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大量获得重组MPT64蛋白,分析其生物学、免疫学特性,并初步评估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中获得了MPT64基因,并构建大肠杆菌表达株;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重组蛋白;Western印迹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析重组蛋白免疫原性,并检测血清的抗结核抗体.结果构建了能表达重组MPT64的大肠杆菌工程菌,表达的重组蛋白蛋白为可溶性形式,表达量占细胞总蛋白的30%,分子量约23kD.经离子交换柱纯化后,重组蛋白纯度达90%以上.Western印迹结果证实该重组蛋白能与抗结核分支杆菌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免疫结合反应.ELISA分析表明该纯化的重组抗原能区别抗结核抗体阳性患者血清及正常人血清.结论该实验获得了能高效表达MPT64蛋白抗原的大肠杆菌工程菌.纯化的该重组蛋白具有特异的免疫原性,有一定的诊断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2.
胃及十一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胃溃疡多见于胃幽门处,十二指肠溃疡多发在球部。现代医药虽然认为其病原体为幽门螺杆菌,但其发病机制及复发机制仍未能完全阐明,特别足其易复发性已成为溃疡病治疗中极为棘手的问题。笔者近几年束运用自制绎验方三元胶囊治疗胃及十一二指肠溃疡疗技好,复发率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3.
二维凝胶电泳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胞外蛋白和膜蛋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二维凝胶电泳分离结核分枝杆菌 (M .TB)胞外蛋白和膜蛋白的方法。 方法 :M .TBH37Rv菌株在苏通液体培养基培养 3周后获得胞外蛋白和膜蛋白 ,第一相电泳用 pH 3~ 10线性IPG预制胶条进行等电聚焦 ,第二相电泳用SDS PAGE凝胶再分离蛋白。银染PAGE凝胶、干燥 ,用ImageScanner扫描凝胶 ,ImageMaster 2DElite 3 .10 (图像分析软件 )分析 2D图像。 结果 :胞外蛋白和膜蛋白的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 90 7和 681,两组蛋白的斑点大部分在酸性区域 (pH <7.0 )。在极碱性区域 ( pH >9.0 ) ,胞外蛋白只有 10个蛋白质斑点 (占1.1% ) ,而膜蛋白有 5 2个蛋白质斑点 (占 7.6% ) ;在极酸性区域 ( pH <4 .0 ) ,膜蛋白只有 15个蛋白质斑点 (占2 .2 % ) ,而胞外蛋白有 99个蛋白质斑点 (占 10 9% )。约 5 0 %的胞外蛋白和膜蛋白相对分子质量 <3 0 0 0 0。 结论 :二维凝胶电泳分离M .TB蛋白是研究M .TB蛋白质组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4.
115.
目的 研究中国部分地区耐利福平 (RFP)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情况并评价其耐药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对 45 3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 (其中敏感株 14 8株 ,耐RFP或含耐RFP株 3 0 5株 )rpoB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其中 12株SSCP阴性的耐药株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北京市、上海市、河北省、河南省、辽宁省、吉林省、安徽省 ,结核分支杆菌耐RFP临床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率分别为 90 % ,92 % ,90 % ,90 % ,92 % ,94% ,93 %。经统计学处理不同地区间差异无显著性 ( χ2 =0 3 1,P >0 0 5 )。同时敏感株均无突变 ,特异性为 10 0 %。 12株SSCP阴性耐药株中经测序 4株在 5 3 1位密码子TCG→TTG ,1株 5 2 6位密码子CAC→TAC ,1株发生在 5 16位密码子GAC→GTC ,6株未改变。结论 中国不同地区耐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率大致相同 ,rpoB基因突变是耐RFP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 ,PCR -SSCP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FP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微球捕获技术检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分析其在巴利昔单抗应用前后、肾移植手术前后以及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时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72例肾移植受者根据术后移植物功能状况分为2组:肾功能稳定组53例,急性排斥反应组19例.根据巴利昔单抗使用与否分为2组:巴利昔单抗使用组32例,巴利昔单抗未使用组40例.采集72例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和30名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微球捕获技术分析IFN-γ、TNF-α、IL-10、IL-5、IL-4、IL-2共6种细胞因子含量.对肾移植供者与受者组、肾移植受者术后功能稳定组与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4周巴利昔单抗使用组与未使用组、巴利昔单抗使用前后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肾移植受者组外周血TNF-α、IL-10、IL-5、IL-4、IL-2分别为(1.65±0.10)、(2.55±0.19)、(1.88±0.14)、(1.85±0.12)、(2.12±0.09)ng/L,低于健康供者组的(3.04±0.17)、(3.33±0.26)、(4.03±0.25)、(2.73±0.16)、(4.03±0.2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90、2.375、7.851、3.955、7.153,P值分别为<0.01、<0.05、<0.01、<0.01、<0.01);术前肾移植受者组IFN-γ含量为(2.50 ±0.18)ng/L,健康供者组为(3.00±0.24)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5,P>0.05).肾功能稳定组IFN-γ、IL-10分别为(2.71±0.11)、(3.91±0.52)ng/L,低于急性排斥反应组的(3.30±0.36)、(12.01±5.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61、11.465,P值分别为<0.01、<0.05).使用巴利昔单抗的肾移植受者,在巴利昔单抗使用后IFN-γ、TNF-α和IL-10分别为(2.78±0.17)、(1.58±0.07)、(2.77±0.24)ng/L,与使用前的(2.90±0.21)、(1.67±0.12)、(2.45±0.16)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05、6.011、4.126,P值分别为<0.01、<0.01、<0.05).术后4周巴利昔单抗使用组IFN-γ、IL-10、IL-4分别为(2.90±0.31)、(9.08±0.16)、(2.73±0.11)ng/L,与未使用组的(3.28±0.11)、(4.17±0.21)、(2.11±0.20)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68、4.263、3.762,P值分别为<0.01、<0.01、<0.05).结论 流式细胞微球捕获技术使用微量标本可同时检测6种细胞因子.联合检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的细胞因子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有意义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7.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抗原K6作为刺激源的IFN-γ ELISPOT检测方法,并初步评价该方法用于结核病辅助诊断价值.方法:结核病患者和非结核性肺部相关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别加入预包被ELISPOT板对应孔,分别加入抗原K6、T-SPOT.TB试剂盒抗原A和B,每个PBMC样品设阴性对照孔和阳性质控孔.37℃、5% CO2培养20 ~ 24小时,弃细胞,依次加入酶标检测抗体、底物显色获得斑点.ELISPOT读板仪进行斑点计数和分析.结果:K6和T-SPOT.TB试剂盒检测敏感度分别为80.0%和85.9%、特异度分别为83.9%和73.2%,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6作为刺激原的IFN-γ ELISPOT诊断结核病阳性预示值为88.3%,阴性预示值为73.4%.结核病组,抗原B刺激PBMC分泌IFN-γ的细胞斑点数(SFC)平均值分别高于抗原A和K6(P=0.011和P=0.004),抗原A和K6刺激PBMC分泌IFN-γ的SFC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结核性肺部相关疾病组,抗原A、抗原B和K6刺激PBMC分泌IFN-γ的SFC平均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6可作为结核病IFN-γELISPOT诊断候选抗原之一.  相似文献   
118.
胆囊切除术持续时间较长,术后患者运动少,易引起肠排气时间变长等,极易导致术后肠胀气,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还会影响手术切口愈合。为了减少胆囊切除术术后肠胀气的发生风险,笔者对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本院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和经络拍打以促进肠功能的恢复,收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治疗的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入院后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运用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分别评价入院时、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评价出院时患者上、下肢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生活治疗均有所改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评价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蛋白38KDa皮试注射液(rTPA38)用于军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筛查的价值.方法 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为对照,采用同体双臂Mantoux法(皮内注射)为1 150人同时做PPD和rTPA38皮试;皮试后24 h,48 h双盲测量皮试反应(包括红晕或硬结).PPD和rTPA38皮试阴性者接种卡介苗,3个月后同前进行皮试试验.结果 局部皮肤红晕(或硬结)横、纵平均直径≥5 mm为阳性.24.6%受试者rTPA38皮试反应阳性,阳性反应直径集中于5 mm~10 mm;53.0%受试者PPD皮试反应阳性,阳性反应直径集中于5 mm~15 mm.rTPA38皮试反应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同一年龄段,rTPA38皮试反应阳性率明显低于PPD( P<0.01).有卡痕与无卡痕受试者rTPA38皮试反应阳性率比较、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x2=27.06,P<0.01).PPD皮试阳转率与rT-PA38皮试阳转率分别为62.0%和27.2%,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x2=52.90,P<0.01).结论 rTPA38可作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筛查的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