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齐多夫定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胸腺嘧啶脱氧核苷为原料,6位羟基经保护后,通过Mitsunobu反应以NaN_3取代同时发生构型转换接上叠氮基,然后脱去保护基制得齐多夫定,收率61%。  相似文献   
102.
本实验选用磺化铝酞菁(AlSPC,自制)和癌光啉(PsD-007),对荷S_(180)肉瘤昆明小鼠进行了如下工作:①AlSPC在荷瘤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分布;②AlSPC光动力学疗法(AlSPC-PDT)和PsD-007光动力学疗法(PsD-007-PDT)治疗S_(180)肉瘤所致的病理学改变(大体、光镜、透射电镜);③AlSPC-PDT和PsD-007-PDT对S_(180)肉瘤的杀伤深度;④AlSPC-PDT和PsD-007-PDT对肿瘤生长曲线和动物生存期的影响;⑤AlSPC-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从毫秒级功能变化水平实时观察骨骼肌在潜伏期内的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双向红外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与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对电刺激后的蟾蜍腓肠肌组织作快速冷冻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对该肌在电刺激后0.8,5.6,8.4ms及静息期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骨骼肌组织处于静息期时,其肌膜与肌纤维的间隙较宽,受电刺激后0.8ms开始至8.4ms,肌膜与肌细胞间的间隙大大变窄。并发现骨骼肌组织在电刺激后0.8,5.6及8.4ms时肌浆网前端的膜产生两个圆孔,而当骨骼肌处于静息期时肌浆网膜并无此形态结构。结论:当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发生时,肌膜在产生去极化的同时产生位移,并与肌纤维的间距发生改变;骨骼肌收缩时肌浆网膜出现小孔。  相似文献   
105.
肝脏原发性平滑肌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原发性平滑肌肉瘤(primary hepatic leiomyosarcoma,PHLMS)极为罕见,其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沈阳军区总医院及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1994~200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分别为2例和4例。现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6.
本实验对体外培养的SMMC-7721人体肝癌细胞系(7721细胞)进行光动力学杀伤(PDT)的研究。共选用了光敏素Ⅱ(PⅡ)、高磺化铝酞菁(AlSPC)、李东方合成的二磺化销酞菁(AlS_2PCL)和二磺化锌酞菁(ZnS_2PCL)、陈发普合成的一磺化铝酞菁(AlS_1PCC)和二磺化铝酞菁(AlS_2PCC)及二磺化锌酞菁(ZnS_2PCC)。在PDT实验中发现:上述光敏剂均对7721细胞有明显的PDT杀伤作用,光敏剂的剂量、种类和孵育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患者的微卫星不稳定(MSI)和杂合性缺失(LOH)的发生频率,并同时研究染色体微卫星变异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位于染色体3p、9p、14q上的共计12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采用PCR-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EB染色和测序的方法对31例肾细胞癌患者的原发病灶和配对的转移病灶进行MSI和LOH分析.结果:MSI发生频率可达61.3%,LOH频率可达54.8%,其中以D9S168的MSI发生率最高为32.3%,LOH发生率最高的为D3S1289,达21.4%.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MSI的发生频率与肾细胞癌的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但MSI和LOH与肾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理类型以及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除D3S1566外的11个微卫星标记的MSI和LOH可能是一个增加肾癌易感性的危险因素,D9S168、D3S1289是肾细胞癌中敏感的检测位点,在D9S168和D3S1289附近可能存在与肾细胞癌有关的癌基因/抑癌基因,从而影响肾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8.
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γ具有调控脂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抗肝纤维化等生物学功能,并与调控脂肪代谢的相关酶类关系密切。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ACSL1)作为脂肪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肝脏中参与脂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可引起肝脏内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并在肝脏中直接或间接促进肝纤维化进程。回顾了PPARα、γ和ACSL1各自的生物学功能与作用;简述了PPARα、γ对ACSL1的转录调控机制;从肝脏脂代谢和肝星状细胞活化等两个方面分析了PPARα、γ对ACSL1的调控作用,进而影响肝纤维化进程。从而指出在肝脏中PPARα、γ通过调控ACSL1直接或间接参与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9.
CD44v6及nm23-H1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原位检测肝细胞癌(HCC)中CD44v6 mRNA及nm23-H1 mRNA的表达,了解CD44v6 mRNA及nm23-H1 mRNA的表达与HCC侵袭转移的关系,了解HCC中CD44v6 mRNA表达与nm23-H1 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法合成CD44v6 cDNA探针,体外转录法合成nm23-H1 cRNA探针,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CC 33例 CD44v6 mRNA和nm23-H1 mRNA的表达.结果侵袭转移倾向高危组的10例HCC标本中,CD44v6 mRNA和nm23-H1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80.0%(8/10)和40.0%(4/10);侵袭转移倾向低危组的23例HCC标本中,CD44v6 mRNA和nm23-H1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21.7%(5/23)和91.3%(21/23).CD44v6 mRNA的表达与HCC的侵袭转移倾向具有正相关性(P<0.01),nm23-H1 mRNA的表达与HCC的侵袭转移倾向具有负相关性(P<0.01),CD44v6 mRNA及nm23-H1 mRNA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P<0.01).结论检测CD44v6 mRNA及nm23-H1 mRNA的表达可能成为HCC转移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通过综合评价总结出影响壶腹癌预后的因素,为壶腹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995年至今公开发表的关于壶腹癌术后生存分析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并计算每个危险因素的优势比值(OR值)以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累积病例986例。局部浸润(浸润至胰腺、浸润至十二指肠壁、浸润至Oddi括约肌外)、淋巴结转移、输血、肿瘤分化程度对壶腹癌术后5年死亡率影响的合并后P值及OR值分别为P〈0.001,OR=4.74、P=0.01,OR=2.75、P〈0.001,OR=4.25、P〈0.001,OR=4.16、P〈0.001,OR=2.56、P=0.002,OR=2.38。结论肿瘤局部浸润(浸润至胰腺、浸润至十二指肠壁、浸润至Oddi括约肌外)、淋巴结转移、输血、肿瘤分化程度均为壶腹癌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