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5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23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患者女性,39岁.2013年12月因"无诱因咳嗽、咽痛进行性加重,痰中无血"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患者自述无吸烟史;自查发现左锁上多发质硬肿大淋巴结,最大约为1.5 cm.2014年3月CEA 9.55μg/L(正常范围0~5μg/L).胸部CT示:1)右肺下叶背段不规则肿物,考虑周围型肺癌,牵拉邻近胸膜;2)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瘤;3)左锁上淋巴结.脑部CT示:颅脑CT未见确切异常.ECT示:未见明显骨转移影像.腹盆B超示:未见明显肿物.患者因担心并发症拒绝行肺部肿物穿刺取病理.遂行左锁上淋巴结针吸活检,细胞学示:找到肿瘤细胞(考虑腺癌).EGFR 20外显子766插入突变.ALK(-)、ROS1(-).发病即Ⅳ期,M1a期.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行PC方案化疗4个周期:培美曲塞500 mg/m2+卡铂AUC=5.CT评价疗效示:疾病稳定.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培美曲塞单药维持4个周期:培美曲塞500 mg/m2.CT评价疗效示:疾病进展.2014年12月行2次活检,右肺病灶穿刺活检,病理示:(右肺针吸)腺癌.二代测序结果示:EGFR 20外显子766插入突变.Ventana法检测ALK阴性.RT-PCR法检测ROS1阴性.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给予多西他赛60 mg/m2 d1 q21 d.化疗6个周期后CT评价疗效示:疾病进展(图1).2015年6月给予阿帕替尼500 mg qd.CT评价疗效示:部分缓解(图2). 相似文献
132.
133.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治疗中晚期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联合治疗组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予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能有效缓解中重度癌痛,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较单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减少。 相似文献
134.
60例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60例实体肿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常规化疗联合造血因子动员剂方法动员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仪和程控冷冻降温方法采集、冷冻保存干细胞。结果:60例患者平均年龄41岁(24~57),Ⅰ期3.4%,Ⅱ期25.0%,Ⅲ期38.3%,Ⅳ期33.3%;肿瘤负荷情况,CR46.6%,PR31.6%。平均采集次数2.6次,MNC5.6×108/kg,CFU-GM2.4×105/kg,BFU-E1.7×104/kg,CD34+10.1×106/kg,CFU-GM第1次收获率50.0%,第2次36.0%。各病种间除CD34+外均无统计学差异。恶性淋巴瘤组CD34+细胞数高于其他病种。一次动员成功率90.0%。干细胞冷冻复苏后平均MNC回收率77.0%,CFU-GM回收率69.0%,BFU-E回收率72.0%。各病种之间回收率无差异。结论:常规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因子是实体肿瘤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有效动员剂。 相似文献
135.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树突状细胞经MAGE-3/CEA(HLA-A2/A24 肽疫苗冲击后诱导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方法:选择MAGE-3-HLA-A2/A24+或CEA-HLA-A24肿瘤患者,收集PBMNC中的贴壁细胞在含有rhGM-CSF、rhIL-4的1640中培养诱导DC细胞,第7日加入HLA-A2-MAGE-3,HLA-A24-MAGE-3、HLA-A24-CEA肽冲击。以肽冲击后的DC与未经纯化的T细胞混合培养诱导的CTL作为效应细胞,Mel526,803,Raji,K562作为靶细胞,以LDH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力。结果:未纯化的T细胞及肽冲击后的DC与该T细胞混合培养后的细胞表型变化表明CD3、CD4、CD25、CD16/CD56均无显著性差异,表达的CD8、CD86、CD69、CD45RO/CD8、HLA-DR有显著性差异。T-IL-2细胞与T-DC-P细胞对Raji和K562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无显著性差异。T-IL-2细胞与T-DC-P细胞对Mel256和803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肽疫苗可以诱导MAGE、CEA特异性的CTL应答。DC为基础的疫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的新方法,因其简便、快速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6.
目前很多类型的恶性淋巴瘤(ML)如惰性淋巴瘤,通过放化疗尚不能治愈。免疫治疗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一些单克隆抗体已被FDA批准用于ML的治疗。由于ML是一种克隆增殖性疾病,存在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Ig)和T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TCR)的可变区均为独特型(Id)即肿瘤特异性抗原,使独特型淋巴瘤疫苗的研制成为可能并为其良好的疗效奠定了基础。国内外对应用不同种类的疫苗治疗ML进行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试图为这部分患者找到根治的方案,其中蛋白疫苗已经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出初步的疗效,不同类型的二代疫苗正在研发和试验中,文中综述了ML疫苗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7.
仑伐替尼(lenvatinib)是日本卫材(Eisai)公司研发并生产的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可抑制多条影响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重要通路,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 及原癌基因RET和KIT。这些信号通路已在之前的研究中被证实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相关,仑伐替尼可以通过阻断以上通路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在目前临床所使用的已知的激酶抑制剂中,仑伐替尼是唯一同时对VEGFR和FGFR有抑制作用的TKI类药物。在一系列临床试验中,仑伐替尼对多种实体瘤的单药治疗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临床证实,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也在不断开展。本文论述近年来仑伐替尼在甲状腺癌、肝细胞癌、肾细胞癌、子宫内膜癌、非小细胞肺癌以及恶性黑色素瘤等实体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8.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癌症治疗当中,其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抑制剂疗效显著,能够延长肿瘤患者总生存期,是目前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然而,PD-1 抑制剂也会引起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肝脏毒性便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本文将对PD-1 抑制剂癌症治疗中肝脏毒性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9.
肺癌是最常见且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其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且术后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生物治疗是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生物治疗技术之一的免疫细胞治疗能够激活机体的抗肿瘤能力并重建患者免疫功能,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DC-CIK、自然杀伤T(natural killer T,NKT)细胞及γδT细胞等疗法。肺癌的细胞治疗已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领域确定了其抗肿瘤效应,进一步通过基因工程修饰、双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卡控点分子干预等手段增强免疫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功能和抗肿瘤能力是未来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DC疫苗、CIK细胞及DC-CIK等对肺癌治疗临床转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0.
近年来以T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但仅对部分肿瘤患者有效,因此亟待探索有效的检测方法和预测指标。T细胞受体(TCR)是T细胞抗原识别的关键分子。T细胞在胸腺成熟过程中经历了TCR基因重排,形成了TCR高度多样性,体内所有TCR类型与数量组成TCR组库。借助免疫组库测序技术可得到特定时期肿瘤患者TCR组库的信息,如TCR多样性、克隆性等特点,为个体化肿瘤免疫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预测提供了新线索。二代测序技术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TCR组库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极大地促进其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应用。本文通过对TCR组库测序应用领域、测序方法及其统计学评估指标进行综述,展示了TCR组库检测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来预测及评估患者预后的潜能,为个体精准化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