼠,目前已传至F4代。结论:本研究成功地产生了稳定遗传HBx基因并表达X蛋白的转基因小鼠C57-TgN(HBx)SMMU,它将有利于体内研究HBx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单克隆抗体诱发乙肝转基因小鼠肝组织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诱导整合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无病理学反应的转基因小鼠产生病理学改变,建立研究急性肝炎发生机制及治疗药物筛选的转基因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方法将3种HBV单克隆抗体HBsAb、HBeAb、HBcAb分别或混合导入整合有HBV全基因组的转基因小鼠体内,使之与体内的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学反应,随后进行血清学及常规病理学的研究。结果:3种单克隆抗体单独或混合处理均引起HBV转基因小鼠肝细胞的病理学损伤,以HBsAb及HBsAb HBcAb混合处理组损伤较为严重;但小鼠血清转氨酶基本表现正常。结论:体液免疫反应可以诱导HBV转基因小鼠组织细胞发生损伤,并产生与急性肝炎相似症状的病理学改变,HBsAb及HBsAb HBcAb处理的HBV转基因小鼠可以作为研究急性肝炎发生机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