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离体兔心模型,在心肌缺血120min期间,用充氧晶体及加腺苷、谷氨酸、腺苷和谷氨酸的停搏液进行灌注,比较缺血前后心肌耗氧量及心功能等指标。结果显示,腺苷或谷氨酸可通过增加有氧代谢而改善心肌保护,进而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但谷氨酸部分地减弱了腺苷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2.
腰椎间盘高度与椎间孔相关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动态观察腰椎间盘高度丢失、造成腰椎间孔狭窄和神经根压迫的形态学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正常成人腰椎解剖标本(L1-S1),腰椎间盘正常自然高度为对照组(A组);用同一标本行腰椎间盘切除,椎间隙分别插入4、3、2和1mm厚度的硅胶垫片,并且轴向施加压力,为4个实验组(B、C、D、E组)。然后动态观察和测量腰椎间孔大小与神经根受压迫的情况。结果直接观察和测量结果显示A组神经根位于椎间孔的上1/2;脊神经前根直径由L1(1.1±0.3)mm逐渐增大到L5(2.0±0.9)mm;脊神经后根直径由L1(2.0±1.1)mm逐渐增大到L5(3.8±0.4)mm;背根神经节最大直径由L1(3.9±0.8)mm逐渐增大到L5(7.1±0.9)mm。在椎间孔矢状面上脊神经前根位于背根神经节的腹侧5或7点钟处。B组全部腰椎间孔矢状径缩小,但是神经根未受压迫。C组L3,4、L4,5和L5S1椎间孔出现垂直狭窄,椎间盘膨出将神经根向头侧抬起,上位椎体的椎弓根下缘下移,神经根和脊神经节受到垂直方向压迫。D组L4,5和L5S1神经根和脊神经节受到来自前方的腰椎间盘和后方黄韧带以及下位腰椎的上关节突的横向压迫。A组与E组相比较,神经根袖与硬膜囊的夹角L3由33.6°±6.5°增大到39.7°±7.1°,L4由29.3°±7.5°增大到40.1°±5.2°和L5由20.1°±5.3°增大到46.2°±7.3°。结论下腰椎间盘高度≤3mm可以作为椎间孔狭窄诊断的参考标准。对于非手术失败的病例,手术行椎间孔减压,恢复椎间隙高度以及腰椎稳定性是治疗椎间孔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足副舟骨的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4.
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是食管外科常见的中期并发症,保守治疗无效,反复扩张失败,影响病人的生活和体质恢复。作者等从1978~1987年对9例严重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患者进行10例次手术,皆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分析HIV-1感染者CD4+T细胞受体(TCR)基因的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抗CD4单克隆抗体从25份HIV-1感染者和10份HIV-1阴性对照样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离CD4+T细胞,提取细胞总RNA,然后通过逆转录及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edPCR)对TCR 22个Vβ基因家族的互补决定区3(CDR3)进行扩增,利用ABI3700测序仪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扫描,定最分析HIV-1感染者TCRCDR3区多样性变化特征及其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HIV-1感染者CD4+T细胞TCR CDR3区平均D(distance)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5),TCR Vβ基因各家族CDR3长度谱型成寡克隆分布,TCR CDR3区的紊乱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 494,P<0 05);HIV-1感染引起TCR多样性的改变不仅表现在不同Vβ基因家族上,而且也表现在CDR3长度上,其中感染者Vβ8、Vβ22、Vβ23基因家族的变化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1感染能引起CD4+T细胞TCR基因多样性的减少及高斯(Gaussian)分布的破坏,TCR CDR3区的紊乱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virus on the complementary determining region 3 (CDR3) length diversity of T cell receptor(TCR) Vβ repertoires of CD4+ T lymphocytes and to explore its association with viral load in individuals with HIV-1 infection. Methods The TCR repertoire was examined using spectratyping of CDR3 length diversity within CD4+ T cells in HIV infected and healthy adults. Separation of CD4+ T cells from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 PBMC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immunomagnetic beads coated with anti-CD4 antibody. Total RNAs from the purified CD4 + T lymphocytes were isolated and used to perform nested-PCR amplifications in CDR3 of 22 TCR gene families. CDR3 divers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viral load in individuals with HIV-1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An average diversity for all CDR3 profiles in CD4+ T cells from 25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s compared to 10 age-matched healthy donors (P<0.05) with the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losing diversity in the CDR3 profiles. There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TCR CDR3 diversity and viral load (r = 0. 494, P < 0. 05). The changes in CDR3 length diversity of Vβ families in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particular in Vβ8, Vβ22, Vβ23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healthy controls. Conclusion HIV-1 infection might induce the loss of TCR Vp repertoire diversity and disrupt the CDR3 Gaussian distributions within CD4 + T cells. There should b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TCR CDR3 diversity and the viral load in HIV-1 infect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76.
人体解剖学作为基础医学的主干课程目前也面临着教学课时数缩减的困境.以浙江大学医学院的解剖学课程为例,系统解剖学从20世纪70年代的五年制本科学生的220学时到90年代七年制学生的180学时,目前缩减至八年制学生130个课时数(每课时45 min).国外学者提出近十年来解剖学教学时数,特别是实验教学时数的减少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尤其是对于外科医生,对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有所影响[1-3].  相似文献   
77.
跖骨的动脉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作宾  任国良 《解剖学报》1995,26(3):231-234
通过动脉灌注研究了90侧不同年龄(婴儿至87岁)尸体跖骨的血液供应。分布于跖骨的动脉来自滋养动脉、骨膜动脉、骺-干骺动脉和假骺动脉。滋养动脉的近、远侧支供应皮质的内2/3 ̄3/4;骨膜动脉发出少量小支进入骨皮质,供应皮质的外1/3 ̄1/4;骺-干骺动脉呈轮辐状发自续于跖骨干的骨膜动脉浅丛,供应第1跖骨底和第2 ̄5跖骨头;假骺动脉从骺-干骺动脉发出后,穿过非关节面区,供应第2 ̄5跖骨底和第1跖骨头。  相似文献   
78.
解剖1例成年男尸,发现罕见双侧副趾长屈肌,现报道如下。副趾长屈肌紧贴长屈肌下部的后外方,起始于腓骨后下1/3及临近的后肌间隔和小腿筋膜深层,肌腹下降移行于肌腱,通过屈肌支持带深面的踝管至足底,沿长屈肌腱外侧共同向前,经趾长屈肌腱深面并与其交叉(附...  相似文献   
79.
前臂骨间背侧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减少前臂骨间背侧神经(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 of forearm, PINOF)的损伤提供解剖学资料,并探讨手术安全性。 方法 在30具(60例)成人尸体上,通过肘关节外侧切口,在桡骨近端后外侧或外侧面,放置1块4 cm长的微型钢板。对PINOF的起点和该神经与微型钢板的关系等进行观测。 结果 PINOF起点距桡骨头上缘的距离为(1.1±1.8) mm。桡侧腕长伸肌肌支发出点距桡骨头上缘的距离为(6.2±1.9) mm。56例(93%)PINOF至微型钢板的距离为(5.0±1.1) mm,4例(7%)PINOF通过微型钢板远端的上方进入旋后肌。前臂旋前位时,PINOF离开该切口,向内侧移动的距离为(10.0±1.3) mm。应用改良式预弯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11例,伴发外伤性和术中牵拉造成PINOF损伤各1例。11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5个月,2例PINOF损伤完全恢复,平均恢复时间2.8个月。 结论 采用肘关节外侧切口时,在桡骨近端的外侧面或后外侧面,距离桡骨头上缘3.5 cm的范围内,是放置微型钢板的安全区。  相似文献   
80.
跟骨血供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动脉灌注,对56侧不同年龄(新生儿至67岁)尸体跟骨的血液供应进行了研究。跟骨的动脉分散发自胫后动脉、足底内、外侧动脉、腓动脉、跗外侧动脉、跗骨管动脉和跗骨窦动脉,围绕跟骨组成致密的骨膜动脉网。此网发辐射状动脉至骨内,籍吻合支互连成丛。随骺(软骨)板闭合,于骺动脉与骺动脉之间建立广泛吻合。对跟骨血管分布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