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目的比较门静脉分流和阻断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后肝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分流组和阻断组,制作门颈静脉转流下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观察术后肝脏组织学变化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分流组术中大鼠胃肠及脾脏无淤血,术后大鼠约2 h后可站立,24 h后能自由饮食及活动;而阻断组大鼠可见脾脏明显淤血,术后大鼠精神差,恢复时间延长。(2)分流组大鼠术后6 h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肝脏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术后24 h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好转,至术后3 d基本恢复正常。阻断组大鼠术后6 h可见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部分肝小叶组织结构破坏,术后3 d起肝脏组织病理损伤逐渐好转,至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3)两组肝细胞凋亡数于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分流组肝细胞凋亡数目于再灌注各时间点均显著少于阻断组(P<0.05)。结论无肝期门体分流处理可以避免门静脉阻断引起的胃肠、脾脏淤血,在更大程度上保持肝移植后肝脏组织结构完整性,减少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观察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ubcutaneous tunnel and hepatocholangioplasty with the use of gallbladder,STHG)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4年12月~2010年12月采用STHG方法治疗的376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成功进行了STHG,269例获得随访,3年结石复发29例(10.8%).结论 STHG保存了胆道及Oddis括约肌正常生理功能,术后长期随访结石复发率低,是治疗肝胆管结石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血浆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浓度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的HLP患者43例并按病情程度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以2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留取初入院时及入院24h、48h和72h时的血样,测定血浆中TAP浓度和淀粉酶活性。结果HLP重症组患者血浆TAP浓度的平均值显著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而重症组与轻症组的血浆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TAP浓度可作为HLP早期诊断和预测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了解鲎抗内毒素因子模拟肽REMP2体外中和内毒素及抗菌活性的作用. 方法以多黏菌素B(PMB)为阳性对照,将REMP2、PMB与内毒素/脂多糖(LPS)溶液混合,使REMP2、PMB反应终浓度分别为100.00、10.00、1.00、0.10、0.01μmol/L,LPS为1 EU/mL.测定各溶液中LPS浓度,计算其中和率;以等渗盐水(NS)作为对照,分别将REMP2及PMB配制成10、20、40、80 μmol/L溶液,LPS配制成100μg/L,分别作用于LPS刺激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将REMP2加入大肠杆菌标准菌株菌液中,终浓度为40μmol/L,于加入后10、20、40 min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大肠杆菌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浓度为0.10、10.00、100.00μmol/L的REMP2对LPS的中和率与阳性对照的PMB值相近(P>0.05);浓度为10、20、40、80μmol/L的REMP2作用于细胞后,其TNF-α含量[(1175-4-162)、(859-4-122)、(645±142)、(489±102)ng/L]均低于对照组[(3463±218)ng/L,P<0.01].REMP2作用后透射电镜下大肠杆菌内外膜变模糊、毛糙,菌体肿胀,胞质空泡变性. 结论 REMP2具有良好的中和LPs活性及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促红细胞生成素胶原蛋白双层微条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皮下注射给药后不同时间家兔血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促红细胞生成素双层微条药-时曲线符合权重因子为1/C的一级吸收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e、t1/2ka、AUC、MRT、tmax以及CL分别为15.645 h,6.280 h,14 566.911 mIU·h·mL^-1,38.325 4 h,13.794 7 h,0.068 9 L·kg^-1·h^-1.结论:双层微条制剂能延长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可能因此延长EPO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28.
胰胆结合部先天性异常(APBD)病人胆囊癌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且发病年龄也较正常人群提前。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统计1995-2007年收集的有CC长度或可供测量的胰胆管影像学资料共694份,APBD病人胆囊癌发病率也高达21.8%。目前国内外诊断APBD多以共同通道(CC)长度≥15mm作为金标准,而CC长度<15mm的“正常人群”胆囊癌发病特点文献报告则很少。在上述12年694份胆胰管影像学资料的统计中,除28例APBD病人以外,本研究将正常人群也分为短CC组(<6mm)及长CC组(6~<15mm),发现后者的胆囊癌发病率较前者高10倍。随机取两组部分病人的胆汁查淀粉酶浓度,长CC组也明显高于短CC组。说明无论是APBD还是“正常人群”,只要胆胰结合部因长度或其他原因造成胰胆反流,均可使病人胆囊癌的发病率增加。因此测定病人CC长度并检测胆汁淀粉酶浓度,可能是预测胆囊癌发病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凝胶色谱等方法,从马鹿茸血蛋白酶解产物中分离纯化获得免疫活性肽.通过体外试验研究其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可依据氨基酸的疏水性对肽段进行分离,经梯度洗脱后,其中用75%乙醇洗脱所得的组分促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最高.纯化所得的产物中组分3具有较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可刺激白介素-1的分泌、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比较暂时性门体分流和阻断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为临床上减轻移植肝冷缺血再灌注损伤选取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分流组和阻断组3组,制作门颈静脉转流下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及术后1 、6 、24 h,3 及7 d肝功能和能量代谢变化.结果 (1)术后1 、6 、24 h,3 及7 d各时点,阻断组大鼠血清ALT(除术后第7 天)及AST值均明显高于分流组(P<0.05).(2)术后除第7天外的其他时相点阻断组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和磷氧化(P/O)均显著低于分流组,恢复正常时间阻断组也晚于分流组.(3)分流组于术后各相应时相点肝细胞ATP含量均高于阻断组,并且恢复正常也比阻断组较早.结论 无肝期门体分流处理能够改善能量代谢,提高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的抗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