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55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298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11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71.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原因以及治疗手段。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0年收治的胆道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胆囊切除术加T形管引流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治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道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以及T形管引流术的基础上根据情况采用腹腔镜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2.
何斌  周敏华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6):1529-1530
目的探讨中药封脐疗法对慢性荨麻疹(CU)临床近期、远期疗效,以及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原研),治疗组加用中药封脐,观察疗效和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EOS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D4+升高、CD8+下降,CD4+/CD8+比值升高,IgE、ECP计数下降。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封脐疗法可增强慢性荨麻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探讨Ad bFGF、Ad SOX9、Ad CTGF和AdTIMP1基因对体内退变髓核细胞的影响或作用.方法:选择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0只,使用纤维穿刺法进行动物模型手术,注入重组腺病毒转染bFGF、SOX-9、CTGF及TIMP-1,术后行X片、RT-PCR检测以及Ⅱ型胶原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X片检测中椎间盘处理方式对椎间盘高度的改变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节段之间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之间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和生理盐水组之间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注射重组腺病毒转染bFGF、SOX-9、CTGF和TIMP-1载体后,bFGF、SOX-9、CTGF及TIMP-1和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均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中bFGF和Ⅱ型胶原mRNA水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在重组腺病毒转染bF-GF、SOX-9、CTGF以及TIMP-1中的Ⅱ型胶原的表达检测中,3组的均数方差齐性,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将3组数据行两两比较,转染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均数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SOX9、CTGF和TIMP-1基因可以在退变髓核细胞或组织中持续大量表达,这些基因可能均参与到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中.  相似文献   
174.
椎动脉沟是寰椎椎弓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报道将其形态分为深沟形、浅沟形、全环形、半环形、无沟形等,其中浅沟形和深沟形最为常见[1-2].常见的椎动脉沟后外上方有一骨棘,通过标本观察发现该骨棘位置相对恒定,故将其称之为寰椎椎动脉沟后结节.本研究通过对干骨标本的观测,分析寰椎椎动脉沟后结节与寰椎椎弓根中点的对应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175.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呈全方位、多样化的趋势,出现了医患需求不相适应的局面,医患矛盾不断加剧和升级,医疗纠纷日益增加。本文对某三甲医院1例典型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分析医患纠纷产生原因及现状,并对现今社会的重大医患纠纷的处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6.
我院从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2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但也出现了髋关节内翻畸形、螺钉穿出股骨头、股骨头坏死、术中骨质劈裂等并发症。现对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7.
[摘要]目的:观察单穴针刺三阴交治疗痔疮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针刺组予单穴针刺三阴交治疗,对照组予新斯的明臀部肌肉注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为90.24%,对照组为68.2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穴针刺三阴穴治疗痔疮术后尿潴留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8.
背景:螺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髓内钉、三叶草钢板等置入内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欠佳,常出现螺钉固定不牢或松动等现象,影响肱骨头血运与肩关节外展功能。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结合Osteoset人工骨植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结合Osteoset人工骨植入治疗22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例。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均骨性愈合,根据Neer疗效评分标准,优13例,良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1%;治疗后X射线显示所有肱骨近端骨折及肩关节脱位均获得了满意复位。说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结合Osteoset人工骨植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9.
背景:目前生物降解水凝胶已被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及生物活性大分子的装载,但为了保护生物活性大分子的活性,需要得到凝胶化条件更温和,凝胶化时间更短的凝胶体系。 目的:制备对映异构聚乳酸∕聚乙二醇的空间异构复合水凝胶,使其具有更短的凝胶化时间,实现对模拟药物溶菌酶的装载和控释。 方法:以聚乙二醇为引发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丙交酯与聚乙二醇发生开环聚合反应,得到聚乳酸/聚乙二醇的三嵌段共聚物(PLLA-PEG-PLLA 和 PDLA-PEG-PDLA)。用1H NMR,FT-IR 和 XRD表征三嵌段共聚物。10% PLLA20-PEG227-PLLA20的水溶液和10%PDLA21-PEG227-PDLA21的水溶液在室温下混合,12 h后形成凝胶。通过XRD考察凝胶化机制,以溶菌酶为模拟药物,考察凝胶的释药特性,通过扫描电镜考察凝胶的形貌,采用MTT法考察凝胶的细胞毒性。 结果与结论:成功得到聚乳酸/聚乙二醇的三嵌段共聚物,在嵌段共聚物中,聚乳酸嵌段和聚乙二醇嵌段都能结晶,但以聚乙二醇嵌段的结晶为主。通过XRD证明凝胶中存在空间异构复合作用,溶菌酶在凝胶中通过凝胶的溶蚀和降解行为,在7 d之内释放完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冻干的水凝胶呈三维贯穿的多孔结构,空隙尺寸在50~100 μm 之间。鼠成纤维细胞与浓度为100%的凝胶浸提液共培养72 h之后,细胞的存活率为99.3%。  相似文献   
180.
目的 分析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progressiv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PIH)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比较颅脑创伤患者连续头颅CT扫描的表现,确定是否发生PIH.分析PIH与非PIH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入院时GCS、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首次CT检查表现、伤后早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的含量等方面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I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498例患者,其中139例(27.9%)发生PIH.116例(83.5%)PIH在伤后2 h内行CT扫描.PIH组与非PIH组在年龄、入院时GCS、受伤至首次CT扫描时间、伤后首次CT表现为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挫裂伤、初发血肿、血浆PT、Fg、D-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IH组与非PIH组在伤后CT表现为SAH、挫裂伤、初发血肿以及D-D与PIH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结论 对于受伤后早期(2 h内)即行首次头颅CT检查的患者,如果首次CT表现为SAH、挫裂伤、初发血肿合并D-D含量升高,应进行更早的连续CT扫描以期早期发现PI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